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仍然住在平房内,而且上学途中大多地方还没有完全硬化,导致每天教学楼内都会打扫出不少的泥土碎末,尤其是在冬季供暖期,因为教室内干燥、密闭,加之孩子们来回走动,空气中尘土飞扬已是课间常态。另外,随手扔垃圾仍然是少数学生身上存在的“顽疾”,所以,即便是德育处随时检查,也没有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发生。这样的境况不仅造成环境卫生难以打扫,而且危害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成为困扰清平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学期开学后,我跟几个干部、老师交流此事,并与家委会主任交换意见,提出一个设想:换鞋行动!当时,就有人提出自己的顾虑:我们是个农村学校,这样的“洋耍”能行吗?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把上学期学校推进洗手间装配擦手纸、自动感应冲水器的案例作为理由支撑,通过还原当时的过程,最终导引大家达成共识:这样的要求与做法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效果如何,只有“快速试错”才能获得答案,那就行动!
于是,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周末,我们开始了行动的第一步:对家长、孩子、老师“吹风”——发倡议书。
做文明人,从清平开始
各位清平家人:几年来,学校下大力气狠抓教学质量,成功实现了"脱贫";扎实推进家校合作和全纳教育项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典范学校。本学期,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学校和家委会研究决定,从本学期开始推行两项提升工程:
一是“将垃圾带回家”,减少学生制造的垃圾,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学校近期将制作统一的垃圾袋免费发给学生,学生一天一清理,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给别人添麻烦。
二是“活动+上课”分层管理。学校近期将进行分区换鞋上楼,室外活动一双鞋,楼内上课一双鞋,建议家长本周末为孩子准备一双一脚蹬的、易换洗的鞋子在楼内使用,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个人卫生的提升,让清平学子干干净净上学,快快乐乐学习。
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合育,为培养未来优秀公民而努力!
注:如有好的建议请反馈给我们,谢谢!
高新区清平小学 清平小学家委会(2017.2.17)
每一项改革和举措的推行,学校首先都会与家委会提前沟通,征得家委会同意,取的他们的支持。然后,学校和家委会联合利用学校建设的“清平乐爸妈群”、“清平乐微课群”向家长们“放风声”,让家长们先有一个思想准备,同时给家长们释放想法、意见、建议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和家委会在线做好回应和解释,为后续实际推进工作做好铺垫。
这一个倡议,在清平群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家长们有赞成支持的,有质疑反对的,当然,大部分是沉默不语的。我开始在群里回复一些家长的问题。其中有一位爸爸我们之间比较熟悉,是一位对教育特别关注的家长,一次爸妈轮值时我们曾有一个长谈,我也听到了他的一些独特见解,所以对他印象很深刻。
他在群里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想问一下,谁能给我个全面的解释:1.比如早操结束或者其他课间结束,孩子们进入教学楼换鞋区域,这个换鞋区域有多大?有没有考虑孩子集中赶堆的现象?如果造成拥堵踩踏怎么办?2.有没有考虑这个换鞋的时间问题,以及因为这个环节造成的上下课进出办公楼时间上的考虑,是缩短教学时间还是缩短孩子课间休息时间?3.有没有考虑这种做法对孩子活泼爱动的性格打压,会不会造成孩子自我减少出入教学楼的次数问题,变相软禁。
他提到的这些问题很实际,也是众多家长问题的聚焦点。所以,我随后在群里逐一作了解释说明。大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回复。
“这些问题都已经考虑周全了。早上分时段进入教育楼(早上“零食运动计划”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从操场回教室),而且换鞋的地方确定在1号楼1楼,因为1号楼没有学生教室,不会出现上下楼等冲突。换好鞋后,学生从1号楼经楼间连廊(文化长廊)步行到2号楼、3号楼各自教室,其他时间段都是按照来校早晚自然疏开,换鞋期间会有老师执勤,不会出现拥挤现象;学生在校时间为此延长了10分钟,没有挤压教学和活动时间。之前课间十分钟因为时间很短,孩子原本就没有外出院子活动的时间,都是在走廊里活动,我们的走廊很宽敞,学生也不多。室外活动时间上、下午分别安排半小时,而且有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现在已经开始训练分时段进入教学楼,也请家长来学校陪伴孩子一起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在回答家长质疑等同时,我也将推行这样举措的意义和价值对家长做了解释,也收到了一部分家长的反馈信息。
家长1:个人到是觉得进教学楼换鞋这个提议很好:1.孩子上体育课或是活动的时候穿运动鞋,在教学楼里可以穿的更舒服一些,这样区分开对孩子来说不管是上课还是运动都很舒服,更利于孩子脚的生长发育;2.教学楼里干静了,没有拖拖拉拉的一些泥土,环境干净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更讲卫生了。支持学校这项提议!
家长2:我以前工作的单位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之间都有换鞋区,来宾检查采访都尊重企业文化,换鞋入内。孩子适应能力很强,长大了这是蜕变的回忆。
家长3:学校有学校的预案,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多准备两双鞋,多买几双袜子,头几天提醒一下孩子个人卫生要搞到位,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在学校干净的环境里学习,我用微不足道的投入换来孩子一辈子受益,是非常值得的!
家长4:看看聊天记录也是一种学习途径。
……
这些网络留言是在我回答了家长们对进楼换鞋行动的质疑后,群里家长们的回应。由此看来,大部分的家长是支持和理解学校推进的新举措的。这样的提前告知、预警,令项目风险大大降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缓冲策略”。在清平,很多家校之间的矛盾点、对立点就是通过这样的“缓冲”得到了很好的释放,最终归于平静。
经过一个多周时间的“战前动员”,火候基本成熟,鞋橱也做好了,地毯也铺完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准备也到位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启动仪式。
第三周周一升旗仪式,“校长讲故事”这个“接力棒”交到了闫振山副校长手中,他具体分管这个行动计划。他用人类穿鞋的历史作为故事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鞋在对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导引孩子们将鞋与卫生链接起来,最终落脚于换鞋行动。自此,中国第一个学生进楼需要换鞋的学校在众人的关注中踏出了这一步……
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所有孩子的楼内备用鞋到位,“大战”即将开始……
2017年2月28日,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星期二早上,孩子们与往常一样迎着朝阳走进学校,在“零时运动计划”之后,孩子们开始分时段走向1号楼1楼,开始了他们在清平的第一次换鞋,这个历史的时刻被定格下来……
早上学生进楼是一天中最集中的时间,也应该是最容易拥挤、最紧张的时刻。第一天,用时18分钟,没有出现拥挤现象;第二天,用时13分钟,比昨天提前5分钟,也没有出现拥挤现象,有序顺畅。
上课了,我在巡视各教室的途中遇到了学校保洁员,她一边用卫生工具推着地面,一边笑着说:“校长,这一换鞋啊,地面基本没土了,卫生好打扫了,这个办法真好!”
我随机调查了四年级34个孩子,结果如下:原来就保持着每天洗脚习惯的19人,占总数的55.9%;从学校号召并实施换鞋举措后,改变原来习惯开始天天洗脚的12人,占总数的35.3%;仍然没有做到每天洗脚的3人(也比以前频率增加了),占总数的8.8%。也就是说,有35%以上的孩子因为学校的换鞋举措在改变着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
后续,我还要对孩子们自己洗袜子、洗鞋子习惯的养成进行调查跟踪,相信这些数据能够给我们一些有力的佐证。
然而,同样是进教学楼换鞋,有的学校的尝试却出了问题?早在2004年9月,沈阳市某中学为环境卫生规定学生进教室须换鞋的做法被媒体推上了风头浪尖,以“学生不堪‘鞋负’,保持环境卫生非得用此特殊校规吗?”为题对学校这样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无独有偶,2011年11月,黑龙江某小学要求学生进教学楼必须换拖鞋,也被媒体炒作到了电视、网络上。
可以说,从出发点上来将,这两处学校的让学生换鞋的初衷都是美好的,为了让新建的教学楼保持干净整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无可厚非。但,他们的好心却没有办成好事:一是没有对换鞋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作深度解读和剖析,只是停留在保持环境卫生的浅层次目标上,只关注了学校方面的想法,而忽视了换鞋这一形式内涵的教育价值;二是任何举措都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伤害学生身心健康,要注重方式方法,尤其是孩子换鞋的场所必须在室内、环境温馨、空气畅通,更换的室内鞋子要能关注到孩子好动特点和活动的需要;三是不能给孩子增加过多负担,尤其是不能让孩子每天都带着鞋子来回跑,我们要增加的只是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四是学校推行涉及到学生的任何举措都要得到家长的协力支持,做好及时的沟通和风险评估,要有适度的“预热”和矛盾化解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通则不痛”。
清平对这件事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一、换鞋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换鞋,仅仅是为了教学楼环境整洁,这还不是换鞋的全部根由,这只是校方的“一厢情愿”而已。如果我们还没有把为什么换鞋这个问题想清楚,弄明白,我看还是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开了。为什么要换鞋?我们的思维起点应该在教育,为了培养文明人而思考。
1.换鞋,其实就是换“心”。部队里训练新兵,正步走,战场上是用不到的,但却是军队必修课,不仅看上去整齐威武,而且培养了军人军令执行意识,是军姿军律教育。对孩子而言,换鞋之举也是教育,一个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一位家长在换鞋行动第一天的亲子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早上跟孩子说:“你每晚都会自己洗脚,自己洗袜子,每天早上都会穿干净的袜子去学校,现在有了换鞋行动,这样你的小脚丫不会有味,小袜子也是干净的,鞋子也是干净的,多好啊,这就是你每晚自己动手的功劳”。孩子又说:“看看脚趾甲和手指甲需要剪吗?”看来还真要干净了。中午在等校车时,我们家长们聊开了关于换鞋的这个话题,有位高年级的家长说:“幸好有了这个换鞋行动,不然孩子根本不天天洗脚,懒死了。这一换鞋好了,孩子大了也要面子了,谁都愿意穿干干净净的袜子,这样就不会出丑了,也开始自己洗袜子了”。为了不在换鞋的时候让同学闻到脚臭味而尴尬,就得经常洗脚换洗袜子;为了不让老师、同学发现是鞋子最脏的那一个,就得经常洗刷鞋子;当最容易发臭的脚丫子变得无味了,你还担心孩子的脸脏兮兮吗?当最容易搞脏的鞋子、袜子都变得整洁了,你还愁孩子穿的衣服不干净吗?当孩子们看到周围的环境一尘不染了,他们自然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当孩子们身体上上下下都讲卫生了,他们的心灵也会变得更加清澈……换鞋,实则是换“心”,最终导引孩子“焕然一新”,助推孩子们树立自信,相信自我。让孩子在校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2.换鞋,就是相信孩子。十年前,很多人认为菜市场换电子秤是天方夜谭,认为卖菜的农民不会用电子秤,也不会接受这个新事物,而现在呢,已经看不到杆秤的身影,很多菜农甚至已经使用微信收钱了。换鞋这件事,很多人的顾虑聚焦于孩子身上,因为他们深信农村孩子做不到,这个偏见的“标签”被牢牢地贴在了这些孩子身上,于是,不相信孩子有这样的潜质,也就不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但,我想说,很多事情是被我们“想”死的,我要用事实告诉大家,农村孩子也有文明的基因,只要加以引导,他们也能做到,甚至不亚于城市孩子。换鞋行动两天后,孩子们就进入了正轨,从第一天早上入楼的18分钟到今天的13分钟,与之前不换鞋的时间相比基本没有差异,这就是孩子的表现,我相信再过几天,还会更快、更有序。我们这些成年人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能行?相信就会看到!
3.换鞋,也是家长教育。教育孩子,需要家庭这个强大后盾予以支持,也即家校合育。换鞋,可不是单方面的教育行为,家长也不可避免被“绑架”进来,要给予孩子家庭方面的支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个帮助最有效的作用点是“以身示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传。另外,做正确的事,并加以引导,让家长们相信学校的“正确性”,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家长教育。一位家长说:“二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孩子们正式换鞋行动的第一天。早上起床后,习惯性的打开手机,就看到了武校的发的图片,看到孩子们有秩序地换鞋进教室,没有出现任何拥堵的现象。看到孩子们进教室后武校拍的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鞋子,真心的为孩子们点赞,就像武校说的一样——相信就会看到。根本没有我们之前所担心的那一系列问题,比如孩子们换鞋时会不会出现拥堵现象?会不会拖延上课的时间?会不会出现异味等等。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到老师们的付出,以及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是吗?这样还让孩子养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我从来没有质疑过学校的每一个决定,因为我知道这些决定最后的结果都是为了孩子们,支持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
4.换鞋,最终是改变社会。一所乡村学校做到了,所有的乡村学校就都能做到,城市学校就更不在话下了;孩子做到了,作为孩子榜样的家长就一定做到了,家庭也就干净了;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做到了,整个社区、整个社会也就文明了。这就是学校改变的力量!
如果学校教育者把换鞋的价值和意义向家长、学生、社会解释清楚,相信就不会有如此风波掀起。
二、推进的策略和方式。学校推进任何举措,只要与孩子和家长息息相关,就一定要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风向评估和进展预测,尽可能减少因家长反对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压力。
1.换位思考,及时沟通。如果我是家长,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会有什么疑问?当这样的评估处于模糊状态的时候,那就要做提前“吹风”的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们把质疑、担忧甚至是反对之声释放出来,学校针对家长问题予以解释说明,阐述清楚学校的观点和做法,以及这一举措的价值和意义。只要你做到尊重和信任家长,能够耐心倾听家长发出的声音,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至于走向被动。因为前期预热准备的时间较长,加之沟通顺畅,本有风浪起伏的预感,却最终以风平浪静收关。
2.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家委会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也是链接家和校的桥梁,是一个现有教育体制下家校关系的最具活力的“缓冲带”,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家委会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体制内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有效发挥家委会作用的前提依然是学校对这个组织的尊重与信任。换鞋行动在酝酿的过程中就与家委会取得联系,互通信息并征求意见,最终确定推进方案,并由家委会在各群下发倡议书。在后续推进的过程中,保持共同关注,及时沟通,化解矛盾,争取家长群体最大的支持。
清平迈出的这一步,不仅是属于清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