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包涵了对人生无限的感慨之情。其实不然,黄昏时的光芒依然可以照亮四方,温暖大地。
读了《季羡林的60篇美文》,了解到被赋予“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称号的季羡林老前辈很多优美的文章都出自于耄耋之年,他的一生可谓历尽沧桑,饱尝人间疾苦。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历了极其曲折复杂的行程,天南海北,神州内外,高山大川,茫茫巨浸;走过阳关古道,也走过独木小桥”。他晚年时的作品,多数都是对以前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师友们的缅怀。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一生的经历,从而可以学到很多经验教训。
忆求学。因为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吃的穿的都十分寒酸。六岁时便远离父母跟随叔父去了济南,他的求学生涯便从那个时候开始了,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对他最有影响力的几位老师,他在多篇文章中都引用了韩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这说明他的成功确实是与老师分不开的。但他的一些文章中也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样的话,说明他的成功也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他留学德国,一去就是十年,在那里,他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各种外国语言,最终获得成功。他的求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成功,一方面要从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肯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的努力很重要。
忆师友。他晚年写了很多饱含深情的缅怀悼念之作。对于一个经历历史变迁,时代风云变幻的老人,生活阅历之丰富是可想而知的。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曾与多个文人墨客相识相知,曾经一起度过艰难岁月的师友,一个接一个离开了人世。清华园里的“四剑客”,曾经一起舞笔弄墨,各显才华,他们无话不谈,情谊非同一般,可是时过境迁,面对老友的相继离去,他又能说什么呢?或许除了写这些悼念的文章来缅怀他的过去,我想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安慰自己的方式了吧。往事不堪回首,美好的回忆中总夹杂着心酸与无奈。这是在告诫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珍惜和师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尽量让人生少留遗憾。
忆家事。回顾那一段心酸的历史,我想最让他难以接受和面对的现实就是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了吧!每当读到与他母亲有关的文章的时候,心里都难免泛起一阵阵的心酸。从他六岁离家到上大学的十几年里,仅仅回家三次,而且每次回家的原因都是如此的特殊。他曾提到第一次回家时为他大奶奶奔丧,第二次回家是因为他父亲卧病在床,第三次回家为他父亲奔丧,多么沉重悲凉的字眼,可这还不算完,第三次回家却是和他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此后一别就是八年,直到他再次为他母亲奔丧而回家。这样的人生经历,谁能无憾?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他母亲孤零零一个人度过了八年时光,她忍受着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忍受着孤寂的侵噬,可谓是度日去年,想到那一点,谁能不心生悲凉?然而越是悲凉,越是给读者一个深刻的教训,这让我知道不管离家多远,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远方有日夜操劳的父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儿女,再苦再累从无半句怨言,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相伴一生的遗憾。
他一生的艰难坎坷,终以走到最后,就算不能接受,也无可挽回。巧托散文忆过去,心酸悲痛留纸间;美文呈现后世人,其中意蕴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