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接六年(1)班,是原先的五年级段合并后重新分的班级,部分学生还是完小撤消后插进来的。因此,不但师生之间很陌生,而且学生之间也不大熟悉,不说其他的,就说名字和人,如果没有经过一段时间也是很难对得上号的。
第一次见面,我进了教室,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环视了一下教室,等学生都静下来了,就从口袋里抽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方形小纸片看了起来。我问大家:“你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纸片上写的是什么呢?”学生很好奇,因为以往不是老师拿着点名册一一点名,就是老师让他们按座位一个个地自我介绍。
有的说:“是不是某几个同学的名字啊?大概他们还没来报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认识他们的!”
也有的说:“我觉得纸片上可能写的是老师对我们这学期的一些要求和期望吧!”
还有的说;“说不定纸片上什么也没有,老师只是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我神秘地摇摇头:“你们说得蛮有道理,想得也不错,但是都不对!下面老师要公布谜底了……”学生被深深地吸引着,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说:“其实,这是老师——手工制作的一张‘名片’!”
这一下,好多学生更加好奇了。
“老师,‘名片’是什么呢?”
“我知道,‘名片’我见过,我爸爸就有,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干什么工作、电话和联系地址等。”
“‘名片’都是印刷出来的,老师您的却是手工制作,那是怎么制作啊?”
“老师,您做这么一张‘名片’,干嘛用呢?”
“老师,您把‘名片’念给我们听听吧,上面写着什么呢?”
看着学生兴致高涨、满脸疑问的样子,我说:
“老师这张‘名片’制作起来非常方便,主要是为了向大家介绍我自己,让大家对我有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把‘名片’的内容念给大家听——姓名:杨聪(大家可要叫我杨老师哦);笔名:温州好老师(因为想做温州的好老师,大家要多支持啊);爱好:看书、打乒乓球、散步、写文章、画画、聊天等;喜欢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还有很多,先写这一句);联系方式:手机:135065XXXXX,电话:64XXXXXX;家庭住址:本镇灵江街XX号(有空找我玩)——制作这张‘名片’所用工具是钢笔。”
说着,我把“名片”贴在了讲台桌的右上角,趁热打铁补充道:“要是你们忘了有关老师的这些基本情况,课间随时可以来查看、摘录。当然,老师也想认识大家,你们也要互相认识,如果只是简单地自我介绍,这么多人,这么短的时间很容易就会忘记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
我还没说完,就有学生兴奋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也要制作自己的‘名片’,这真有意思!”
“老师,我也要制作!”……
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纸笔开始动工起来。我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午的作业:每个人制作一张“名片”,贴在桌子的右上角。
到了下午那节语文课,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了每个学生的桌上都贴上了自己的“名片”,各种各样,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朴素淡雅的也有五彩缤纷的。有的用上了美术字和书法,有的画起了插图和花边,还有的给自己设计了卡通头像。版式各有差别,内容也比我那张增添了许多,比如有写自己理想的,喜欢看什么书的,敬佩谁,自己的朋友是哪些,自己有什么优缺点,性格怎么样,生日是几时,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等等,真是精彩纷呈,个性十足。而让我感到有些“得意”的是,有几位学生已经把我的名字写在了“我喜欢的老师”那一栏上了。
我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全班学生的“名片”,然后就按顺序让学生把自己的“名片”念给大家听,学生个个念得认真,听得有味。这节课过得充实愉快,有些学生马上就彼此记住了……在接下来的那几天,学生热衷于互相看“名片”,互相交流着。当我在指名学生回答问题不知道名字时,也会很自然地走到学生的桌边“读”出他的名字,这也大大方便了其他任课老师。不到两个星期,我们班的每个人都提早成了“熟人”了。
窦桂梅说:“教育永远不会缺少生机和活力,而是缺少一份平常的发现,也可以说缺少一些‘雕虫小技’。”一张小小的“名片”,不但加快了大家互相认识的脚步,而且还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而最能体现我的初衷的,就是它给学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