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同情的故事,它不光是教会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更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一个人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千万别去伤害它。
读彭懿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看到了有关《一百条裙子》的介绍。
当时觉得这个故事挺有趣的,虽然觉得故事比较简单,但也想买来拜读一下。但是,在天猫上搜索,却并没有搜到这本书。
也许是因为缘分吧,无意间想到了转转二手书店,竟然看到了这本书,便如获至宝般,将它买回了家。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吓了一跳,这本书也太薄了吧!怪不得说这本书的手稿只有23页呢。
这本书的作者埃斯特斯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这本书,哦不,更准确地说,这个故事,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大概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排版设计,首尾呼应
这本书里的主要人物是三位小女生:玛蒂埃、佩琪和旺达。有趣的是,在故事开始前,书的第一页就画了他们三人的画像,如果仔细看,会发现玛蒂埃和佩琪正跪在地上,看着什么。当读完整个故事,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这三张图巧妙地预示着结局,首尾呼应。
也许,这就是儿童文学有意思的地方,故事的设计,书的排版设计,都如此巧妙。
人物简单,却富有个性
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物,很有代表性,好像每位女生都能从这三个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旺达:精神富有的孩子
旺达就是那位拥有“一百条裙子”的孩子。从最开始被嘲讽,到后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到最后转学,我们都不知道她的想法,她有没有觉得委屈,有没有生气,有没有无奈?甚至都不知道,她的这一百条裙子是原先就有的,还是在无意之间说出后画的。
在我看来,旺达就是很特别的存在,所以,才能如此平和、宽容,甚至专门为玛蒂埃和佩琪“制作”了专属连衣裙。在精神上,她无疑是最富有的,也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状态吧。
玛蒂埃,即胆怯又善良的孩子
玛蒂埃是一位和旺达一样贫穷,或者说,家庭条件相似的孩子。作者着重描写的就是她的心理。在她的心里,觉得佩琪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也知道旺达会难过,但因为懦弱,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她将这一切都藏在了心里。所以,当她看到满屋的画稿时,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对旺达改观;当她发现旺达转校后,特别害怕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当她发现旺达并没有责怪自己时,是那么高兴。
玛蒂埃这个人物,更接近于我们,对受到欺负的人,有自己的见解,却敢怒不敢言。
佩琪,简单直白的孩子
刚开始读这个故事,对佩琪这个人物其实挺反感的,觉得她就是个反派,仗着自己有钱,和她那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反复地嘲讽旺达。但是,当读完整个故事,再去看她,却发现,她竟然是最简单的人。
她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从来都只秉持一个原则:说我想说的,做我想做的。一直到最后,她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反复地问旺达,让她出丑;当发现自己误会旺达时,她没有任何犹豫,就想要找到她,向她道歉;当知道旺达没有生她的气时,她感觉到了释然……也许,我们都更愿意和她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幻想自己是佩琪,当看到满屋子一百幅裙子的画稿时,是多么地震撼,是那么地愧疚。
小时候,每次犯错,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回答总是:“我以为……”
上了大学后,室友无奈地说:“你以为,每次都是你以为……”这才知道,我以为的一切,很多时候都只是我以为而已。
从那以后,我不再说别人的不好,反而会去观察他们的闪光点;当有疑惑时,会找恰当的时机,一探究竟;当别人在我耳边说起一个人的时候,我会说:“也许,他没那么差吧。”甚至当我被陌生人骗了,我都会想,那个骗我的陌生人,为什么会做这些呢,想着想着,好像也就没那么生气了······
自从转换思维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没那么容易生气了,当受到委屈时,哭着哭着,竟然开导起了自己,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美好了许多,心情也好了许多。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人,面对他们,我们可能有满满的优越感,但是,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当有一天,你挖掘到他们的财富时,也许你将为此震撼。但那时,他可能已经不在你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