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许多简书作者都在推荐读书经验,联系到自己也在做一项好书互动推荐服务,服务体系趋于成熟,所以在这一领域还算能说上两句,那就来罗嗦两句吧。这个世界上,万能钥匙是有的,只不过不是人人都能找到。所以,搜集不同的建议,通过加工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是大多数人都要走的路。我想我可以在这条路上再埋一块绊脚石。
读书系统不同于书单,建立读书系统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的工具。读书系统涉及到读书的各个方面:需求、书单、渠道、规律、延伸等,这也是我在做荐书服务时,逐渐讨论摸索出的方法,但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同时在这里一脸严肃地提醒大家:读书是一项兼具学习与放松的活动,所以工厂化地提高效率,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反而可能像练了葵花宝典一样走火入魔。同时读书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啥事儿也不干,天天闷头读书,恐怕读再多的书也无用。大家一定审慎吸取经验,量力而行。
一.读书系统是什么
读书系统是一套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与质量的、完整的阅读习惯体系。通俗易懂地说,就是阅读的“工厂流程化生产”,当阅读习惯形成一套完整的逻辑系统后,由于没有了思考的犹豫以及突发事件的阻挠,阅读效率将会提高。
读书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快速阅读将不再是神话,同时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为快速的系统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举例来说,如果你从事市场营销工作,那么一套完善的读书系统将帮助你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的相关经验知识。这将帮助你完善工作安排,提高工作质量。
而读书系统最大的坏处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社会快速发展驱动下的产物,所有人都在拼命提高速度,而在无意间放弃了阅读的灵魂。也就是说,很难有人再静下心来,深入地去了解一本书。我之前在简书上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读书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文笔不好,但也受到了一点关注。这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所以,我一脸严肃地告诉你,读书系统一定要审慎建立,审慎使用,要抽出时间,安心读书,静心读书,哪怕只安静地看了一本,也不至于被社会的浮躁之气带得走火入魔——那样反而适得其反。
二.如何建立读书系统
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读书系统,首先要明确读书系统的五大部分:明确需求、建立书单、确定渠道、规律阅读、阅读延伸。五大部分建立完成后,将继续向上安排应急机制,最终培养出有效的阅读习惯。下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五大部分的建立。
1.明确需求
大多数人读书时是报有目的的,无论是学习也好、消遣也罢,明确自己阅读的目的与需求,一定是放在首位。而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精神需求,也就是说,你希望通过阅读获得什么,是消遣,还是技能的提升,抑或知识的增长。第二个需要确定的,是科目需求。大多数人阅读科目都可以用以下分类满足:小说、社科、经管、历史。如果前期还不习惯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先在纸上记录下来,这样更直观。当读书系统趋于成熟时,便可直接在大脑里快速形成回路。而明确需求之后,便要进行下一步:建立书单。
2.建立书单
有许多人长篇累牍地介绍自己建立书单的方法,其实只是因为自己没找到方法,而长篇累牍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没找到方法时那段昏暗的日子记录下来了而已(求不打),而方法往往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篇幅。那我们在建立自己的读书系统时,如何建立书单呢。
Ⅰ建立找书机制。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找书工具。而这个工具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数据化、常态化。而我一般是通过几个工具的组合,达到最后的要求。举例而言:
①我一般用当当、亚马逊找书,除了他们内置的分类搜索引擎外,还有一些外生链接以及亚马逊的服务号等等,每天都有质优价廉的好书推荐。这些书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可以查看评分。
②找到我认为还不错的书以后,除了通过评价、推荐词、原文试读等评价以外,我还选择看一看豆瓣的评分,对比之后再做决定。(比如你常常会看到类似于“书很好但翻译很烂”之类的评价。)
③除此以外,当当、亚马逊等还会根据大数据分析,对你进行图书推荐,这个也值得一用。
Ⅱ书单搭配组合。当你通过上述的找书工具,将一堆书筛选得只剩几本的时候,书单组合就完成了90%,你剩下的工作,是根据需求,对幸存者进行搭配,剔除内容相近的书籍。同时,根据时间安排:比如只有五天时间,那么你根据质量高低与需求缓急,留下2-3本书就好。
Ⅲ碎片化。碎片化是指,关注各类阅读平台(例如简书、ZAKER、微信公众号等),寻找相关科目的短文以及资讯,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比如吃午饭的时间。利用科目资讯与书籍的系统化内容进行搭配,将知识与当下现实相结合,你将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
3.确定渠道
渠道分为两种:购书渠道与阅读渠道。购书渠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简单:纸质书一般是图书馆、书店、当当、亚马逊,手机读电子书一般是QQ阅读等等,而Kindle用户一般是通过亚马逊商店(有损作者版权的下载途径我就不介绍了,反正我也没用过哈哈哈,版权意识要增强啊小伙伴们)。
而阅读渠道比较重要,基本分为:纸书、电子书两类。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作《纸质书与电子书是否会派别化》,在里面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Ⅰ纸质书。一般在读哲学这一类需要慢慢品尝的作品(或者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茅盾文学奖作品等等)的时候,要用纸质书。因为有时候为了理清人物关系,需要来回不断翻阅(比如《百年孤独》,当时书都快翻烂了),而电子书虽然翻页很快很轻便,但在这种时候,就逊色的多了。同时,纸质书允许你写写画画,记录心得,电子书也没有。也就是说:需要深度学习的时候,请选择纸质书。
Ⅱ电子书。而电子书最大的好处在于,由于便携程度的大幅度提升,以及硬件上的便利,你的阅读速度也会加快。所以,当你需要快速的系统学习时,请选择电子书。
4.规律阅读
规律阅读,其实最重要的有两点,即时间规律与科目规划。
Ⅰ时间规律。时间规律比较好理解,以一周为一个周期,记录下自己一般的阅读时间和潜在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却没有用来阅读的时间),同时记录下本该阅读却因为客观因素没能阅读的原因,综合以上,在下一周期里进行调整,并逐渐将时间规律化。
Ⅱ科目规划。科目规划分为本科目规划、相关科目规划与其他科目规划。
①本科目规划是指,当读书计划已经完成时,在剩余的可用时间内,阅读其他原本要读但被筛选掉的书,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其他本科目内的好书。
②相关科目规划是指,当本科目读书计划完成后,对相关科目的阅读。
③其他科目规划是指,当本周期读书计划完成后,根据自我需求,确定下一周期的科目需求,并开始阅读计划。
5.阅读延伸
阅读延伸分为横向延伸和纵向延伸。横向延伸与规律阅读中的科目规划基本相同,所以我们主要讲一下纵向延伸。
纵向延伸是指,对某一科目由浅入深的学习。由于许多人所学习的科目,与自己本身的专业并不相符,缺乏专业基础,所以需要一个奠基的过程。比如很多人,满怀信心地去学心理学,学到一半打着退堂鼓回来了,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与天赋,却上来就看《犯罪心理学》、《乌合之众》,那一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倒不如由浅入深,从《每天懂一点心理学》这一类的基础丛书看起。
三.读书系统的维护
就像好习惯一样,读书系统同样需要维护。而读书系统的维护分为两方面: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应急机制的建立。
1.培养习惯
开始建立读书系统的两个周后,你的读书系统就可以基本成型。一个完整的读书系统基本会在一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这段时间里,你要不断地从中找出缺点并加以改正,最后逐步将读书系统培养成为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问题在于,你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破坏读书系统的漏洞。发现漏洞务必及时修补,否则当漏洞积累得越来越多,后来你会发现无法弥补,于是一个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读书系统毁于一旦。这就是常说的: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2.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就好比电脑的防火墙与杀毒软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你基本能确定平时90%的突发事件。将这些突发事件作为病毒,记录进你的病毒库当中,并记录下每一枚病毒的查杀办法。这样,当下一次遇到突发事件时,你便能迅速处理,妥善应对。
同时,你还要记得更新病毒库,记录处理新的突发事件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护你的读书系统的持久有效。
四.写在最后
读书系统是帮助你快速系统化学习的工具,但如果你要深入地学习某一行业的知识,首先要看书,而且在使用读书系统的同时,还需要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较长时间、较大深度的深入学习,不能浅尝辄止。所以,读书系统是帮你迅速了解某一行业的利器,却不一定是让你成为某行业大牛的方法。
其次,哪怕是这种快速系统化学习的方法,也需要坚持。我曾经算过一笔帐,如果每周读4本书,那么10年,你就可以读2080本书。如果你从20岁开始,坚持到30岁,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独特见地的精英。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要坚持。如果中间放弃了,可能前面搭好的桥梁,也会渐渐破败,最终倒塌。
加油,每个坚持读到这里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