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遗珠——抹茶的前世今生

        我一位创业中的年轻朋友给我提到抹茶,希望我帮她做些研究,我才发现了这个隋唐遗珠。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的原料叫做碾茶,是蒸青绿茶的一种。一般的绿茶茶树在生长时期全程接触光照,而碾茶的特色在于采摘前至少20天90%遮光栽培和采摘后的蒸汽去叶绿素。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

        这样处理后的茶叶颜色绿,苦味轻,还略带青草气,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色含量很高,而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较低。更重要的是,抹茶超微工艺能促使营养吸收。因此,有颜值偏偏还要靠实力,说的就是抹茶。

        说起抹茶,当今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日本茶道使用的抹茶,殊不知抹茶在我国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所不同的是“古代抹茶”和“现代抹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和内涵。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

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被誉为“抹茶鼻祖”。具体世界上最早的史书记载是在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約》中有「烹茶」「在武阳买茶」的记录。

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

        魏晋时期,杜育的《荈赋》记录:“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这是介绍抹茶最早的文章。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茶叶的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由“灵山惟岳”至“受甘霖之霄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以及条件,自“月惟初秋”“是采是求”是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所产的陶瓷。最后一句“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哗若春敷”则表达了当时人们喝抹茶的情形。

        根据三国魏时张揖《广雅》载:荆、巴间采茶作饼,调煮饮用茶时,先要炙茶,尔后要“捣末置瓷器中”,意为要把茶叶捣成细末后放在瓷器中煮。这种将茶捣成的“末”,可以说是抹茶的早期踪影。

        那茶从中国传到日本来究竟是什么时候呢?叙述茶的最古老的记录书籍是《日本后记》。里面写到在815年阴历4月22日,嵯峨天皇外出去到滋贺县的梵釈寺时,大僧都永忠为天皇献了茶。同年6月,嵯峨天皇命其在大和、山城、摄津、河内、和泉的近畿和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植茶树,并每年献上茶叶。

        《茶经·五之煮》中记载,唐时煮茶饮用时,先要炙(烤)茶,然后是碾茶、罗(筛)茶,随后便是煮茶。碾茶,则是将茶碾成“细米状”,即半粒米大小。而煮好的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依然茶与汤是分离的,饮的依然是汤。从制茶需捣成“颗粒状”,煮茶需碾成“细米状”表明,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时,中国已可见抹茶的踪影。

陆羽煮茶

        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隋唐的人们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就曾道“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色彩做了描写和讴歌。这就很形象地说明抹茶之抹是末,是粉末,冲在碗里的茶不是汤水,是凝面;抹茶是用来吃的,不是喝的。

        宋元时饮茶方法由唐时的煮茶进入到宋时的点茶。点茶时,要将饼茶磨成粉末,然后过罗(筛)取其粉,再入茶盏调成膏,最后就是“点茶”,使盏中泛起“汤花”。由上可见,宋代碾茶用的是茶磨,要求茶叶呈“粉状”,这与现今人们所说的抹茶是相一致的。

        作为一国之主的宋徽宗赵佶著有《大观茶论》,朝廷大臣和文学家丁谓、蔡襄,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沈括,更有乡儒进士,乃至至今都不知其真实姓名的隐士审安老人都置身于末茶的研究和发展之中,并孕育出以末茶为主流的的文人文化浓郁的茶道程式,使末茶从粗俗的状态中脱颖而出,达到俭素、涣雅、自然、和谐的浪漫理想境界。

        抹茶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末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出现了王安石所说的“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无”的繁盛景象。

茶宴

        唐宋流行斗茶,操作过程非常讲究,大致可分调膏、煎水和点茶三步,最后进行色香味的综合评比。其中沫花还会有图案,以美为胜。宋朝斗茶时,对注汤很是节制,注入六分时,用茶筅击拂搅匀,便出现汤花。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保持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茶末与汤分开时,出现水痕,便输了。

        到了明代,中国人发明了炒青制茶法,这是中国制茶史的一大飞跃。炒青比蒸青更香,因此茶的喝法也发生巨大改变,炒青绿茶用热水冲泡,不用吃掉茶叶就能享受绿茶。明初,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茶,各地一律进贡散茶:“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明代饮茶风气随之改变,士人们也认为相比繁琐的点茶法,泡茶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再加上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宋文化的成果几乎全部被毁。

炒青制茶

        从此,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从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唐朝的茶文化,煮茶是其一。不过后来日本本土文化开始逐渐发展,进入独立发展阶段,传入日本的茶道基本停滞。

        直到镰仓幕府时期,荣西禅师两次来到宋朝,带回茶籽和方法,是将茶普及日本的第一人。受南灾茶风的熏陶,荣西在研究佛教经典之余,开始埋头于茶的研究,决心重振日本茶道。他翻阅了大量的茶书经典,寻访各地饮茶风俗,并结合佛学经典,将禅宗道义融入茶道。公元1191年(日本建久二年)74岁的成为荣西禅师编辑出版《吃茶养生记》,这是日本的第一部茶书,也是继中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后世界的第二部茶书。

抹茶在日本:舶来文化,发扬光大成国粹

        宋朝的中日交流显然比唐代更多,荣西禅师从宋朝带回去的,自然是宋朝对茶叶的利用方法,也就是点茶法。在此基础上,后经过武野绍鸥、村田珠光、千里休等文化大师的不断发展,日本茶道终于成形,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基本还是宋朝时期的点茶法。从此,抹茶在日本大行其道,并且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仪式。再加上日本对抹茶的极致研究,早已将抹茶变成了他们的国粹。虽然日本在后来也发明了他们的冲泡饮茶方式,就是现在的“煎茶道”,但是抹茶(matcha)已经深入人心。

        在日本,你可以发现,不但在京都、大阪这些大的地铁站有垂着布帘看起来安静的茶室,各个旅游景点都有茶室,连街头、地铁站的自动售卖机里,也都有选择非常多的抹茶饮料,连通往宇治的火车都是清新的绿色,日本抹茶业已经非常有规模。

        在古代,抹茶加工成本高、产量少、价格贵,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东西。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抹茶已经红遍大街小巷,颜色也已极具代表性了。在日本,还有丸久小山園、伊藤久右卫门、中村藤吉、一保堂等老字号抹茶铺,深受日本人和各地游客喜爱,有些还成为“抹茶控”的朝圣地。

        2010年,日本冰淇淋协会发布的“消费者最喜爱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调查结果显示,抹茶口味位居第五。到了2015年,抹茶口味已经仅次于香草和巧克力上升到第三名,排在草莓和牛奶前面,喜好率将近50%。

        不久前,Google 公布了 2017 年饮料趋势报告。这份报告统计了美国、英国、西班牙和墨西哥四个国家,于 2015 年 4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间,使用 Google 搜索饮料相关词语的数据。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来,这4 个市场对带有自然口味的饮料关注度都在增加,其中,大家最喜欢的是生姜和抹茶。

        从中国各类消费平台数据来看,消费者对抹茶品类的关注度正在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一传统茶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国的“抹茶小镇”也于今年在浙江绍兴落成,特色小镇将为抹茶行业发展推波助澜。

抹茶受关注度日益上升

        单从行业数据来看,目前中国抹茶年消耗量已经达到1000吨,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强调抹茶主题、以抹茶为核心元素的品牌,就有近百个,比如西尾、無邪、初代等等,尤其在长三角地区较为集中。除了抹茶主题饮品店,像星巴克、好利来、DQ等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也试图朝抹茶这个品类做延伸,点单率都还不错。

        甚至一些日本老字号抹茶品牌,如辻利茶铺、丸久小山園等,也来中国开设分店,瓜分中国饮品这一巨大市场。

抹茶吃法层出不穷,深受年轻人喜爱

        很多人喜欢抹茶,是喜欢它的清香,而有的人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如今,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抹茶咖啡、甚至抹茶鸡尾酒、抹茶面膜等产品层出不穷,大街小巷的抹茶饮品店也越来越多,抹茶时代俨然到来。

姬周编辑,微信writer_jizhou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滴!相信时间,相信种子[玫瑰]
    渐行渐远_41cf阅读 138评论 1 2
  •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的辩论真是非常的精彩呀!对方辩友的口才也非常的好,不过对方辩友所论述的...
    妖月清司阅读 3,707评论 0 1
  • “你在他乡还好吗?” 早上,苏苏在微信上看到笑笑给自己发过来这么一句问话。 苏苏回复给笑笑一个笑脸。 “不好,但我...
    1d0ff747134a阅读 409评论 4 4
  • 这是一群 穿着同样服装的孩子 在操场上 他们 或蹲或跳或摇 象机器人一样 做着整体划一的动作 他们的活动 被贴上了...
    我爱红葡萄阅读 184评论 1 4
  • 2017年8月7日 晴不知不觉8月份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打开手机一看,今天已经是立秋了,可天气并没有丝毫凉爽下来...
    jetela阅读 1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