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吕静贤
虽然奥运会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但是这次奥运会出现的很多年轻运动员的面孔。尤其是这些年轻运动员,不仅仅专业技能突出、优秀,而且其性格魅力和状态也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这次奥运游泳冠军潘展乐。
01
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视频:
视频中的潘展乐的状态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赏,包括很多心理咨询师,如武志红专门做视频分析和赞扬潘展乐的内核状态很稳。
而看到奥运冠军潘展乐这样的状态,是不是大家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现在还是将来出来社会,都能像他这样:
从容自如地与外界互动和表达,不亢不卑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同时也不会太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
02
我们每个人出来社会与他人互动的关系模式来自于哪里?
其实就是来自于我们从小到大与父母,也就是身边人的关系模式。
可以说,一个人在家庭关系中的模式,就是他日后出来社会与他人、外界互动的模式。
03
很多心理学、家庭教育的专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就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不是教会孩子什么技能,培养出多么优秀的孩子。
最重要的事,是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模式。
只要父母能与孩子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关系模式,彼此之间拥有爱的联结,那么基本上这个家庭教育就已经成功了。
04
能与父母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关系模式,意味着孩子与父母之间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交流和沟通的关系模式。
从小与父母之间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交流和沟通关系模式,且交流顺畅的孩子,长大后出来社会,和外界、他人的互动模式也会是平等、互相尊重的模式并交流、沟通顺畅。
05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出来社会面对外界和他人,都是不亢不卑,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人。
而且也不会容易被他人的情绪、身份所绑架,遇到自己认为不服、不平的事会据理力争而又游刃有余。哪怕对方是个权威。
这样的孩子在外面不容易受委屈,也容易争取到自己应有的基本权益,并获得他人的尊重。
06
就像这次奥运游泳冠军潘展乐,他能清晰、坦然地表达对查尔莫斯的喜爱:
我对查尔莫斯非常地崇拜,我想过去跟他们握握手。
他也能非常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受到的冷落和不满:
但他们一点都不理我。
也就是说,面对外界、他人的冷落,他能坦然地面对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而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当面对外界的冷落时,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从而不由自主地对自己产生各种怀疑和否定。
07
当面对外界的冷落时,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自己产生各种怀疑和否定?
很大原因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沉浸在其中的家庭关系模式所导致:
小时候,父母只要不理我们,对我们黑着脸,那肯定是我们哪里做错了。
而且大部分父母,在认为孩子做错时,一般都是采取给脸色、言语斥责等方式去处理。
很少事后好好和孩子沟通一下,让孩子清楚父母情绪的前因后果。
所以孩子长大成人出来社会后,每每看到他人的脸色有变、冷淡自己时,就会下意识地回到自己的惯有思维反应模式里:
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没做好?
08
其实,这也是父母对孩子有条件的爱的一种结果。
孩子表现好,就给孩子好脸色;
孩子表现不好或不合己意,就给孩子不好的脸色。
所以孩子习惯了根据父母的脸色,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
父母的脸色稍稍有变,孩子就敏锐地感觉到自己一定是哪里做错了。
从而形成习惯性反应。
09
我们总说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尤其是心理专家总是这样说。
为什么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我想这就是原因:
因为一个人(孩子)的自尊水平,来源于父母对他爱的质量。
对孩子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哪一个爱的质量更好?
相信大家有知道答案:当然是无条件的爱。
一个人(孩子)从小获得的爱的质量越好,他的自尊水平就越高。
日后也就越有动力和能力去面对外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反之,一个人(孩子)从小获得的爱的质量越差,他的自尊水平就越低。
也就越没力量(能量)去面对外界的一切。
10
所以回到前面所说的,为什么很多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父母只要和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关系模式,彼此间拥有爱的联结,那么孩子教育基本上就是成功了。
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