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岁的男娃儿,因为一个人去吃火锅,达到了网络“五级孤独”的标准,而火遍了朋友圈。
事发当天,钱钱的妈妈本来说好6点下班回家,跟钱钱一起吃饭,结果临时加班,只好让他拿上之前放在家里的20元钱,自己去吃饭。
钱钱于是决定去吃火锅。出发前,给妈妈打了电话。但是因为妈妈太忙,也没注意他说了啥,只是告诉他吃什么自己决定就挂了电话。于是,在开学前一天,这位唐钱钱小朋友,拿上妈妈留的20元饭钱,顺便揣了一百多的压岁钱,一个人去吃火锅了……
钱钱来到火锅店,店员以为他是提前来占座,于是问他几个人,大人多久来。唐钱钱淡定说了一句:“我一个人,把菜单拿来嘛!我坐外面。没事我会点菜。”
随后,钱钱坐到了火锅店露天坝靠边的位置,坐下后,便趴在菜单上像模像样勾画,自己点菜自己烫。
在老板看来,唐钱钱非常会吃火锅,点的基本都是重庆老火锅必点菜,毛肚、鸭肠、酥肉……都是好吃不贵的菜。
点完菜后,店员问钱钱要不要饮料,他从书包里掏出水壶:“我有水。”(老板后来才知道,原来唐钱钱带的钱不多,怕自己点了饮料不够结账…)
唐钱钱要了两个油碟,说妈妈可能要来,还加了妈妈最喜欢的香菜。除了多出来的油碟,上菜后,唐钱钱还围着桌子转了好一阵,一直没有下筷子,等着妈妈来。不过遗憾的是,都快等到结账了妈妈才过来。
烫菜的时候,唐钱钱有些够不到,店员担心他被油汤烫了,还找来漏勺要帮他烫。唐钱钱却一脸没事,说自己行:“我就是要烫熟了才捞,站起捞。”
老板说,唐钱钱坐的是四方桌,四个凳子他全都轮着坐了一遍。钱钱围着桌子转圈吃,惹得旁边的客人哈哈大笑,他还淡定得很,最后还要了蛋炒饭。
钱钱坐得最久的方位是燃气灶开关那一头,期间他一直嘱咐店员:“不要来关火,我晓得关大关小,烫毛肚的时候要开大点……”
后来,唐钱钱的同学偶然路过,大方的钱钱主动邀请同学入座。同学不吃,两人还正儿八经聊了会儿天…
旁边的客人看到后逗他:你们兄弟伙要不要喝一杯?就连服务员也开起玩笑,问他们要不要开瓶酒。对此,钱钱表示:“小娃子家家的,酒就不喝了……”
晚上7点40分,工作忙得差不多了,妈妈才又给钱钱打了个电话,听到他说自己在烫火锅,她立马产生了想要冲到现场的冲动。
见到妈妈,钱钱立马从大哥变小弟,担心自己被骂,他划拉妈妈让她多吃点毛肚,“不贵好吃划得着!”
“你们心也太大了,我要是不来,都不担心他没钱结账啊?”妈妈刚刚跟老板说完,钱钱马上接了话:“我带了钱的,我算了的,够付,还有多的。”
原来,钱钱早做了打算,揣了压岁钱才来吃的火锅。结账的时候,老板娘见钱钱这么懂事独立,想加送一罐饮料给他,钱钱却说什么都不要。
这么一个看似普通却又不太普通的事情,为什么会在网络上引起大家的追捧?
大概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钱钱所表现出的优于同龄人的特质,是很多成年人在钱钱这个年龄所没有的,甚至是很多成年人身上都缺少的,更让很多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差距。
1、生活自理的能力。
饿了能够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而不是等着大人照顾,也没有一直打电话哭闹催妈妈回家。在得到妈妈的授权后毅然决定一个人勇敢直面“五级孤单”去吃火锅,且考虑周全,先是向妈妈汇报,然后想到20元不够的情况下,没有再向大人求助,而是带上自己的“私房钱”洒脱地杀向火锅店。坐定、点单、生火、烫菜、一气呵成,吃的津津有味,连旁边的食客都被眼前这位8岁男孩少有的自理、行市给惊呆了,
2、独立思考的习惯。
店主问他几个人,钱钱答:“我一个人,把菜单拿来嘛!我坐外面。没事我会点菜。”
店员问要不要饮料,他从书包里掏出水壶:“我有水”。
还不忘了嘱咐店员:“不要来关火,我晓得关大关小,烫毛肚的时候要开大点。”
旁边的客人逗他喝酒,他说:“小娃子家家的,酒就不喝了”。
整个过程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被起哄时仍然波澜不惊,不仅有主见地回绝,且不忘说一句“小娃子家家的”,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得到钱钱说这话时的不屑、冷静和幽默,这气质,像不像古龙笔下冷峻豪气、胸有成竹的孤单英雄?
3、孝顺开朗的性格。
当妈妈忙于工作不能给自己做饭,连陪他吃饭都没有时间,留的吃饭钱也不够的时候,钱钱作为一个8岁的男孩,不吵不闹,没有跟妈妈赌气,表现出了充分的体谅和理解,自力更生。点菜的时候还惦记着妈妈,特意给妈妈点了一个油碟,还细心地为妈妈兑好了,而且是“还围着桌子转了好一阵,一直没有下筷子,等着妈妈来”,在等不到妈妈的情况下才一个人开吃。在当别人起哄开玩笑的时候,没有横眉冷对,也没有羞臊跺脚,而是用一句不乏幽默和自嘲的话来回应。这样的体谅孝顺、幽默机智,在一个8岁的小男孩身上不动声色地变现出来的时候,不得不让人佩服。
钱钱妈妈说,儿子平时安全意识很高,做事情也很有计划,她并不太担心。对于儿子的这次经历,她既不鼓励,也不会批评,而会引导他:独自一人外出,要更加注意安全。
看的出钱钱妈妈平时对钱钱的教育属于“放手”和引导型的,至少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的人格、计划的习惯和安全的意识。
这让我想到这几年社会上很火的另外的一种教育形式:烧钱式贵族教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而据北京21世纪教育学院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报读过各种补习班。
南京某幼升小学生家长曾以暑假补课为例算了一笔账:英语补课总共约4000元;绘画每节课85元,一周一次,整个暑假花费680元;幼小衔接暑期班3100元;舞蹈暑期班2600元。“这已经是非常‘克制’的补习单了,即便如此仍需上万元。尤其是礼拜六,上午幼小衔接课程上到12点,下午12点45分又要开始学英语。”
英语、钢琴、舞蹈、作文、马术……在这些家长看来,这似乎才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他们恨不得用各种才艺将自己的孩子武装到牙齿,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借助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人才的高级定制。喊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在他们这里变成了“素材教育”,孩子的成长是否健康全面,或者说自己的教育是否成功,标准就是孩子身上有多少项技能素材。
其实,教育的含义不仅仅是技能,而是包含技能、人格、性格、价值观等等方面,这都是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
教育从根本上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不是技能传输过程,学会一个技能不是教育。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是帮助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然后才可以掌握个人的命运,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还是有很多家长都在执迷不悟,他们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孩子一定要学会很多技能,将来找个什么工作,其实这些不过是生存而已。
而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是: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是属于他自己本身,而不是你认为的,更不是属于你的,是他自己用生命在真实感受的幸福。
所以,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不是英语、钢琴、舞蹈、作文、马术,而是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考、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的体魄,这才是让他可以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摧城拔寨、所向披靡的利器。
“敢于直面孤独的五级”和“熟练掌握钢琴的五级”,前者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正如顾城的一首诗里说的: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