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你一“微”,我就“信”的时代,你我面对着越捂越热的手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当放下手机,似乎瞬间一切变得清冷孤寂。
“说话”是指缝间的声音?还是声带的振动?在热火朝天的人群里,相信你有这样的体会,:说话逐渐变成了奢侈品。“物以稀为贵”,说话类节目也就自然成为观众的宠儿了!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谈及说话类节目,不得不提两部受观众热捧的综艺:
《奇葩说》
《吐槽大会》
比较这两部综艺异同点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毕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何况这两部综艺“出道”一前一后呢!
节目主旨大相径庭
《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自制的一档说话类节目,“奇葩辩手”唇枪舌战,通过层层PK形式最终选出“最会说话的人”,俗称bbking。
《吐槽大会》每集邀请一位当红明星,并且这位明星自己的朋友和固定嘉宾组成“吐槽圈”以脱口秀形式吐槽,最终选出“最会吐槽的人”,俗称talk king
Now!first !
盘点 : 《奇葩说》之最
《奇葩说》“花式广告” 最石破天惊
以前,综艺节目主持人说广告,要么缩头缩脑,要么平淡无奇,三句离不开感谢:感谢赞助,感谢支持,感谢……苍白的广告语和整个节目似乎是分裂的,甚至是两套班子,因此观众厌烦情绪随之而来。
而《奇葩说》,把广告打造成了节目的特色与亮点。听了《奇葩说》广告之后,你会不自觉地感叹:原来广告可以这样说!原来广告可以这样有趣!马东每次不带重样的爆笑广告语,不仅为节目开了好头,增色几万分,而且使广告语与节目配合地浑然天成,节目更加完整,更加精彩!从此,打开了广告语是节目内容的先河,改变了观众对广告语的刻版印象。从此,掀起了一股“花式”广告语热潮!
《奇葩说》 “各路辩手” 最琳琅满目
从《奇葩说》宣传海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不仅是色彩活泼鲜亮,更重要是因为各路辩手迥异的个性色彩,自带强大的BGM。
《奇葩说》汇集了年龄跨度在70后,80后,90后的辩手,他们性格鲜明,“派别”林立。例如头戴蝴蝶结的范湉湉,富有激情,言辞犀利泼辣,霸气更是从头露到脚;扮相妖娆的肖骁,每次激辩时总是带着嘴贱的“娘娘腔”,不少观众被他的风格所吸引,直呼过瘾;驰骋辩场无数的马薇薇,反应迅速,凌厉剽悍,任何时候只要她站起来,立刻就能击溃对方,让你脸上马上挂着大写的服;长着憨厚呆萌外表的颜如晶,与她辩场上独特的论述角度和清晰头脑遥相辉映,令人叫绝。除了这几位令观众痴狂的“奇葩”,每季《奇葩说》不断注入新鲜“奇葩”,“大美玲”姜思达,“疾呼国与民”的王野,“情感调解”董婧,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标签,在辩场上百家争鸣的思想与多彩的性格激烈碰撞,火力全开,可谓是好戏连台。
Next!
盘点:《吐槽大会》之最
《吐槽大会》 “段子手”集会
每期《吐槽大会》,“段子”的光芒似乎超过了明星的光环,“段子”成为了节目的核心,他们把司空见惯的事情或者八卦,以另一种方式构造,让你自然地哈哈大笑,甚至跺脚拍桌子。
《吐槽大会》 “话题尺度” 最大度
《吐槽大会》每期吐槽明星周边产品,这些往往是明星忌讳或者回避的话题,而在《吐槽大会》节目把它当做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亮点,比如明星整容,绯闻等话题。
盘点 :《奇葩》与《吐槽》不同
《奇葩说》犹如三加二饼干,以辩论的方式,加入了青春派,多口味夹心。而且,辩论的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最关心的,也是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这些奇葩辩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辩论的角度与思维观念,在辩论的进程中一边传达着他们新奇的观点,一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带动观众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成长。
《吐槽大会》主要吐槽的对象是明星,吐槽的内容也是明星相关话题,而作为观众从中得到的是捧腹大笑,一笑而过后只有八卦的琐碎,从实用性与社会影响力层面,它不及《奇葩说》。
相信观众还有这样一种体会,看《奇葩说》,除了“哈哈哈”之外,还会发出感叹,“哦!”“原来这样!”“这个角度好!”从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娱乐共性外,还有思考力。
说话,是一件多么平常的小事!希望说话不止于说话,希望你我说一些触动心灵的,说一些触动思想的话,希望能听到解冻你内心孤寂的话;希望能听到哈哈之后留有力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