前两天听《樊登读书会》,樊登老师讲述《未来简史》,里面提到一个案例,有个记者被带到一个研究中心,然后,让她玩一个虚拟游戏,拿一把枪,开枪杀里面的恐怖分子。这是她第一次拿枪,心理很害怕,恐慌,各种担忧,不敢开枪。结果,游戏迅速失败结束了。后来他们给她带了一个头盔,带上后,大脑立刻心无杂念,恐慌担忧统统不存在了,大脑里只有游戏,再拿起枪狙击恐怖分子时,也不害怕了,迅速瞄准,射击,非常准。没多久,游戏就成功通关了。这个女记者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回想起来,都很喜欢自己当时的状态,那种高度专注力力,一心只做一件事的感觉,甚至过去半个月,她都很怀念那种状态。
相信如果未来市场有开始售卖这种头盔的,肯定会卖脱销。这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但,现在,今天,我们来讲下如何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今天分享的书是《专注力》,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拉伸练习、及时反馈、释放空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件事可以全神贯注,而不是总是分心、走神、开小差,甚至是情绪的影响。
拉伸练习。
我们做一件事的专注力与事件本身的难易程度和自己本身的能力水平有关。
如果事情对我们而言难度过大,落在我们的陌生区内,就像老师讲课,讲授你根本听不懂的知识,那你也很容易走神。而如果一件事情太简单,掉落在我们的舒适区中,就像今天讲的课程你可以轻松掌握,学起来没什么压力,觉得游刃有余,会容易懈怠,不放在心上,觉得反正随便学一下就可以学会,也会容易开小差。如果一件事情的难度刚好落在你的拉伸区,对当前你的能力刚好有挑战,你就很容易保持高度专注力,能力与挑战相匹配。
如果做一件事,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件事是落在我们的哪个区域,如果是陌生区,我们可以将任务分解下,比如你想一天看完一本书,可以改为一天看20页;如果是落在舒适区,我们就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这本书很容易,一天就可以看完,那你看完后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就像昨天提到的转述给他人听,尽量让别人理解。
最后,可以让每个任务都落在我们的拉伸区内,可以循序渐进的去进步。
及时反馈。
好多人沉迷游戏,觉得游戏很好玩,游戏最好的就是有一个及时反馈机制,是否通关,还有多少战斗值,都让人时刻保持高度专注。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让自己做的事情能及时反馈,就像完成每天的晨读,就是一个及时反馈。还有两个方法:
1 量化进度。如果一个非常大的目标,将目标量化,我们随时掌握事情的进度,就会随时保持高度专注。比如将一个任务分解为5步,每完成一步,就对自己说我已经完成五分之一,这样可以主动提高注意力。
2 预想结果。做事情时分神也是常有的事情,但不要任由思绪飘到外星,要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设想下如果能尽快将手头上的事情完成,可以晚上不用加班,早点回去。先想下如果我们完成了,好的结果是什么,会带来动力,产生期待,保持专注力,赶快工作。
释放空间。
环境对一个人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如果处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注意力是无法集中的。你不可能身处一个喧嚣的菜市场去专注的读一本书。
乔布斯在大楼的中央位置留出了一大片区域,什么也不放,让员工可以在那寻找灵感。
有个学生高考成绩很好,是当时的理科状元,记者采访时就问他,你是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呢。他就将记者带到自己学习的地方,发现小小的房间中只有一张书桌,写字复习用,其他什么都没有,四周就是白白的墙壁。他说,因为这里什么都没有,我不会被其他东西吸引,只好专心复习。清理掉其他会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诱惑的东西,就可以更专注的做一件事。
同样,工作的地方也要保持办公区的清理,除了电脑,水杯,笔记本和笔,不放其他物品。通过释放空间,来保持专注度。
另外,不仅物理空间,我们的大脑空间也要及时清理,释放大脑空间。如果处于多线程的工作状态,很难保持专注,而且每项工作都会做不好。密歇根大学研究表明,人们试图同时开展多项工作,即:“时间上的开源”,错误率也会上升,而弥补这些错误甚至需要比一件一件做事花费更多的时间,往往欲速则不达。
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慢慢来,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