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类,内容类,运营类
完全的工具产品,相对容易被抄袭,从而丧失竞争力。
相对硬件产品,他少了更加丰富的体验
比如因为材料和工艺带来的触感,观感,荣誉感
因为设计和造型以及配件优化组合带来的美感,便利感,效率感
还有因为系统优化带来的流畅感
当然综合来看
无论软件还是硬件
还必须考虑服务带来的情感体验
好的工具类产品
需要精准的,逻辑清晰的设计
需要关键领先的技术
这在某个阶段可以让自己保持优势
内容类产品
优势是更具备不可复制性,有更高的竞争壁垒
他的核心往往在于产生内容的人
人是独特的,周期短的
所以这类产品生命周期难以预料
就如同一家生意火爆的餐馆
可能过两年就萧条了,因为他的厨师换了
虽然你可以制定人才制度,以及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
但那实际上几乎无效
除非你能重现过去那种师徒传统或古典教育传统
否则依靠制度管理无法产生核心人才
因此当罗辑思维说他要通过团队运营塑造一个人格化的罗辑思维
你相信吗
同样的台词换了个主持人
那完全就是两回事了
人格魅力和人的个性是不可能复制的
那些仅仅依靠内容收集罗列,以及独家买断的内容产品
优势很难保持
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内容产生的互动性上
以及内容推送整合的精准化,个性化上下工夫
说到底又要扯到运营和工具,包括数据了
当然这里说的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
运营类产品
核心是各类相关资源的整合
优势体现在服务性上,标准化上,平台化上
这类产品更多的是依靠制度管理,逻辑化流程,并且依靠极致的执行
如淘宝,天猫,亚马逊,还有热火的OTO
事实上,工具和内容,以及运营三类产品
从来就不是截然分开的
也许在一个产品的萌生初期是很纯粹的
但当他成长成熟之后
就不会那么单一单纯了
所以不存在这样单一的产品
但一定存在侧重点不同的产品
他们的战术发力点不同,目的远景不同,用户需求不同
但可以想见的是,无论以哪一种为核心
都需要整合工具,内容,运营来搭建架构系统产品
一句话,就是一个中心,N个基本点
所谓工具类产品
顾名思义,自然是基于工具属性
为你提供某类核心功能
帮助你达成多个种目的或实现多个需求
比如QQ,微信,百度搜索,谷歌邮箱,鲜果新闻订阅
devonthinks,day one,reeder,evernote
内容类产品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具体想象具体体验的东西
他是需求本身,比如粮食就是具体的需求
当然这不是数字产品。和工具产品不同,工具本身不是需求
进一步说,文字图形声色光影都是载体,他们带来的感觉体验才是内容
你并不需要声音,你需要的是声音传递的知识或资讯
你并不需要图形画面,你需要的是他传递的情感共鸣和诉求
如迅雷,优酷,罗辑思维,为你读诗
运营类产品,其实啥都需要运营,到但有些产品的核心就是靠运营
他的精髓就是让信息流动起来,透明起来
依从于设定的流程和体系让信息自发作用起来,因此他也是平台
如维基百科,如亚马逊,如淘宝
事实上,三类产品无法绝对分开
你可以看到他们会有非常多的重合,但作为一个个成型成熟产品
在自己的属性和使命自己以及远景上,肯定有定位和规划的
而做为分析模型,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