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了两个新词,一个是"思维定势",一个是"鸡尾酒会效应"。也许有的人会对比嗤之以鼻,切,我早就听说过这两个词。是的,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近来,本人遭遇了一个五年来很大的打击,身为一名英专生,没有通过证明自己专业能力的考试:英语专业八级。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懵了,然后下一刻的反应就是:我要考雅思,我也只能靠雅思来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做点什么。
然后,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一边准备着原本只想裸考的英语六级,一边带着沉痛的心情进行着自我反省。我不断问自己,到底哪儿出错了,就差仰天长啸,狂问老天,我做错了什么,让你这么惩罚我这个一路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每天刻苦奋战的苦逼孩子?我问别人,也问自己,也试图从书里寻找答案,最后,我自己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都用错了方向,都没用到点儿上。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表面上你每天趴在书桌前,做着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意义颇微的繁琐事情,到头来,却说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
自己之前一直在读原新东方老师李笑来的《与时间做朋友》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试图做读书笔记的书,所以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重大。这本书主要是想通过改变心智来重新认识时间,从而合理得把握时间,我这人是个很容易结合自身的例子来证明书中的论点的,或者是说感觉书中作者说得就是我自己,于是,专八过后那个星期的读书笔记都是跟专八有关的。当初,我还对这个名词"心智模式"有点模模糊糊的感觉,说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东西。
直到读到新东方老师古典的《拆去思维里的墙》中关于心智模式一章的时候,才明白它的具体指代意义了。《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逐渐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当然,有的定位是对的,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也有的定位就可以归到心智模式下,就是说,一个人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性格是怎么样的,这样的性格不适合做哪些事儿,慢慢地,这样的心理就会自己在你的内心建立起一个世界,之后这个世界的围墙会变得越发坚固,所以,当你遇到与这个世界相斥的有关事情时,以"我对它不感兴趣"为由,自然而然得将它拒之于千里之外,不给它一丝表现的机会。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后者不利于人的自我发展。有句话叫"一切皆有可能",有句话叫"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还有一句话是"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这些都是良好的心智模式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强的最好证明。孩子就是这种情况的证明,因为他们不会担心出糗,不会害怕有人嘲笑他们,她们只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走路,从只会发"妈"到会顺利通畅得会叫"爷爷,奶奶,爸爸,姑姑",在他们的大脑里,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天生会做这种事,我天生不是做另一种事儿的料。
孩子的这个事例是我在一本英语文摘上看到的,题目是Mindset matters for adults.为什么文章那么多,我就偏偏选中这篇文章进行阅读了呢?因为我最近在读关于思维定势的,心智模式的书,所以就会比较留心这方面的书,这就让我想到了在《与时间做朋友》这本书中看到的一个术语"鸡尾酒会效应",它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最近你特别想要什么或者特别期待渴望什么事儿发生,那么这种事儿就回在某一天不经意得出现在你眼前,这么说来,一些事情的发生在很早以前似乎都已经注定了。现在回想自己,之前自己一直想着要读书,要练口语,方就出现了,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得完成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本有读书笔记的书;接着,我就有意无意得阅读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在读的过程中,才发现,它与李的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谈到了心智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这两本书的共同牵引下,我第一次认真读了英语文摘中关于思维定势的文章。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从来没有这样读过书,也从来没有感受到书与书的距离,而且,我发现我最近在慢慢改变自己的习惯,想让自己真正得由心喜欢读书,真正感受读书的魅力。
自己也由专八的失利看到了自己很多的毛病,一方面,我知道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没有将我塑造成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但另一方面,我也在试图一直在往前走,真的就是一步一步自己摸索出来的,通过不断的失败来琢磨自己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用当年我们制造他们的思路,我们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麻烦。"也就是说,欠下的总是要还的,你今天过不了这道坎,那它就在不远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