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nopec淡然
知足常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俭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大概的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
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认为,“知满足使穷人富有,不知满足使富人贫穷。”
以上两位先贤的看法可以说是不约而同的一致,他们在表达的一个意思是:知足常乐!
既知道物质满足又知道精神满足的人,就会经常地心满意足。
知足,相当于你给生活设定了一个度量的精神尺度。
假如我们没有这样的尺度,当然就无法衡量自己是否富足。而且这个尺子完全由自己为自己定制,自己来衡量自己,自己为自己得出结论。
就是说,一个人的满足不能导致另一个人的富足,更不能由别人说了算。
只有自己才能断定自己是否满足,自己才能断定自己是否富足。当一个人自己设定了这个的尺度之后,他就知道赚钱赚到何种程度,或者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才算知足了。
没有知足这个尺度,不论赚了多少钱,都不能界定自己是否富足。有了知足这个尺度,即便是穷人,也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富积累到何种程度,就算富足。
不仅如此,知足有蕴涵着两层含义谓金玉满堂;第二层则是广义的,这样的知足,主要是指健康、快乐、和睦、幸福、满足感与成就感、天赋与才干、经验与见识、聪明与智慧等。
这种知足表现为精神的财富丰盈,心灵的充实,生命的快乐。
由此可以想到当今社会中,那些挥金如土的富人,或许是很贫困,因为他们除了冰冷的钱以外,没有时间,去享受快乐,心中空虚;或许因为其表面上的富足,暗地抢夺财富而导致夫妻反目,兄弟冷战,整天生活在惶恐与焦虑之中。
而一些穷人或许是很富有,他们安贫乐道,孜孜于自己的追求,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喜欢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所以,知足与你拥有的财富多寡程度没有多大的关联。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胡九韶对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没有更多的贪欲从而使身心放松,知足就会拥有一颗感恩且快乐的心。
清代翟灏所著《通俗编.禽鱼》中写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意思是:人贪心无度终将被自己的贪念所害。
有一位青年,总是哀叹自己的命运不济,生活多舛,即寻找不到发大财的机会,也求不得一官半职,终日愁眉不展,不开心,不快乐。
某天,他紧皱着双眉行在路上,偶遇了一位老和尚,他看到老和尚一脸的平静与祥和,不由得又叹了一口气。
老和尚拉住青年,问他为何叹气?
青年道:我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觉得很羡慕,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发不子大财,也做不了官?
老和尚道: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青年问:富有?我除子烦恼什么也没有。
老和尚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继续问他:假如有人给你一千两银子来换你十年的寿命,你可愿意换?
当然不愿意换!
给你五千两银子换你的健康,你换吗?
不换!给你一万两银子,换你的生命,你交换吗?
不换!
老和尚顿时笑了: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万六千两的银子了,难道这些你还不够富有吗?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只有两种:一种是得不到的,另一种是已失去的。
细想一下,这两样东西都是因为不知足,其罪魁就是人们的贪心。
司马迁《史记》中道: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也是在告诫世人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End—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Sinopec淡然
本文是作者原创,转载请简信联系本人,盗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