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在把楚人驱逐往南的商朝人眼中,楚人就是南蛮。但楚人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是中原后族,所秉持的是中原文化,他们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再度回到中原。
然而,这个不屈的种族的首领鬻熊死在扶周灭商的火师职位后,周人也再度把楚忘在脑后。
封建亲戚制下,弱小的楚部落是不配封邦建国的。
其后鬻熊之子熊绎对周成王的心悦臣服才让成王想起来要对其论功行赏,其“子男五十里地”的封赏算不得优越,但楚的国家雏形,终究还是建立起来了。
以为建国后能被中原国家接纳的楚国人似乎高兴得有点太早了。
周王朝依旧轻视楚,渐渐地,楚也失去了融入中原的热情,对朝觐纳贡的事儿也不再上心。但这小小的举动却轻易激起了周王朝的怒火,周决定讨伐楚,让楚为自己的不尊周行为付出代价。
显然,楚国大祸临头,但这个坚韧尚武的种族并不放弃自己,而是向周六师举起了长戈,这场战争以周昭王溺毙,周师慌逃,楚国胜利告终。
然而封建制度下的各诸侯国维护周礼,对于楚国公然抗王军违背周礼的行为十分不齿,在他们眼中,楚国还是那个落后的蛮夷之国,永远也不能并入中原。
混合了南方蛮族文化的楚国人显然与中原诸国相异,中原讲“雅言”,而他们是“楚言”。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如是想道,既然周天子称王,那么他就要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王,离经叛道就离经叛道吧,反正楚从未被认可。
其后楚武王更是发起宫变,夺走自己侄子君位,是为楚武王。
中原向来秉持“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某种程度上是趋于固化的,而楚国这弑君传统保证了上位者的优越性,要求“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规定了君主除了自保国家外,还得开疆拓土,大有建树,否则他上位的不臣之举永远不能抹去。在这种高压下,楚武王开始扩张,攻下权国,并改权为县,奠定中国郡县制之基础。
同时,青铜的决定性力量让他三次出兵“汉阳诸姬”核心国随国,攻下铜绿山,楚国命运从此开始转变。
其后楚文王、楚成王继承楚武王留下的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和丰厚的物质保障,东征西伐,让楚国一时风光无两。
此时的楚国以为自己能和中原国家齐肩,但是他们仍然蔑视楚国,认为楚国不过是“暴发户”。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蜂起,但是大部分诸侯国仍遵先王之法。两国交战,必“鸣鼓而战,不相诈”,不打不义之战,不擒二毛,不重伤,不列队不伤;对一个国家交战必须师出有名,但是楚却违背这个准则。
楚文王为得息妫先后灭息、蔡,又趁舅父邓侯无备灭邓,一时间为人不齿。其后泓水之战中楚成王又重伤遵礼的宋襄公,间接导致宋襄公的死亡。
“先王用兵,服人而已,不期于多杀。”在遵周礼维持贵族风度的各诸侯心中,风度高于胜败,战争亦讲究诚信,攻伐一国是为使它知礼守礼,而不是吞并他国疆土。
显然,楚在脱离中原几百年后,与中原文化也渐渐殊途。
在今人眼中,楚国在与国关系中所秉持的实用主义比周礼更符合历史潮流,但是当时的春秋格局下,它是不合人心的。
自齐桓公、晋文公相继成为诸侯之长后,中原此时群龙无首,没有强有力的诸侯能扛“尊王攘夷”这面大旗。
公元前606年楚国陈兵北境,饮马黄河,攻陆浑之戎后庄王竟直指洛邑,旁敲侧击问九鼎之重。周卿王孙满“在德不在鼎”这一千古名论一语点醒楚庄王。是了,楚国如今势力如日中天,堪堪可当霸主,但是其他诸侯并不能心悦臣服。君道,以德服人。
楚国文化向来宽容开放,也善于学习。
在庄王有意推动下,楚国“国法行而纲纪立”,能止戈为武,拥有大国风度。“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吴越铸剑技术被楚人吸收,楚国漆器一骑绝尘,中原《诗经》也成为楚人日常引经据典的依据。
四方来材,明君贤臣,风云际会,相得益彰。
攻陈而不灭陈,邲之战中对晋手下留情这些义举传到各诸侯耳中,此时,他们终于心悦臣服,推举楚庄王为霸主。
不知庄王举爵饮酒时,想起先辈倾力回到中原的夙愿如今在自己手中终得以实现时,会否热泪盈眶?
古往今来,入主中原的国家似乎都会患上“中原病”,失去原本民族的特色,北魏如是,女真金国亦然,这时候的楚国也不例外。
如果说崇尚凤凰的楚文化是浪漫热烈如火的,那么尊龙的中原文化就是温柔如水的,水瓦解火,也渐渐消磨了楚国的战斗力。
君主只图享乐,不再发愤图强,贵族只为自己利益奔走,全然不顾国家利益。
楚才晋用,楚才秦用,吴师入郢,终于,楚昭王放弃丹阳郢都,迁往纪南城,后称栽郢。
在昭惠两代君主的努力之下,楚国枯木逢春,对周边国家多实行怀柔政策,宽容开放,其与西方往来的南丝绸之路开辟中西方交流新形势,蚁鼻钱、金板,漆绘镇墓兽,虎座凤架鼓,诸国罕有其匹。
盛世太平下暗藏杀机,当初楚国封君之制下的各地方君实力渐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即便是吴起改革,也难扭转局势。贵族势力过于强大,楚国自救的最后一次机会屈原改革也被扼杀。
六国合纵被迫,怀王这一生在战国却受春秋之制熏陶的君主过于仁厚,并不适合在杀伐果断的战国中生存。怀王入咸阳,却是秦人如何逼迫,怀王都不屈服。最后他死在咸阳,也用生命捍卫了楚国尊严。
秦国的铁骑并不温柔,他们踏破郢都,毁坏楚国文化,尔后屈子自沉汨罗江。
楚国在秦国法家严制下辗转百年,直到嬴政挥师南下,项燕自杀,楚国大旗倒下。中原礼乐文明只适用于和平年代,在性质劇变的战国时代,秦国商君军功主义更符合主流,可惜楚国本末倒置,最终政治失败。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虽倒下了,然而它真正灭亡了吗?我想未必。
楚国文化是糅合了中原礼制之规矩与南方蛮夷的率性而成,表面柔弱,然内心坚韧。楚国的躯壳千疮百孔甚至身死也好,它那高蹈的灵魂永不灭绝。
陈胜吴广张楚政权,西楚霸王项氏少主项羽,乃至汉朝,法家,黄老,儒家思想如浮光掠影,汉宫内又跳起了楚国的舞,唱楚国的歌,诵楚国的词。楚乐天下一绝,楚服美不胜收,楚文化亦经久不衰。
楚文化内核历久弥新,鬻熊的愿望终究实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