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马良行MAHOOOO(id:cn-mlhang),满足你对建筑的所有好奇】
台湾建筑新生代领军人物
二十一年缔造“宜兰奇迹”的传奇在地建筑师
华人建筑界“社会良心”的精神标杆
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温暖的笑容、带有磁性的台湾腔,扎根宜兰乡土的他,是台湾在地化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他坚信建筑的根基理应扎根于真实的生活,是触手可及的,与商业毫无瓜葛。这也正是他与他的团队在宜兰持续二十多年创作的特质,在建筑、地景语言上展现宜兰特色,形成了奇特而经典的“景观网路”。
他是黄声远,一位为推动台湾在地建筑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传奇建筑师。
黄声远1986年毕业于东海大学建筑系,正值台湾建筑本土意识逐渐觉醒,塑造了他对建筑职业的深刻认识。1991年获得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曾于洛杉矶 Eric O.Moss建筑师事务所任专案协理,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到“在地”建筑的魅力。随后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回台湾后曾任教于淡江、华梵、交通大学建筑系。
1995年起,黄声远以中原大学建筑系为教学重心,持续往返宜兰、中坜。并曾推动兰城新月、宜兰河、罗东新林场等都市改造计划。
一、选择在宜兰
黄声远在东海大学读书的时候,最好的朋友来自宜兰乡村。“他帮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不光是本土的,也是黄声远从没有体会过的“乡村的”。它的主题,除了有田园、也有包容和正义。这让作为外省小孩、短暂住过眷村,在台北长大过程中难免受到排挤的他,感受到特别地温暖。
除了宜兰好朋友给他留下的好印象,逐渐地,黄声远发现宜兰有很多事情都是靠着感情在运行,人际关系非常纯真,互相帮忙也是很常见的事,不像都市人常常想着要回报,而他理想中的家乡正是这个样子的。
黄声远学成回台湾发展时,正值“在地建筑”风潮起步,而且恰逢宜兰领先进行地域空间改造计划,积极引进先进设计理念。于是,黄声远决定避开容易分心的都会城市,将工作重心转到台湾的“后山”宜兰,开启“宜兰在地”的创作之路。
二、扎根田中央
黄声远认为,要做好一个地方的建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扎根在当地。
黄声远和他的团队“田中央”长期坚持尽量只做“离宜兰车程半小时以内”的项目。问其缘由,黄声远表示,他希望每一个方案都是经过亲身体会后不断调整,年轻人需要大量的亲身学习,需要减少交通时间的负担。因此,除了2008~2015的云门舞集在台北淡水,这群建筑师扎根在田野,专注于宜兰的社区建设。
如今,整个宜兰遍布黄声远和伙伴们的建筑工作,其中绝大部分是公共建筑。社会福利馆、桥梁、车站、墓园、行道、公园……“田中央”的作品类型多样,有些体量小到都很难被称之为“建筑”。
它们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街道、稻田与河流之间,并且每一个点都以未完结的姿态,继续生长,彼此呼应,勾连起一个流动而充满可能性的公共空间。
“我们就在这里,就住在宜兰”
黄声远坚持 “设身处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使用者需要,而这一点对于公共环境,至关重要。
黄声远在2015年TOTO出版的日英文专书中提到,这22年在宜兰的蹲点,可以暂时整理成“四个领悟”,分别是:与时间做朋友、认真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间、大棚架和地景参考线、记得身体忘掉时间。哲学性的归纳充分体现田中央的精神,传达了他对建筑与生活、生命的深刻思考。
三、传递台湾建筑
建筑更像是一种缘分。如今提到黄声远,大家总会将他与“宜兰”联系在一起。其实近年来田中央也有“走出”宜兰,参加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工作营、在印度做评审、在东京TOTO美术馆“活动场所”展览“Living in Place”、 欧洲巡展“Making Places”。
同时,他们也出版了田中央国际版本的地景作品集。黄声远本人对“走出”或“扎根”宜兰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感觉,他还是比较重视人、珍惜环境,认为想把事情做好还是与人有关,地理疆界和行政疆界都不该是问题。
四、“小城”的构想
黄声远喜欢观察,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与宜兰的上上下下打成一片,城镇乡大大小小的设计工作他都做,从建造设计延伸到历史遗产改造、河流整治、城市规划等。
从社会福利馆、西堤屋桥,到丢丢当森林、津梅栈道、罗东文化工厂、樱花陵园等,一个个项目做下来,黄声远心里渐渐有了一些理想城市的心愿。他希望,从生活细节往上构架的城市规划,才不会让少数人的意志膨胀。
“自由的城市可以让小孩安全地骑车。而且,以前发生过的故事,以后还都找得到痕迹。”
五、人是建筑的主体
建筑的“场所”并不只有物质本体,最在意的其实还是“众生”。黄声远说:
“人们一开始会好奇我到底在意什麽,怎么多年也建不好。田中央慢慢让大家明白我们做的不是项目,更不单单是在建房子,而是与环境互动。”
他喜欢四处走,四处看,“看见哪里不对劲,就想说,这里可不可以改一改”。他判断的中心思考是人以及其他生物在城市里的位置。
“我们更感兴趣是通过图像传播的东西。因为像空间、方位、氛围这一类,用文字不容易表达,相比之下图片会更直观。用图像的方式挖掘图像本身的潜力。”
相比那些知名的大师,黄声远作为一名近年来才慢慢被公众发现的建筑师,最大的特色是“接地气,有人气”。
他的作品,乍眼看去貌似没有章法可循,但当身处其中,才会明白他对场地的思考以及对公共空间的营造,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带给使用者一种恬淡平静的味道。
黄声远,这位为推动台湾在地建筑发展的建筑师,将会在首期榫卯TALKS上有些什么样独到的见解,关于“思想建筑”有些什么话要说,敬请期待。
登录Mahoooo.com,满足你对建筑的所有好奇!
本文为马良行MAHOOOO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咨询。相关资料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