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人们认为 女人应该“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如今在两性关系乃至社会整体中男女正在往“平等”的方向努力发展;从前人们奉行婚姻要“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大家不仅自由恋爱,甚至连性别都可以跨越;从前人们深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丁克家庭”却不断涌现……由此可见,未来婚恋观定会变得面目全非。
丁克:养育成本高和精神压力大的产物
我国生育率仅1.4,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到两个孩子。那人口肯定会下滑,并且出现老龄化。城市人不喜欢生小孩,因为养育成本高,除了钱的压力还有精神压力。这是城市节奏太快、欲望太强导致的。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我的钱还没能满足我自己的生活,再生个小孩来分薄了,多不划算?我还想有人哄,凭什么还要哄小孩?
所以,经济越发达,人越精算;城市越发达,人的欲望越膨胀。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高度地以自我为中心,利己现实主义上升,其表现形式则是冷漠的理性。具体来讲就是:凡事都会考虑是否能增加个人的总体福祉(或直接或间接,或实或虚),精神消费的成本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举个例子:和配偶争吵后,传统观念是争吵归争吵,家庭还是必需要维系的;利己思维是:不能这样一辈子忍让下去吧,结束才是了结痛苦的办法。这种观念的产生源于现代生活对服务购买所产生的体验:我不满意可以退货,甚至永远不和这家店产生联系,没有必须永远承受的痛。
如果你了解了这种机制是如何作用于生活的,那就可以理解,这种观念会逐步往外推延至生活的其他领域。因为利己观念是最便于满足个人欲望的,而制造欲望又是商品社会的核心任务。欲望生产越来越多,适应欲望的观念势必也越来越多,最终每个角落可能都会被它吞噬掉。
婚恋:商品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把这种观念放到婚恋问题上,你就真找不到死守一个另一半到老的理由了。生活是我的,既然可以选择,当然是选最快乐的部分。如果恋爱是享受另一半最好的部分,那婚姻则须承担另一半所有的好与不好。吃药都选副作用小的,更何况爱情?
感情可能越来越以商品化的形式存在,那就是必须计算投入与产出。这不是道德败坏,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它都在改变这个世界。除了社会商品化以外,社会结构的分裂也是成因之一,农牧经济强调族群,工业社会重视家庭,现在则完全以个人为核心。
所以我们发现,发达国家不但丁克多,离婚多,甚至结婚的都越来越少;我们再往下细想,其实恋爱的某些不好的部分也是可以割掉的……
今日的中国,大多数人貌似还基本维持着“恋爱、结婚、生子”的路,原因有二:一是城市化程度还没足够高;二是老一辈健在,他们仍在奋力抵抗这股新的观念潮流。但只要这两条要素再进一步改变,那我们的未来就会往类似北欧的方向发展。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还是尝试给出一些建议:1、越来越多事情不再适合用道德标准进行评判;2、下一代的婚恋观会更彻底地发生变化,要有心理准备,而父母一代其实也已经适应不了我们;3、我们或者注定是想走又不敢真正走出去的一代,这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