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前面几篇文章的一个朋友问我,你接下来准备填之前留下的哪个坑,“投资专业人士”、还是“顾问型销售(2)”,还是推荐本儿新书?
哈哈哈哈~ 都不是!(就是这么任性~)
放心啦,我自己挖的坑,肯定会自己填的。^_^
今天来聊聊“股权架构”,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
也许很多创业者,甚至投资人都会不认可“一票否决点”这个定义,他们认为创业的成败在于“团队”、“产品”、“市场”,或者“关系”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是的,他们都没有错。
不过他们对“股权架构”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确切说,他们没有交过“学费”~
说句题外话,“投资专业人士”必须是交过“足够多学费”后,才成其“专业”的。
我们先来清晰的描述一下 —— 股权架构。
狭义来讲,股权架构就是企业的股权组成情况;
但广义来讲,股权架构则是决定了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之一)。
为何这样讲呢?
因为“股权”是一家企业的“基因图谱”。
基因图谱不合理,企业可能“长不大”或者“长畸形”了;
基因图谱错乱了,企业可能就要“生病”或者“死亡”了。
这份基因图谱会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变化,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企业也在成长中,不断地“生老病死”……
作为投资人,每年我都会收到近千份“商业计划书”,综合多年的最终投资选择比例分析,投资比例是 3:1000的样子。
那么投资人到底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看一份商业计划呢?平均大概30分钟左右。
有人要说了,怎么这么少啊,1000 / 365 = 2.73,每天只需要看3份不到呀?
好吧,那我们来算一下吧。
虽然金融民工是苦逼的全年无休型,可是我们总要睡觉吧,就算睡的少点儿,6个小时总可以吧…… (太凄惨了……);
项目也不是“从天而降”的,我们要去找各种渠道,开发项目源吧,各种出差、应酬……;
开发完了项目源,就得收集商业计划书了;
看到好的项目,总要邀请对方来聊聊,实地拜访一下;
初筛觉得不错,接下来,就要做尽调了。从尽调开始,到真正投进去,至少3个月吧(飞一样的决策速度呀~ 那种一两个月就放款的,本人在佩服的同时,也深感担忧……);
投资完的项目,也要…… 投后跟进吧……(算了,咱也别拽文说啥“投后管理”,国内也没几家能把投后管理做好的……)
掰着手指头一算,咱能拿出30天(30天*18小时=540小时)的时间投入到看“商业计划书”,那真是已经不得了了……
分给1000份商业计划书,540小时*60分钟/1000份 = 32.4分钟/份,也就是30分钟左右/份。
所以为了能在遇到好的项目时,多看两眼,我们必须相应的压缩看其它商业计划书的时间。
那么如何在这么多的商业计划书中,快速的筛掉不合适投资的项目呢?
这里有三个一票否决点:
1、是不是我关注且投资的行业;(比如,我投资农业医药,你搞TMT —— 驴唇不对马嘴呀)
2、股权架构有没有不可调和的问题;
3、团队组成中有没有明显缺陷;(比如,你搞个科技创业公司,却没有CTO —— 那么改成创意公司也许更适合你)
基本上,遇到这三条,就直接“过滤”了。
其实,这三点里面吧,1和3还是多少可以挽救一下的。
比如,1,可以推荐给我认识的投TMT的投资人。3,介绍个CTO给你聊聊。
但是,第2条,基本上是不考虑提供解决方法的,因为基本上,都是无法解决的。
比如,比较常见的 —— 平均分配型;
不管几个股东,大家平均分,这种类型的发展结果,基本都是“拉帮结派——土崩瓦解”。(建议深度研究一下“西少爷”的案例)
再有,比较常见的 —— 投资人控股或有一票否决权;
基本上,不发展起来还好,只要发展起来,就要上演“斗地主”的戏码。
还有,比较常见的 —— 实际控制人采取代持方式遥控公司;
投资人,你敢投吗?钱太多,花不完?可以送给我呀~
现在大家理解了,为何说“股权架构”是“投资决策的一票否决点”了吧?
感觉汪老师没有把“股权架构”的坑说清楚,是吧?
嗯,是滴。的确没说清楚。
不过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些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并非要讲清楚股权架构的坑哟~
放心啦,这个“坑”,我后面也会填上的。
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下~
所以,请创业者和投资人,务必务必务必要关注“股权架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