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个内向的人,宁愿一个人看看书,盯着窗外发呆,听着鸟儿聊天也不喜欢参加群体聚会。连打麻将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等过了一会才发现这个“六万”你们是什么时候丢下的,我想要……自然而然我也觉得自己不善于交际,大学时候看着同寝室友一周可以跟全班男生打完招呼,我还在远远张望。做事不够积极主动,看到一个机会想尝试一下,很快就会放弃说自己不行,所以除非火烧眉毛的事情,一般我都是想想。我一直很自卑,总觉得我就这样的人,这些就是我。但是最近有两件事情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观点。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工作坊,去了离活动开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周围附近溜达。很巧就看到了当天工作坊的导师和其他助教一起过来了,因为看到过照片我很欣喜但又不是很肯定,就带着疑惑的语气问了声张老师?他笑了也跟我打招呼,然后简短聊了几句。在当天的活动中有个互评的环节。其中一个助教说她对我的印象是我很阳光直率,整个人很积极。我当时很吃惊这是我吗,这和我心中的自己简直不是一个人。她就解释说他们在过来的时候碰到很多学员,大家或许也认出了张老师可是除了我没有人主动打招呼,而且她看到我和其他不认识的学院寒暄聊天的状态,觉得我很放松,而且很主动。我当时还是半信半疑,虽然她说的很真诚。
因为很少主动争取机会,基本都是被迫做事情。上学期选举教研室主任,我被推举出来。当时我觉得自己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尤其涉及同事之间的大事小事。各种推脱之后,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在坚持了一学期之后,我不想继续了。找领导谈话,几个领导对我印象都很好,觉得我除了专业上的优势外,为人处世分寸把握的很好,和老师、学生的关系也协调的不错,因此极力挽留。跟身边的一个同事说起这事,她也很意外,觉得我做的这么好,怎么都没想到我会不干。这个时候我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我一直觉得那些我不擅长处理的事情居然做的还不错,比如和幼儿园保持良好关系,带学生出去见习;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更意外的是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和男生、男同事相处,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我在这方面也还不错,虽然不至于打成一片,但也不是那么手足无措。
以前我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在这些标签下我规规矩矩地活着,以为我就是这样的人,而且对此深信不疑。这些标签给我带了一定的舒适,也让我固步自封。还好我开始发现,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我能力不够,而是我对自己的评价限制了我的丰富和精彩。这些标签就像魔咒一样,影响着我的判断和行为。
后来我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实内向的人也可以很善于和人打交道,而且内向的人关注内心,聊天的时候更能让人感觉说的话很走心,更让人信赖和亲近。内向的人因为细腻的体验和关注更能处理关系中的摩擦。只不过内向的人感觉需要补充力量的时候是从自身获取。只是这些差异,并不代表内向的人就是不合群,不善于处理事务的,我被错误认识和自我设限蒙蔽了好多年。
所以,朋友们,你们呢,真是能力不够,还是你给自己画地为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