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幽灵子
曾采访女星陶虹时,我问了她一个很老套的问题:你认为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她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没想到,她思考了一小会儿,回答得很认真:“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允许其犯错。”
她说,譬如孩子在家走路不小心,脑袋快要磕到桌子角时,她不会一把拉过孩子使其避开:“我会等她磕,磕到了她哭着说‘妈妈,痛’,我才跟她说:‘没事儿,下次走路时要注意,要避开桌角,否则磕了就会痛。’等到第二次她又磕了,我还没说话,她自己摸着额头说:‘妈妈,痛,又磕了,要避开。’后来,她再也没磕过。”
这让我想到,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都喜欢不停地在吼孩子,这儿不让碰,那儿不让摸,不让孩子跑,也不让孩子跳……总之,生怕孩子犯错,生怕孩子受伤。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天性好奇、活泼好动,犯错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
陶虹说:“孩子小,犯不了什么大错,毕竟都在大人的管辖和监控范围。可若小时候你不让Ta犯错,长大了也许Ta就会犯大错,就像李双江之子李天一那样,而你根本没机会帮Ta改正。”
先让孩子犯错了,你才有帮助Ta认识事物好坏、对错的机会,否则Ta永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事情你都不许Ta做,那么多东西你都不许Ta碰。
儿子1岁1个月的时候,刚刚学会走路,对饮水机非常感兴趣。但每次刚刚走到饮水机跟前,就会被我妈一把拉开,然后告诉他:“危险,烫,不能碰!”这样的情景经常在家上演,说明我妈这种阻止和告诫的方式根本没起到作用。
有一次,我妈不在家,儿子又去了饮水机跟前。我没有阻止,然后眼睁睁看着小家伙在“研究”饮水机时,摁了开水的按钮然后被烫到了两根手指。不算严重,但肯定很痛,他跑到我怀里哭了一会儿,我告诉他这就是烫的滋味。
还好,他并没从此不敢碰饮水机。我便教了他如何在接开水时,要小心被烫到。这种试错的方式很好,因为他知道了烫的滋味后,又懂得了要如何去“驾驭”它,使自己不受伤。
对于教育孩子,干巴巴的道理他们是很难听得进去的。在安全的监管范围内,不妨让他们去犯点错,亲身体验、试错,然后家长再去讲道理、帮助其修正,这样更容易让孩子长记性。
当然,允许孩子犯错有范围,不能犯的错要坚决不允许,譬如孩子喜欢打人、抢别人的玩具等,要在第一时间制止。如果没来得及阻止,就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得要付出代价。
有一次,带儿子出去玩时,他被一个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在背上打了一拳头。儿子小,痛感又迟钝,愣在原地,没哭。小女孩的妈妈迅速跑了过来,拉起女孩的手说:“你必须要跟弟弟道歉,打人是不对的,弟弟又没惹你……”
小女孩道歉后,这个妈妈又说:“不是道歉就完事儿了,弟弟原谅你了吗?他有没有说没关系?而且弟弟痛不痛,你要关心……”听到这儿,我说:“没事儿,孩子之间动手动脚很正常。”我想,我儿子还不怎么会说话呢,要他说“没关系”,恐怕太难了。
这个妈妈听我这样说了,又跟我道了歉,才抱着孩子离开。我听见她跟孩子说:“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打弟弟的,但打人不对,所以你得受点小惩罚,晚上不能看动画片了。你要懂得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
这件事一直令我很感慨。这个妈妈的教育方法很好,她不像其他家长,孩子打了人,要么反手给自己的孩子一巴掌,要么什么也不说抱起孩子就走,而是让孩子明白了:
1.这件事做得不对,但妈妈理解你,也允许你犯错;
2.要处理好犯错发生的后果,要道歉,并请求对方的谅解;
3.为避免今后再犯,必须要受点小惩罚;
4.懂得这样的小错,对整个人生的大影响。
作为父母,不要为了养出一个乖孩子,就不许孩子犯错,就掐灭孩子的好奇心,而要引导孩子更好地去探索这个世界,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这很重要。
作者简介:英幽灵子,一个佛系媒体人,用文字与你分享周遭。微博及博客:英幽灵子。个人公号:英幽灵子(ID:yingyouling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