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读
想不起第一次接触阅读是什么时候,不过肯定不是在课堂上。
上学时候的语文课在很长时间都是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好像给不同的内容安上了千篇一律的面具,实在无聊得很。
我喜欢课外阅读,倾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在各式各样的书籍中,古典文学是我的心头好。它讲的是情怀,而且能调养我的身心。
我大学的专业和古典文学简直风马牛不相及,也从未正式学习过,要追根溯源,可能和我的母亲有一定关系。从我记事起,她一直喜欢唐诗宋词,小时候在我身边时,总会时不时地教我背唐诗。为此,还遭到了奶奶的反对,觉得是不务正业。
有了女儿以后,小孩子总会调皮捣蛋,我多少遗传了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总是气得要跳脚。事后想想不对,觉得应该给自己的怒火疏通一下,每当盛怒之下,不妨想想古诗词,头脑顿时感觉冷静了不少。
我想,这些都要归功于素来的闲读吧。
闲读,强调的是心态。即便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心不静,坐不住,眼睛走马观花,依旧算不得。
上学的时候,父母总说“学进去”,我那个时候不太明白。后来,学业一紧,任务重了,自然而然就进入了状态。
上班了以后,没有了学习任务的催促,反而更加想念读书的感觉。好处是,可以随性地买书、读书,不会再有人约束你。
前阵子看一本书,《这么慢,那么美》,讲北欧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文中提到瑞典当地人即便是在坐公交,也会随身阅读便携的环保书籍。
相比之下,智能手机诞生以来,一定剥夺了很多人阅读的时间。比如我,见不到手机就惶恐不安,图文并茂的消息总是轻而易举地抢夺眼睛的先机。曾经低头嗅书香的日子有如大雾迷离中河对岸的少女,可望而不可得。
我想,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总是很怀念以前寒暑假的日子,几乎天天以书为伴,用奶奶的话讲就是“我那个孙女呀,成天像坐绣楼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爸妈上班不在跟前,我和奶奶相依为命。下午帮奶奶边提水边背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唇齿留香。
现在心里不时有愧疚感,坐不住,书读的太少。总是把脑袋里的东西往出倒,进的养料却很少。
一个周末早上,自己锻炼下西河,好久不运动,觉得出来走走真是舒畅。坐在小河边的阶梯上,清风徐徐,流水缓缓,读两页书,心满意足。
闲读久了,即便一个人,也不会觉得莫名的孤独而想要扑向人群中去。
于静中怡然自得,任心思变化万千;
于闹中取静,不轻易受喧扰。
我喜欢闲读的状态,更喜欢,读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