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定时进餐,我也难逃胃病之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并慢慢的研究起了艾灸。查阅经典医书,了解艾灸的起源和适用症候。好歹是学中医药的,可不能人云亦云,必须研究明白啊。有时候,上天会在恰当的时候,安排你遇见需要的事物,就在这个时候,我找到了一种反撲归真的艾灸法,并亲身体验之。
何为艾灸?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温、味苦、辛辣、芳香,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取艾叶为原药材,用艾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人体内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一般来说,施灸的方法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艾饼灸、熏灸 。
话艾灸之功
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
针与灸之别
《黄帝内经-灵柩》中说到:“针是泄法,灸是补法”。实证、病在表、泄热、阳亢等适宜用时针法泄和解表;而由实转虚、病在里、寒症、阴阳皆虚就不能用针法泄了,则适用艾灸。
灸要体验
灸法最早起源于远古石器时代,传统的灸法和现代的灸法差别颇大。往往因为施灸的方法不同,带来的感受和效果也不尽相同。 其实人们御寒有多种办法:运动、生火、泡热水、暖气,但种种取暖的方法,你自己去体会琢磨,外力制热没法暖脏腑之寒,唯有艾灸的那种温热道法自然,犹如一股温泉,温暖的,和煦的,轻柔的,细润的,温热身体于涓流之间。激发身体自身的动力产生的热力才是持久的。
推荐灸法
我个人推荐慢性病的调理,用温灸法,它不同于普通的悬灸法,可以多穴同时施灸,药力更能渗透肌肤,直达脏腑深层,荣华生机。另外必须选用上乘的陈艾,施灸前最好找专业人士辩证分析,选取对症的穴位施灸效果更突出。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养生路上,愿与你同行!我是抹茶开心,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关注和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