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是国际读书日,白天考了一天公务猿,晚上看了一夜罗振宇的好友读书会,今天有了时间,说说自己跟读书的那些事儿。
读书对人的影响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书有没有兴趣完全在于父母的启发。在我会说话的时候起,我爸就天天晚上教我背唐诗,虽然他的普通话一口沈阳风味,虽然我什么意思都不明白。在那些夜晚,妈妈做着家务,爸爸和我背着唐诗,当时我爸还用录音机录了下来,多年后听到那些磁带让我动容。于是,在我认识了一些汉字后,我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绘画本的《唐诗三百首》。
我真正开始读书,是在小学五年级。那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改编成电视剧出现在中国电视的荧屏上,在电视剧的影响下,我买来了这本书的原著,这是我自主阅读的第一本纯文字书,从此开启了读书生涯的“世界名著”时代。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仍能依稀记得书中的一些片段,像阿廖沙被杀、保尔无畏冲锋和冬妮娅与保尔的最后见面等等,书中的很多东西当年都只是看懂了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成长自己猜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意。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爸给我买来了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我也照单读完,现在想想,我这读书的路子从一开始就不对啊,各种苦逼悲剧,让我能过早的知道了人生是一个充满苦痛的过程,要淡然面对一切。
这几本书看完了,我也上了初中。每到周末或者寒暑假,爸妈就把我自己锁在家里,为了让我专心写作业,还拔掉了电视天线。但这并没有对我的学习成绩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培养起了我的两大爱好,听广播和读书。当时也是实在穷极无聊,于是就开始扒拉家里书柜上的那些书。那些书中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种半虚构历史小说;有《历代奇人大观》《胜经》这样的短篇故事集;有《水浒传》、《狄公案》这种半白话文古典小说;也有《朱可夫》《斯大林》这种人物传记。我就这么看啊看啊的看上了瘾,以至于后来啥限制也没有了我也不出去玩,就闷在家里看这些所谓的“闲书”,偶尔得了几个零用钱,也都贡献给了书店,比如我非常喜欢的那本《爱伦坡恐怖惊悚小说集》,就是我在一个二手书店里淘的。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贝塔斯曼”,在我进入高中的时候,正是贝塔斯曼风靡之时。目录邮购书籍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个月,都有一本32K的小册子寄来,上面满满的全是各种书,这对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宝库,我现在自己书柜里的书有一半都是高中时候买的,钱是自己省下来的生活费,看书的时间就是数理化课。我的理科老师们已经完全的放弃了我这个脑残,所以就默认了我上课看闲书,不过还是要躲着点老师,彼此都留个面子。那是的口味相当杂,什么世界名著、军事战史、奇幻网游各种类型统统不放过。高中三年,正经课本学的不咋样,闲书看了一大堆。
上了大学以后,我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三天两头搁知识的海洋里游个泳,看的书多买的书少。毕业工作之后,成了买的书少看的书更少。虽然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但总是强迫自己在零碎的时间里去阅读,因为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就像是生理习惯,一段时间不读书就浑身难受,宛如犯了毒瘾。而且就算没时间看,遇到好书也要马上剁手,生怕买晚了书就没了,我想这也算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吧,不过也有撞大运的时候,比如前一阵买了两本书,到手后一个月就传来了被迫消失的消息,顿感这手剁的值。
读书这事儿对一个人来说既没有影响又有影响。你不会因为读书而变得有钱、变得强壮,但你却会因为读书而坦然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会发现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过都是历史的一次重演,失意时你不会过于悲伤,得意时你不会过于忘形,仅此而已。
最后从我自己的书柜中推荐几本:《智慧的欢歌》、《爱伦坡恐怖惊悚小说集》、《冷血》、《希特勒档案》、《教父》、《九三年》、《战天京》、《醒世恒言》、《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