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项比较突出的爱好,舞蹈和绘画。我不敢说是专长,但是比普通人要好一点点。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两项爱好带给过我自信和骄傲,也是我这辈子的一个遗憾。
记得在小学里,每次美术课堂作业都被老师拿去当示范,我家里还留着一本画画本,里面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配画,青松白云楼宇,用水彩上了颜色;有一幅拇指姑娘与花之国的精灵王子在花丛中起舞,俩人都有着彩色的半透明翅膀,一对儿是粉红的,一对儿是粉蓝的;还有两幅色彩与线条的习作,一模一样的和平鸽轮廓,里面是用横竖的线条打的正方形的小格子,每间隔一个格子,就会上一圈纯色。一幅是以橙色、黄色、苹果绿等为主调的暖调习作,另一幅是以蓝色、紫色为主调的冷调习作。现在翻看起来,还不太敢相信这是自己小学时的美术作业本。我妈说,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字就写的很工整,画也不错。这完全是遗传了我外公、舅舅和小姨的绘画天赋啊。
那个时候苗苗艺校来学校里面招生,这个学校类似现在的艺术综合培训机构,好像挺有名的,往专业艺术院校输送了很多优秀的舞蹈、声乐、器乐和绘画人才。印象当中我去试过课,但并没有报名学。结合现在的情况看,当时我爸妈双职工,上下学都是我自己去的,没有读估计是接送的问题,应该还有学费的问题。80年代工人工资能有多少,恐怕是负担不起这些课外的奢侈学习的。所以,这兴趣只能是学校里的美术课上发挥发挥了。
美术老师对我很好,遇上有区里、市里的比赛,他都会指导我画一幅画交去参赛,其中一次有幸参加了全国的比赛,拿了一个优秀奖。那会儿好像是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时候,随着奖状寄来的还有湖北省少儿书画协会的一封信,大致的内容是恭喜同学获得全国绘画的奖项,你已自动成为湖北省少儿书画协会的会员,优秀奖积分为1,三等奖是2,二等奖是3……积分达到40分以上的可以申请成为协会副理事,理事是书协的大人。我很好奇的看着这封信,回家跟爸妈说了一下,也没引起多大的重视,就搁置一边了。其实书协有很多的参观和交流活动,信中留了查询这些活动的方式,因为我爸妈没有留意这些事情,所以,成为少儿书画协会会员的第一年,我一次也没有参加过。
转眼小升初,我考上了万松园路的一所重点中学,去到那里办寄宿,忙着迁户口到校区。再次收到书协来信的时候,是告知我需要交新一年的会费,8元钱,但爸妈说没必要,我就没交,没有交就自动退会了。有一次无意当中,我得知同班的一个日漫可是画的非常好的女生,和隔壁班一个很帅气的男生,都是协会的会员,他俩积分都破了40,是协会副理事。
至此,我的绘画“生涯”就此告一段落,后面再也没有续上。
很小的时候其实我就对舞蹈有很大的兴趣,幼儿园汇演跳过《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学一年级刚入校不久,每个孩子都可以报学校的兴趣社团。正不知道选舞蹈队还是美术组而两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睡前洗脚,隔壁楼房5楼家的孩子玩一个塑料的鸽子,上了发条之后,竟然飞到我家4楼的阳台上。人家家里大人就找过来敲门想拿回鸽子,门一开,巧了,来的是我的美术老师,刚入学也没上他几节课,但我画的好他倒是记住我了。他拿了鸽子准备出门回去的时候,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说你问问张老师我可以参加美术小组吗,我妈说你自己问呀,说的很大声。于是就这么在家门口把这事儿给定了。进了美术组嘛,自然就不能参加舞蹈队了。
每次舞蹈队的同学放学留下来练习的时候我会瞅上两眼,有一次还到每个班上挑几名女生趴墙上做一个塌腰的动作,需要把后腰下压成一个椅子的形状,能够让另一个人坐上去为止。原来当时有个舞蹈的排练期挺长,学校担心正式演出队员有生病缺席的,于是选几名候补队员备着,我就这么被选上了。参加了几次排练,我就发现自己记舞蹈动作特别的快,跟一遍就能跳下来,老师问我你怎么没参加舞蹈队呀,我说我在美术组呢。
上中学文艺汇演就更多了,每一场都没有落下。我18岁的一天,突然发现可以学拉丁舞,就是路上接到了拉丁舞培训的小广告,在高雄路一所幼儿园的校舍里,每周六早上的课和每周三晚上的练习课。我立马报了名,却发现我爸异常愤怒,说搂搂抱抱的交谊舞成何体统,你要跳我打断你的腿。我不想放弃,周三的课在晚上实在没法子瞒过我爸,于是我就只上周六早上的课,一早偷偷溜出门去,跟上学似的。半年多的时间,除了斗牛舞,其他四个舞伦巴、桑巴、恰恰和牛仔舞的当年参赛标准套路,我都学的非常熟练了。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没有舞伴,上课的时候一直是男老师带的我,一直到我学完也没有舞伴,这就犯难了,因为再想提升,就必须参赛。只有去正式的赛事上涨涨见识,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否则就会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上。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也进入了考试的紧张阶段。各种阻碍一对撞,跳舞这事儿也就此搁下了。
看出来问题了吗?
每当出现难题,或是有新的事情需要投入精力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爱好给放弃了。哪怕再坚持几年,这爱好或许会成为专业性的特长,但我提早就放弃了。
一方面确实是我不够坚持,放弃的多了,放弃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另一方面没有任何外力去逼迫我坚持,不但没有鼓励,还一直是反对的声音。
在我还没有在爱好上取得专业性的成就,还没有尝到这些特长带来的更多荣誉和满足感的时候,就因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支持而放弃了。
现在的我能感受到这些爱好,主要是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爱唱爱跳的夸张肢体语言,也遗传到了宝宝的身上,孩子2、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对节奏的敏感;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美术功底让她的绘画和手工作业完成的格外轻松。
我一直觉得,
将一个艺术类的特长,坚持6年、8年、10年的意义,其实不在于你最后是不是靠这个技能谋生了。
长期坚持舞蹈、武术或是其他一些艺体类运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坚韧、有毅力的人,一个不容易放弃的人。
当你的生命中有了这份坚持,做任何事情都是容易成功的。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这也是如今那么多父母送孩子去学习书法、芭蕾舞、跆拳道、模特、游泳、羽毛球等等项目的原因。
所以,真的不要轻言放弃!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珍惜机会,不要放弃,我真的不希望妳们留下遗憾。
《家有儿女》中有一集,刘星和小雨怪母亲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培养特长。
一直尊重孩子的刘梅很委屈: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辩驳: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
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
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呀……
寥寥几句话,却字字诛心,妈妈无言以对。
我不知道,刘星的“歪理”,是否在各个家里上演。
但我自己,也是抱怨过父母没有给我创造学习舞蹈和绘画条件的。并且在舞蹈上甚至是一路打压。
而在一些人生大事上,我爸又表现的无比“民主”。
我爸觉得我是大人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让我自己决定,但是一点参考意见都没有给出来。
对于才十几岁,眼界有限的我来说,真的不懂该怎么选。
比如报考什么专业,比如从事什么工作,比如工作之余是否学习一些辅助的技能等等,都是我自己看着办。
现在想想也不怪我爸妈,他俩都是工人,眼界其实也是有限的。
从小我就养成了自己做决定的习惯,征求意见只是为了应证自己的想法。
做了决定之后我就自己去搞定它,遇上麻烦很少与家里人商量,或者开口沟通一遍,发现很反对,就不会再找没趣。
于是,搞的定的事情我就继续搞,搞不定的就放弃了。这很有点像我跟老公之间处理家庭大事的模式。
有的父母看到这里,可能会说:
不对呀!我们是支持孩子学的,比如英语。当时我明明逼孩子了,可是孩子不听啊!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替孩子做出决定的必要。
有时甚至要让她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蔡康永先生说过一段话,非常认同: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悔,父母就更要承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不要让放养,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
请相信,背后一定有父母,从小坚持睡前阅读绘本,培养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情感共鸣。
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颜色,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
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去爬山,露营。
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有规划,有创意的时候。
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
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
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
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才能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
而那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教育孩子,有原则的控制,是比无原则的放手,难得多的事情。
在这背后,父母在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四两拨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验父母的功力。
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足够优秀的时候,请一定相信:
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现在的我也成为了母亲,给予孩子的陪伴我得好好反省:
父母可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但绝不是放任不管。
成长只有一次。
我希望我的遗憾能够成为一种警示,警示孩子在学习上不要怕吃苦,警示自己不要因为工作生活的疲惫困倦而懒于眼前。
孩子的成长历经艰苦磨砺,才能笑对人生的八十一难;而我们何尝不是再次上路,从头学习,为自己再活一次。
孩子的梦想,需要父母来打开一扇窗,
也许无形中,也为自己开了一扇窗。
今天是100天日更营的第21天(21/100天)
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
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