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三)

      终于,大年来了。在大人们永不停歇的忙碌中,在小孩子们心红地盼望中,带着神秘和庄严的色彩如约而至。

      几乎是头一天晚上就心红地睡不着了。因为在睡前,母亲就掀起箱盖,分别找出我们各自的过年衣服,习惯性地放在枕边。而我们则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迫不及待地穿起来绕家里神气地走几圈,生怕有人抢走了自己穿不上。

      当然,兴奋归兴奋,该睡还是要睡的。

      次日清早,在远远近近清脆的鞭炮声中醒来,已是大年三十儿。我们急切地穿好新衣服,跳下地就在院子里疯跑开了。那时候我家的住房是在本族土碹窑大院的东耳窑基础上改建的砖木结构瓦房,与大院是里外院。出了我家的大门,就进入本族热闹的大院,或从大院看上去曾经十分气派的大门走到外面的街上去。更多的时候,我们只管在大院里疯跑,走东家,窜西家,比比我穿的新衣服,看看他家的新年画儿,都是本家近亲,基本上家家都有孩子,不论辈分大小,就凑在一起嗨玩儿。到哪家都会塞你满手糖蛋儿和干果,那时的干果没有现在品类丰盛,基本只有核桃、花生、瓜子和黑枣之类,不一会口袋就都鼓鼓囊囊、收获满满,连母亲喊早饭也懒得吃了。

      快中午的时候,大人们都开始趁天气暖和贴对联,我们一帮小顽童依然跑来跑去疯玩儿。一般在此前一两天,我就帮父亲打扫了院子,顺带将上年的旧对联也清理干净。说是帮忙,其实是父亲干活,我在一边玩耍,不添乱就好了。记忆中,我家的对联都是爷爷或父亲自己来写,等我三四年级学了毛笔字的时候,也跃跃欲试像模像样地写上一两副,如果能得到几句关于进步的夸赞,心里更是无比开心和自豪。父亲将要贴的对联找出来,选好上下联,字朝下铺开在木板上,背面刷好浆糊,踩在凳子上,定好高度,上边缘先贴好,然后从对联中间垂直向下按好,又用笤帚或一块抹布分别向两边扫平整。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全院的对联就基本贴好了。大人们在院子里走来转去,欣赏着各家的对联,口中念着对联的吉祥话,脸上荡漾着开心的笑容。

      中午饭是幹豆面和一些现成的熟食,母亲会切少许的熟肉,一般是自己做的猪头肉或清水皮冻儿。熟食主要是黄儿、糕、三道和年馍等,在笼屉里馏软,沾了萝卜熬的饧汤吃,香甜爽口,至今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饭后稍事休息,母亲就开始和面捏饺子,姐姐在一旁打下手。饺馅儿是头天晚上就调好的,因为父亲天忌吃素,饺子要捏荤素两种,分别做好记号,放在不同的位置以免混淆。父亲则开始在院子里劈旺火柴,并选择油性大一点的捆成碗口粗的一捆,然后开始破炭,要选择纹理清晰平整的炭块顺茬敲打成薄厚均匀的炭块。开始垒旺火了,父亲支起钢筋焊制的旺火架,上面搁块厚厚的铁板,在上面均匀地撒些土,找几块青砖垒好U型的基础。青砖一般是两层,留口是为了添加柔软易燃的柴禾,一般是选取富有油性的胡麻秸或豆秸,绒柴要塞满青砖留出的空心,然后将捆好的旺火木柴在正中立稳,便开始垒炭块了。垒旺火也是有学问的,底部一般要选择瓷实厚重耐烧的做基础,从下往上由厚到薄逐层收口,炭块要像砌砖一样错出缝来,四周要均匀内收呈塔状,这样才会结实稳固。旺火有方和圆两种,分别依各家的喜好和炭块的造型质量确定。父亲搁炭,我在一旁笨手笨脚地“捣乱”,大约半个多时辰的光景,旺火终于垒好了,顶端收口后,还不忘搁一块竖着的炭块,上面贴“旺气冲天”的红联。此联寓意双关,一是希望旺火旺气冲天,二是祈盼自家光景如旺火般熊熊冲天。回屋洗了手,父亲取出五色纸,向中间折成尖尖的三角状,一左一右的剪成似断还连的样子。展开来就是漂亮的“旺火衣”了,一般是红、黄、绿三层,披在旺火上煞是好看。宛如穿了新衣的少女般亭亭玉立,成为年三十儿院子里与艳艳红联相映衬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垒完旺火,就在大人们绕院子里转悠着评论各家旺火大小、高低、歪正、方圆的空儿,我们早从各自的家里或者院里的小房偷出鞭炮或小型的花炮来,凑在一起燃放。记得那时我家买炮也不多,大麻炮大约只有二三十个,也有人家是三四十或更多,那是大人的专利,我们敢响的只有鞭炮、起火、大地开花之类。当时的鞭炮基本都是一百、二百、五百响的浏阳炮,也就买个七八十来板,并不多,为了能够多听鞭炮的脆响,玩得更尽兴一些,我们一般是把一板鞭炮化整为零,拆开来一个一个响。根本不管大人们的喝喊,我们总肆无忌惮地把手伸进装炮的纸箱或袋子里,撕开包装纸,从炮串的一端起头,松开编扎鞭炮的药捻绳儿,一个个小鞭炮就顺势散开,急忙抓起来揣在兜里。那时候点火基本还是使用平遥牌火柴,为了节省火柴,我们响炮一般用稍粗一点的香火或烟头。淘气的我们把鞭炮的尾部插到墙缝或压在砖头下,将露出的药捻子小心翼翼点燃,迅速捂着耳朵退后,听着身后那声清脆炸响,高兴地手舞足蹈。也有胆大淘气的伙伴则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尖轻轻地捏住鞭炮,在香火头上小心翼翼地点燃,迅速地扔开在空中炸响,那样子看着十分牛气,如今从安全角度考虑实在不可取。

      玩兴未尽,天就黑了。夜幕中远远近近各家房檐或窗前纷纷点亮了零时拉接的电灯,将院子照得通亮,也有富裕的人家房檐下挂两只灯笼,红彤彤的增添了不少祥和的氛围和节日的喜气。我们从外面回到大院里,刚好听见母亲唤我们回家吃晚饭。饭前要沐手接神,记忆中,与送神相比,接神的仪式同样庄重而虔诚,一般由父亲来进行,我们在一旁看着父亲在灶前给“灶么爷”上香。敬香前,父亲会用蘸了清水的刷子在灶旁的墙壁上刷三下,幼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刷墙,后来我理解应该是给“灶么爷”打理安家吧,恭迎灶神降临凡间。晚饭是饺子,因为白天基本没住嘴,零食吃了不少,饺子便胡乱地应付几个,就又跑到院子里玩开了。大人告诉我们接回神来了不能乱跑,以防对新神不敬或不小心碰倒了谁家的旺火,也不要互相喊玩伴的名字,这里是有忌怪的,那时也不懂为什么,只管小心注意就是了。

      幼时大部分家庭还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大人小孩基本都是靠窜门拉呱熬年的。熬年即“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这种以守岁熬年的形式,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延续,为除夕之夜守岁迎新留下了不少名联佳话,如“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早已成为千古佳句流传后世。守岁的人们一会走走东家,一会窜窜西家,唠唠一年中的大事,说说收成,续续亲情,或者是围在长辈面前听讲家族的故事。家家炕桌上会放一两盘花生、瓜子之类,有的也会放一把黑枣或柿饼,但因为都买的不多,放出来为了面子好看,大人们不舍得吃,小孩子则不客气地贪吃。因为不像现在可以看电视节目,那时的熬年也真是熬年,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我们到后来玩累了,回家来在炕上坐一会,或者挨着大人美美地睡上一觉。

      不知睡了多久,迷糊中醒来,大约快午夜零点的光景,父母开始准备焰旺火了,我们复又出来帮着父亲焰旺火。这是千家万户大年夜最神圣、最庄严的一刻,一般全家人都会上手。只见父亲已用火柴点燃了旺火的绒柴,开始用嘴吹气,又用pia’pia(前有注解)或硬纸片轻轻地扇扇,随即引燃了旺火中的木柴。我们从四面继续扇,只听那充满油性的木柴噼噼啪啪地燃烧,先是一阵浓烟升起,不一会就从旺火的缝隙中开始窜出火焰来了,五彩的旺火衣见火即燃,随着四周炭眼儿里窜出的火焰袅袅起舞、羽化升腾。炭的好坏决定了旺火的引燃时间,大抵经过五分到十分钟忙活,各家的旺火也都燃烧得旺气冲天了。

      早在我们扇旺火的时候,就听见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噼里啪啦此起彼伏,左邻右舍大麻炮声震地而起、炸响云霄,燃放花炮的亮丽烟花展示着不同的图案色彩和鸣笛音,更是吸引着大人小孩目不暇接的艳羡目光。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燃放烟花炮竹,所有人都陶醉在这热闹鼎沸的氛围中,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在这辞旧迎新的大年夜庄严地定格成人生中又一道精彩亮丽的景观。父亲从家里取了黄裱纸,在旺火前点燃跪下来,叩首三拜,随后又在供着香位的天地爷、灶王爷、祖先像前以同样的礼数祭拜,意在为全家人祭神祈福、保佑平安。期间,我们正三圈倒三圈转了旺火,各自在心中分别为亲人和自己许愿祈福、讨吉祥,一年的烦心事儿至此全部烟消云散。

      等我们姐弟余兴未尽地回到屋里团坐在炕上,母亲已经用开水冲化了每人一碗红糖水,父亲也用筷子穿着烤好的旺火馍给我们每人分着吃。母亲说,每人喝一碗红糖水,一年中定会幸福平安、如这红糖水般命甜。每逢此情此景,全家人都会在心里默默地为亲人和自己祈福,保佑一家人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幸福平安……

      几乎一夜无眠,但还是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吧。初一很早就起来,穿好衣服,急迫地跑到院子里,围在各家的旺火旁,睁大眼睛仔细地找寻头天晚上没有燃响的小鞭炮,许多是捻子依然完好或截了捻子的,也有只燃尽捻子尚未炸响或第二声没有炸响的大麻炮爪子。忘了不顾惜会弄脏衣服,只管统统揣进兜里。院子里找完又跑到大院的窑顶上找,主要是第二声没有炸响掉在上面的大麻炮,同样收获满满。

      远远近近、三三两两的炮竹声依然响在耳边。我们把这些战利品堆在月台或窗台上,在大人的指点下,一只只捡出来变着法儿燃放。对没有捻子的小鞭炮,我们会用尖锥子从顶端扎个眼塞进捻子便能正常燃放,或者干脆从中间掰成两截,在地上火药对火药摆成一定的距离,用烟头或香火点燃其中一段,那火药见火速燃喷出火焰,将另一截引燃,闪出火药燃烧的亮光,煞是好玩;对于截捻子和二声没响的大炮则由父亲亲自钻眼塞捻子,我们在一旁缩着脖子、两手捂着耳朵看着燃响成功……听着一声声清脆的炮竹声,回想昨夜旺火熊熊和燃放爆竹响彻云霄的情景,过年的幸福滋味更加浸润心田,惹人回味无穷。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施了禁燃旺火、禁放烟花政策,于环保计不食失为一项切实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但同时那份流传千百年来浓浓的过年情节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珍藏和回味了。

      拜年是从初一早上开始的,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按照传统的习惯,一般是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据史料记载: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我们一边在院子里玩闹嬉戏,一边也模仿大人的样子见了长辈两手在胸前一鞠微微弯腰拜年问好。而且所有小孩子们好像对拜年特别热衷,因为会得到五分、一毛、二毛或五毛的压岁钱。当时的水平,如果有幸得到五毛的压岁钱,那便是十分开心的事情了。至今清晰记得我刚刚对过年有记忆的那一年三十,大概四五岁吧,我围着爷爷看垒旺火,爷爷给了我五分钱的压岁钱,我已经高兴地手舞足蹈了。等到再大些岁数,特别是读了小学之后,过年会得到一元、二元、五元的压岁钱,可见当时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不少。

      许多人家一直沿袭初一吃素席的习惯,尤其以中午席最为排场和隆重,我家的中午素席一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母亲和奶奶一早上就开始忙着准备了。先是和面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按照传统习俗,许多人家都会往饺子里包两三个一分或二分的硬币,寄托了“谁吃到硬币谁一年命好”的寓意,吃饺子时皆以咬到硬币为荣。

      素席以碗儿为主,选料除了时鲜蔬菜外,便是腊月里做好的油炸豆腐、粉、丸子等。母亲在奶奶的指点下,将不同大小薄厚的粉和豆腐块,分别由奶奶亲手细致地摆在各个碗里,再浇上精心调制不同口味的汤料。随后把做好的碗子放到笼屉里蒸,隔一会掀起笼盖看看加热的成色,或用筷头沾了汤品品咸甜味道。每掀开一次笼盖就有一阵香味扑鼻而来,食欲被一次次勾起,胃也开始咕咕叫了。等到一碗碗端上来,奶奶一边介绍着这是“猪肉”、这是“鸡肉”、这是“羊肉”、这是“酥肉”……一边往碗里滴几点香油、撒一撮芝麻……不等介绍完,我们早已饥肠辘辘、垂涎欲滴了,面对如此佳肴,吃相全然不顾,一任风卷残云……是那种尽享饱餐却忘记是何等美味的感觉,是那种欲赋新词却词穷乏力无法描述表达的感受,因为平时父母倡导俭省节约,饭食较为粗糙,过年几乎是一年中唯一全面改善伙食的时节,能吃到美味佳肴,简直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饺子端上来,已经基本吃饱。但是为了能吃到包了硬币的饺子,似乎不吃到肚子撑得受不了还是不肯罢休。若谁有幸吃到硬币了,谁就成为大家祝福和羡慕的对象,没有吃到的就继续盯着吃剩的饺子,目光留连不舍……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