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医生“、“快乐”这两个关键字在百度里查询,我将结果做了分类:第一类,作为医生的快乐,我猜测这些可能是医院管理要求的命题作文;第二类,"医生,我为什么不快乐”,这是病人角度,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让病人重拾快乐;第三类,快乐是最好的医生,从心理角度来解决人的痛苦,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医生。综合考虑我将本文的立意确定为“从心理角度来谈谈医生的快乐与不快”。
当医生的苦恼
当初我选择当医生的主要愿意,为了园自己的梦,白衣天使形象的高大,“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园“一技在身”安身立命的父辈的期望。经历寒窗,如愿成为了医生,才真正体会到“医生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
升职考试、规培、培训、住院值班、加班这些都是医生的家常便饭。
很多病人对我们的期待:白衣天使,要有奉献精神,要吃苦耐劳,不求回报,最好每天都不要休息,不要吃饭,不要睡觉,因为人民群众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生病;最好也不要那么多检查,用眼睛一看,手一摸就知道诊断什么,用什么药,而且还要用最便宜的药治病,最好药到病除。
住院值班时,一个风吹草动都让我们惊醒,马上投入战斗,一旦战斗结束,人已清醒,哪里还睡得着,闭上眼睛等天亮了。次数多了,一想到值班,我们都心跳加快,心理憋慌。医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值夜班后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有些医生晚上睡觉都靠安眠药。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医院,限制了我们的人际生活,让我们觉得快乐越来越少了:
丈夫,孩子,父母陪伴太少;
同学和朋友都失去交往了;
其他方面的学习成长的机会少了;
医生不快乐,后果很严重
医科博士,著名作家冯唐曾经说过:“医生不开心,病人怎会开心”。冯唐的观点有几个意思:第一:医疗政策和医院管理的人性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个:就是医生作为医患关系中主导者,心理调整和心理健康也是需要关注的。
经常阅读到关于医生方面的新闻:
医生受不了压力辞职了;
医生猝死;
医生得抑郁症了;
医生体检发现得癌症了;
儿科医生严重流失等;
病人砍伤医生;
....
我们有很多医生都有想转行不干的念头。我知道这些都是不开心惹的祸。
我想要快乐
作为医院肯定也希望我们开心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同时作为个人,我希望我能提升我的工作和生活品质,让自己开心快乐!就这个话题,我专门与学心理学的老公做了讨论,他说:心理学上有句名言,“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这话适用于工作、生活、家庭教育上。感觉好是愉悦的内心感受。
如何理解快乐
他说出关于快乐的观点:
1、快乐与不快乐都是情绪体验,无好坏之分,有向外分享和从外索取之分。
快乐是一种内心资源,是一种给予和分享,是从人心内部向外的,去点亮别人的。佛学上有布施一说。快乐就是和颜施(用微笑与别人相处)、言施(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眼施(用和气的眼神看人)。确实是这样的,医生温暖的态度和言语,让病人还未吃药,病就好了大半了。
不快乐也是一种心理动力,是一种吝啬,是把好情绪压制住,不愿与人分享。不快乐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让喜欢的亲近我,满足我的需求,依从我 ,这是索取,另外一种是离我远点,别烦我。我们的医生很多时候心情烦躁就是前者,是希望同事或者领导看到我的不快乐后,帮我想办法减少工作量,同时也包含有“这些事情严重影响我的身体健康了”的心理。我们能觉察不快乐情绪背后的心理动力,就知道我们去推动和解决的方向了。
2、快乐与不快乐都是心理能量,是可相互流动和转化
快乐与不快乐是矛盾体。长期持续的快乐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值班和休息中去体会紧张和放松,这也正才是生活。“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其实就是说的快乐和不快乐的相互转化,快乐也是要耗能的,有些人天天泡吧,和朋友喝酒快乐,结果身体受不了快速转化到不快乐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曲线,不能强求每天的快乐。如果每天都强打精神的快乐,其实是一种讨好,是一种压抑,讨好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会集聚更多的负面能量,总有一天会爆发的。
我曾经听见一个父母对孩子说:“你身上装个开关撒,当不快乐时,转到快乐档马上就快乐了”,这个就是面对不快乐时的行为选择,这就是情绪智商MQ。情绪智商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3、不快乐的背后大多隐藏我们偏执的认知和不理性的期待
我们从小的教育中有很多严格的对错观,当我们面对人和事时,总是在分类,在分类时就产生了强烈的爱憎观。这些就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比如:当我们面对一个说话粗鲁的病人时,产生了分别心,对粗鲁的人就产生了厌恶,于是我们的行为就发生了偏差,背离了我们的职业角色。这些也就让我们处于了不快乐,我们还将这些不快乐的原因归咎于是外部其他人。这是自我界限的不清晰所致,自己的情绪归自己,我的情绪有自我选择的自由。
不理性的期待,比如:某个行为是为了迎合领导的某个赞扬和表扬,当事情完了未得到表扬,心生郁闷。上台演讲紧张以至于出错,自信心受到打击,也属于这类。
4、快乐是需要觉察和体会的
快乐是美好的,如果我们缺少了对快乐的觉察,你也体会不到快乐的。就像美一样,我们需要发现美的眼睛。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如果我们经常看到反面,带给我们的就是消极,就是不快,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正面,看到的就是积极,就是力量。这句话我不认同,于是提问“就像上次巴南的幼儿园妇女砍伤儿童的事件,那个妇女那么可恨,她有正面?”,他回答:“那个妇女确实可恨,她的可恨激发了我们保护儿童的内心动力,后续教委相关制度出台,大家的保护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正面意义。但如果我们只看负面,我们将把每个人都看成坏人去防范,也只会让自己和孩子感受限制、压力和苦恼”。
如何让自己快乐
说实在,他的部分观点,让我这个学习医学的还真有些接受不了。于是我说:听起来有点高深,你直接开发处方撒,我想快乐。我们学西医,就讲究的就是快,用药下去,症状快速缓解。我也想装个开关,让自己情绪快速转换。
“快乐是内心体验,人的内心体验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步理解形成的,形成花了20,30年,想一下变了是不大可能的,有难度的。抑郁症药物就是让增加人体内多巴胺等激素,从而快速感觉良好,但复发率高同时有副作用,最好的治疗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他倒是可以给你开个方子”。
快乐处方:
1、工作之余干点闲事:养点花、喝点茶、聚个会、读点闲书
说明:生活懂得适度切换:激情太猛烈了,非常消耗能量,也让快乐走得快。我们需要有所节制。就像淡淡的茉莉花香,长久地保持快乐与满足的心情。可以参考佛学中打坐中愉悦的观想;调整自己业余生活中的节奏,慢下来体会生活:在家养点花,喝茶听点音乐,家人一起做点美食,一起外出等。
用法用量:只要空时间就去做。切忌火力过猛。
2、写情绪日记
说明:通常人们对情绪和情绪的反应是一套自动化的响应运行机制。情绪没有好坏,但情绪后的响应行为有好快。如果提高我们的觉察,就能建立新的响应运行机制,就可能消除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这也是我们通常讲的修行中“日三省我心”。通过日记能提高我们思考能力,体验快乐。当情绪压力来时,决定后续情绪和行为的朝向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在于我们对情绪的联想,快乐的人就是做快乐的联想,从而得到快乐。
用法用量:写情绪日志,情绪发生的情景,自己的自动思维,正向的思维有哪些等。晚饭后复用。
3、专注工作生活,活在当下
说明:医生值班过程中草木皆兵,很多医生将这种状态也带到了家庭中,神经紧张紧绷,也将家庭关系搞得紧绷。打坐就是一种“活在当下,学会放下”的实操,在打坐中去区分哪些是念头,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去体会当下自己的身体感受的变化。这些方法对治疗抑郁和焦虑相关疾病有好处。
专注的从事一项活动,也会收获幸福和快乐。我们很多时候痛苦是因为做事时身心不一致导致,手里在做一件事情,而心里想的确是抵触的负面思维。佛学中:坐卧行走都为禅,就是类似意思,行走时专注的行走,体验身体部位运动的感受。
用法用量:每时每刻练习,检测自己思想抛锚。
4、加点药引
说明:就是采用腹式呼吸放松法,百度可以搜索到此方法。在劳累,感觉不舒服时,多练习能缓解身体的不适感,增加自己的舒适和快乐的感受体验。在睡觉前做放松训练能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让睡眠更舒服。
用法用量:午睡、晚上睡觉前,有不快乐症状时服用。
特别说明:快乐是一种能力,注重实践
快乐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有些人天生乐观快乐,是因为他成长的原生家庭是宽松快乐的,他就自然习得而不自知。而作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生活在仇深苦大的环境,因而无法给我们快乐的心理基因,我们只有去学习和操练,快乐也是越练越多!要知道操作带来的好处就是:家庭和谐,工作融洽,还能将快乐基因遗传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