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小公司,我本人在大公司,就简单说下我知道的
新媒体运营工作内容+待遇
首先,很多公司自己其实也不知道啥是新媒体,啥是运营,就觉得这活儿是跟新媒体有关(要在小红书/抖音/公众号打广告)+确实缺打杂的,那就挂个新媒体运营的名头忽悠一个算一个。我朋友刚开始起薪只有4000多。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无情的写稿机器,堆砌各种内容素材一发就完事儿。在这行这样的人占了80%,他们的能力也就只值4000多,也就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打杂的。这样下去就是消耗自己的热情,我朋友也各种抱怨,最后终于撑不住走人了。
但其实,正儿八经的新媒体运营干的活儿远比打杂更复杂。就凑不要脸,以我自己举例子了
3年新媒体运营一枚,目前在红薯厂,工作内容大致分为以下4部分,每个部分都会拆细来说:
运营数据复盘
上班第一件事必然会先登录账号,复盘一下昨天的数据和收益情况,对自己昨天的内容进行一个复盘。
看看自己选择的内容是否存在问题,阅读量是否骤降,骤降的话,可能就是内容不适合读者,那么在后续的内容选择中,就会减少这方面的内容安排。
通过观察阅读量和一些互动参数如点赞、收藏,也可以进行对新内容的测试,就比如我负责的是求职干货类的账号,最近有了关于面试技巧的想法,就会通过几天相关内容的发布来看看这个新尝试是否受到读者的青睐。
一般来说,会从以下维度进行分析:
环比 :包含粉丝总数、净增粉丝数等,一般都是看天,周和月,但不绝对,具体取决于行业特性。
内容数据 :包含阅读量、打开率、互动率(包含评论、点赞、分享)等,一般以单篇推文为统计单位。
转化率 :主要看广告点击率,还要具体到每个购买环节的操作数据。
完成数据记录之后,可以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而收集、分析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和优化。得出数据分析结论后,进一步形成执行任务,对应、落实到各个环节。具体到各个项目中,细节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更改。
这要求一是对互联网运营的流程很清楚,二是对各个数据反馈指标和对应优化建议要了解,比如公众号的常读用户数就反映了粉丝活跃度,那对应的策略就是搞活动促活。
如果是刚接触互联网运营,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像上面的底层逻辑。
选题+素材资料收集
根据复盘得出的数据,就可以确定接下来的选题方向和计划了。我自己会比较常用下面4种选题方法:
历史数据好的复用
尝试通过后台数据,排出近期6个月阅读量/分享量/收藏量TOP10的内容。
总结出之前用户爱阅读(吸引度高)/爱分享(社交性强)/爱收藏(效用持续久)的选题分别是什么,整理成表,方便后续查看和优化。
还可以从标题打开率【重点公式:标题打开率=阅读人数÷送达人数】,分析哪一些标题是最吸引用户的,其中运用了什么技巧,也可以学习利用。
参考同行
这个比较适用于运营初期,研究同类型大号是怎么做的,研究并借鉴它的选题思路。毕竟,它们的推文是经过市场的考验的,能成为爆款,说明这类型读者就好这一口。
具体步骤,分3步走——
①挑选竞争对手:从第三方榜单平台搜索,比如:新榜、西瓜数据等,还有头条号、搜狐号上的各类榜单。
②收集历史文章:导出或者搜集该号近1—3个月(根据时间精力取决)的文章相关数据,筛选出阅读量超过平均数的推文。
③提炼优质选题:对同行过往高阅读量的文章进行分析,认真地思考一下
为什么这篇文章阅读量这么高?
和我以前做的内容差异在哪里?
用户更容易接受哪种类型的文章?
人家是怎么和用户进行互动的?
然后取长补短,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即可。
收集用户意见
运营/营销最忌讳闭门造车!不市调,不调研,不了解用户/读者,就别指望能产出与用户共鸣的选题。
可以利用表单进行用户调研,获取直观的用户数据。但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更建议与用户直接交流进行了解。1v1的访谈,兼具客观性和故事性,你可能在交流过程中豁然开朗,get到创作火花。
如果时间/人手限制,没办法一一沟通,也可选择通过评论区/后台消息与用户进行互动,刺激活跃度的同时还能得到反馈。
或者,尝试通过组织活动建立用户群,从目标用户的口中得知他们的需求,再进行创作内容。比如樊登读书就有很多读者群,他们的社群运营就会定期反馈读者喜好。
蹭热点
“蹭热点”是选题必经之路。热点简单粗暴可分为节点型、时事型、平台型。
时事型热点:一般由社会、民生、娱乐事件引发热议内容。爆发强,流量多,要求响应速度快,保证时效性。建议提取核心关键词+融合进标题或封面,开头也可以提两句后再衔接正文,以抢时间为第一目标;
节点型热点:行业重大节点、节日,如双十一、圣诞节、高考、春节等。可预知,需提前策划;但由于蹭的人多,要求切入角度新,内容出人意料才能吸引眼球。这种固定的节日热点,我通常会用营销日历,好提前准备策划。
平台型热点:平台举办的活动、热门BGM、KOL发起的挑战等,比如之前刘耕宏的全民毽子操。频率高,易模仿,时效长;但不见得能和经营的细分领域结合起来,建议只选择符合自己定位的活动以及模仿内容,不需要刻意去加入。
同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涉政事件、负面事件、争议事件不蹭。怕号给蹭没了。
素材资料收集
这也是我平时追热点、找素材最常用的网站:
这是我平时工作用的最多的追热点神器(摸鱼神器)。
里面包括了各大网站实时热榜,微博热搜、知乎热榜、微信24h热文榜、百度实时热点、抖音热榜……几乎涵盖了各大网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网站。
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订阅相应的网站和专栏,这一点非常方便~
2、AnywhereAnything(http://http://lackar.com/aa/)
这个网站也是汇总了大部分热门网站,也是我平时工常用的网站。它的特别之处是汇总了维基百科、goole学术等专业参考类网站,方便你找一些专业性的理论、数据。
3、微博热搜
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微博可以说是新媒体人追热点、找素材的第一大网站。你想知道的你不知道的时事热点、热搜八卦、各种新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都能在微博找到!
4、百度搜索风云榜
百度搜索风云榜就是根据数亿网民的每日搜索行为作为数据基础,建立的权威全面的各类关键词排行榜,包括了娱乐、人物、小说、热点、汽车……各个行业的热搜数据。
5、今日头条
主要看今日头条热榜,不同于微博,这里的热点内容是分好类的,你可以根据你想要的类型去找素材。非常nice~
6、知乎
其实知乎也是一个找素材的好地方。尤其是高赞回答,像洞见、青年文摘经常引用知乎高赞的回答来写文。毕竟,知乎是一个专业的问答平台,里面也是聚集了各行各业的大咖,回答也是干货满满、非常专业。尤其是写干货文的时候,知乎就是我滴神哈哈哈。
7、搜狗微信搜索
写微信公众号推文必备。是一个找好文找热点的必备工具,可以直接搜索文章和公众号,也可以在下面看到实时热点,十分方便。
内容创作
能解决问题的内容才是好内容。
所以,写内容一定要结合自己新媒体号的定位,明确用户的需求。想清楚用户需要什么,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后再动笔,我的话,内容创作主要以下面3种类型居多:
写观点干货类,能提供技能指导:现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人群都需要技能指导、实用建议及干货类的内容,且是特别受欢迎。
写情感心态类,能帮助心灵慰藉:所有人都需要有内容能提供慰藉、抒发情感、缓解压力,或者帮助表达,甚至发泄情绪。所以鸡汤文和情感文章一直都是香饽饽。
写新闻热点类,能缓解资讯焦虑:每个行业都有新闻和热点,而在信息碎片化,新闻大爆炸的时代,所有人都需要接收最新新闻热点,行业资讯。
这3种内容基本是所有人都需求的,这样的内容更容易生存,也活得更久。你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去合理分配自己在某一领域下这3种内容的配比。
同时,出爆款也是我的KPI之一,所以每天也会花1-2个小时研究现有爆款内容,拆解他们的结构+创意切入点。目前来看,爆款内容基本上都有以下共性:
共鸣:共鸣是基于你和受众相近的价值观,或者说对待某个事物有相似的看法和观点。只有这样的共鸣,才会和受众产生联结。
有趣:碎片化时代,用户不会浪费时间去看一个没有实质价值的内容。你的内容要么给用户省时间,要么让用户的时间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实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人群都需要技能指导、实用建议及干货类的内容。
并且,实用性越强的内容,被收藏的概率也会越高。当他收藏的多了,就会对于你的公众号产生实用的印象,下一次当他有了相同需求时,就会再次想起你的账号。
价值观输出:与粉丝无关的内容不要发,没有观点的内容也不要发——一篇内容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一个核心观点。
所以,内容创作的落脚点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带上,而不是简单去陈述事情、提供讯息,文章本身就应该成为你价值观输出的一个载体。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观点的度要把控得当,三观不正的内容坚决不能挑战,只倡导正能量。
但也不是这些元素凑齐了就有爆款,对运营平台分发机制的利用,对粉丝转发的引导,和热点玩联动等等都是要精心设计的。
最后,内容不是发了就完了,还要根据数据不断打磨
我做图文内容的,一般会看阅读量和转发量、收藏量还有在看数,去评价这篇文章是否是爆文,是否受到粉丝的喜欢。当你把数据复盘流程化后,你会发现数据好的文章之间,确实存在共性的,一些数据不太好的文章也是有共性的。
对着这些数据就要分析复盘:这篇文章的亮点是什么?有哪些创意点是可以延续的?哪些观点是可以表扬和吐槽规避的?
活动策划
我是帮公司运营新媒体账号,所以有时候要配合公司推广策略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举行活动来增加品牌曝光和转化。常见的公众号广告软文,联名B站UP求合作推广(也就是UP自己说的恰饭)就是活动运营的推广环节。大致流程如下:
其中我需要参与的是前期设计+推广物料准备。后面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广告创作,难的是活动策划,接到任务后,我会花大半天时间写份策划,一份完整的策划需要包含以下内容,具体哪些可考核可量化都要标出勒,也是方便结束后的复盘优化:
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就是slogan,多数用在banner上,一定要有冲击力或者让用户对你的文字着迷,进行点击;
活动原由:3个why(我为什么要做活动?活动对市场营销有什么帮助?什么样的活动才算是好活动?);
活动目的:(拉新、转化、促活、召沉默、召流失、用户反馈、品牌树立);
活动KPI:做活动如果没有量化指标,就无法准确衡量活动的效果;
活动对象:明确活动对象,才能体会目标用户的心理,并要到准确的用户数据进行分类宣传;
活动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最好精确到小时,因为发布时间也是有考究的);
活动描述:活动文案的一部分,让用户看得懂,决定要不要参与,怎么参与;
活动规则:活动文案的一部分,让用户看得懂,让开发看得懂,一部分内容是在前端展示的,另一部分内容让开发知道活动如何实现;
活动承载页:海报、APP、网页、公众号等;
宣传渠道+时间+说明: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渠道,潜在活动对象有多少;投放预算多少;
所需开发支持:设计、产品、前端、后端;
活动成本估算:简单描述这次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的大概成本;
然后活动小组会对对活动方案策划进行评审,通过后就进行好分工和DDL开始执行。到这里活动负责人须马上准备齐全活动所需的资料文件,需包含:
文案及素材资料提供:提供设计和前端开发所需的图片素材及文案材料。标题和封面素材建议提供3套或以上,用于A/B测试,最后使用哪个版本不是决策层各执一词,而是用户说了算;
FAQ活动支持文档输出:提供给客服或者相关人员,帮助解决用户在参与活动中产生的困惑。FAQ要详细、标准。如果活动规模大,光FAQ还不够的时候,需要提前提供客服培训文件。
风险控制/作弊方案:难免会有技术水平高/头脑灵活的用户找到我们的漏洞,因此一定要想好识别方法和措施(活动规则里的作弊声明就很重要啦)。
等到产品开发测试完成后,就可以在活动日期当天准备上线了。然而活动上线并不是活动的终点。
一定要关注活动数据情况,尤其是前几天,活动曝光、转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立刻排查原因。
究竟是前期预期的数据有问题,还是后期的渠道、活动形式等出了问题。越快找到原因,就能越早补救。在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当时对我感触还挺大,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只要产品还没下线,就永远都不要放弃优化。
如果开发资源紧张,那么就修改UI;如果UI资源也紧张,那么就自己作图、改文案,不断尝试,直到产品下线或达成目标。
等到活动结束后下线,还有最后一项工作——复盘。
不管有没有达成预期效果,都是很有意义的收获,对于接下来活动如何规划和设计,都有很有重要的价值。活动复盘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数据复盘:由于数据均掌握在运营和产品手里,因此这一步主要由运营和产品进行复盘。在第三个部分我们拆解了活动目标,可以据此查看是否完成了指标。如果没有完成,那么是哪一步数据出了问题,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规避。
项目流程复盘:这个部分主要是为跨部门合作进行经验总结。毕竟只要是合作,就难免出现一些摩擦碰撞,项目进行时难免要以项目为主,大家很多情绪都放在心里,这样其实很不利于之后的工作。因此,在项目复盘时,可以让各个部门针对项目流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说实话,这部分对我来说比写内容难多了。既要涉及到内容创作+用于调查,还懂项目管理+不断更新运营玩法。但现在很多新媒体运营岗或多或少都要求有活动策划的能力,提高了入行门槛。所以如果你是萌新的话,除了内容,对新媒体活动玩法也要学习。
最后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分享下我个人找工作选公司的标准:
第一、这份工作经历是否能为简历加分?
不要总是想着先凑合一个,积累经验再跳槽——诚然,跳槽确实是互联网从业人员涨工资的一种办法,但是并不是什么工作经历都能为你的简历加分的。如果你现在的这份工作不能给你的简历增加任何光彩,那就别去浪费时间,毕竟时间成本是不可逆的。
第二、对业务水平是否有帮助?
说实话,运营新人一开始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体力劳动,但是并不意味着搬砖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之前见过一个准备转行新媒体的小姑娘,找了一份在小工作室写明星八卦的工作,一天要写7000+的字,完全就是没有感情的码字机器——最窒息的是,那个工作室还要植入一些软色情的东西吸引眼球。 工作没多久,这个工作室就给封了,你说这种工作,写在简历上有什么意义么?他不会帮你了解某个行业,也不会让你学习到任何运营技能,最多锻炼一下打字速度。
第三、公司平台能提供什么资源?选的赛道是否有前途?
大家都知道,一个东西能不能赚钱,平台很重要,07年在天涯发帖子火起来,你就是初代网红,流量大手,但是17年你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天涯,那我只能说你头真铁。 信息流时代,内容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平台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你进一家公司,发现他们对新兴起的平台一点想了解的欲望都没有,那还是别去共沉沦了。
但对于互联网行业不了解的新手可能在这点上比较吃亏。我就遇到很多人问说自己平时看公众号比较多,现在做公众号还有前途吗?从业内角度来看,公众号前几年打开率还能有5%左右,改版后1%都难,而且朋友圈打开率也越来越低,你自己看看身边发朋友圈最积极的是不是除了微商/拉投票的就没谁了?所以这种时候再做公众号,就是选了最难的那条路走。
简而言之一句话:这份工作是否能让你变得更加不可替代,要是能的话,就放心上吧!
整体来说小公司的新媒体运营比较锻炼人,因为没有那么多预算和团队资源,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比如公司需要开展小红书渠道,像大公司的作风就是找一个专业做小红书运营的人,然后在给上1万或者更多的预算,不管是砸钱,刷数据,反正把账号快速做起来就行
那对于小公司就是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比如你是新媒体运营,之前都在布局公众号,头条号等相关平台,然后老板发现同行都在做小红书平台引流,效果也不错,这时候就会让你也入手布局小红书领域,可是你没有资源,没有预算,只能自己顶风而上。这其中需要研究平台算法规则,引流技巧,内容形式,内容风格,做数据,调研竞品等。
然后这些前期工作做好之后,在实际操作中在不断摸索玩法,比如参考同行的运营形式,然后在结合每天平台的数据反馈,优化内容等等
其实对于刚入新媒体运营职场的新人来说,进入小公司不也全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反而在很多时候更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相反前期进入大公司也会有很多弊端,比如大公司更多是专人专岗,假如你应聘新媒体运营,然后给你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每天写公众号,那有可能就是从你入职到离职都会做这一件事情,其实这样对于后续我们在找工作,除了有大厂的镀金以外,在技能方面反而没有得到提升。
总结一下,做新媒体运营不管进入大公司或者小公司都有利弊,只能说结合自己当下需求,选择合适的公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