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东西,但是不知道写什么。直到看到自己买了一摞又一摞却没看多少的书的时候,我想我知道该写什么了。
小时候爱看书,但是限于条件,没什么选择,有什么看什么。后来,看到姑父那一柜子的书,从鹅黄纸印刷的古文版四大名著(红楼梦没看过)开始,直到把《水浒传》翻烂了。
后来上学,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新学期拿到语文课本时先把它当做杂志看一遍。
再后来游戏就成了我们这一代的“书”了。
毕业后一开始也没怎么看书。
后来过了迷茫期,直到自己要做什么、向做什么的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提高,这时候读书也就是一条捷径了。于是,从那时候器,我就开启了跟“书”作斗争的人生了。
我们为什么买书
情境触发,满足自己
读初中的时候,我看到姑父的一个橱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当时是很羡慕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想,以后我的房间要摆满书架,上面摆满各种各样的书籍,我想那样我会感到很幸福的。所以到我有能力为自己买书的时候,我从来不一本一本的买,都是一摞一摞的。看到那厚厚的一摞书,我就感到距离我实现“书屋”梦想越来越近了。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买书的原因吧。其实类原因都是因为某个情境触发了我们的想法,而当我们有能力去实现这个情境的时候,我们满足自己的一种方式罢了。
拔高形象
虽然这是一个物质社会,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崇敬知识丰富的人,也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还是喜欢买书把自己的办公室充实起来。不管是不是真的会读,也不管是不是读的懂,都需要有那么一些书在,才显得像个样子。因为你读没读别人不知道,但是在看到你满屋子的书籍时,下意识的机会觉得“嗯,这是个文化人!”(此景只在脑海里,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还有:打就打了,不要自招!)
需求知识
当我们在校园里的时候,课本几乎是我们的全部(应试教育的弊端),其他书籍是不允许出现在书包里的。但是到了社会中,我们不再有课本,需要的是经历,也就是很多“前辈”们所说的社会经验。这时候年轻人因为经验不足,就需要帮助。书籍这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工具类的书籍,那是作者的经历、经验、知识的精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知识储量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所以,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一个书名(比如:《怎样才能*******》),我们也会果断的花钱把它买回家。
为什么不看
没时间
争分夺秒的现代社会,读书其实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儿。因为大部分事件我们要陪朋友吃饭、追电视剧、撸把游戏、逛逛淘宝、刷刷朋友圈之类的,哪还有事件看书啊。对吧?
尤其是单身狗,还要找对象不是?
快感不足
其实我们上面说的陪朋友吃饭、追剧、打游戏、逛淘宝等等这一些列的事,都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追求的“快感”(别往歪处想,拉回来)。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跟朋友一起待着?为什么喜欢撸啊撸?以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即时快感,这是“上瘾模式”(推荐一本书《上瘾》)。这是事物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快感,让我们不得不放弃其他的东西,甚至是亲情和健康。
读书所带来的快感不是即时的,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甚至是形成兴趣以后才能够产生的长期精神满足,这跟快感不一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快感和长期精神满足的区别,那就是(不)健康。
怎么坚持阅读
如果按照很多“砖家”给的建议,我到现在也没有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每天都会有阅读的时间,其实我觉得阅读不能像做任务一样,在某个时间点做某件事,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需要机械化的强迫自己。
这会儿我想要点“快感”,我就去撸一把游戏,怎么了?
这会儿我就想发呆,浪费你的时间了?
我一直认为,坚持阅读没有什么捷径,只是把阅读变成自己的爱好就好了。阅读也没有什么该看不该看的,小说不能看吗?一定要看所谓“有用”的?
其实阅读要注意的内容也有不少,在此列举两条我认为最重要的条件。
环境很重要
实际环境:别去追求什么越乱的地方越好,那是中毒了。阅读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人际环境:身边有人不断的刺激你说:“读这些有什么用啊,又不能换成钱”、“你有看书的功夫,怎么不去搬砖赚点钱啊”、“你买书很浪费钱知道吗?够我买好几瓶化妆品了”、“我招你来是让你干活的,上班时间不允许看书,要学习回家去!”。我想这些类似的话,多少都听过,如果这些话一直在你耳边徘徊,我想你该换换环境了,说重一点,你该换人了。
不勉强
如果你这会儿就想看点玄幻小说、都市爱情一类的,就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把昨晚看了一半的《国富论》读完。把阅读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不要当成是任务。如果今天不想看了,那就不看了,关灯睡觉就好了。也不要昨天没读完20页,今天要读40页补回来,这不是暑假作业,没人给你打分,这是爱好。不要勉强自己,一旦你勉强自己阅读,那就会在你的意识里对阅读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你离扔开这些“控制我的家伙”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我是一个阅读者,希望这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