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凡同学播报】
大家好,我是陈沫凡,今天由我来播报,我播报的内容选自白落梅的《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第46页到47页的段落。
西山一带景区林木苍翠,山岚雾霭,流泉飞瀑,鸟语花香。辽、金、元、明、清各个封建王朝的帝王,都看上这座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在此修建皇家园林和私人别墅。容若家的明珠相国园也建在此方位,坐拥四季明景,山泉林石,闲雅清幽。山林间有寺院几座,常有钟鼓之声,悠悠回荡。
当纳兰近距离的接触这位比自己仅年长一岁的天子时,他亦觉惊叹。因为眼前的康熙皇帝是那么的英明睿智,他的风采与纳兰容若有相似之处,但是他身上那种帝王独有的霸气,是纳兰所不能及的。他们一起俯瞰锦绣山河,看万顷苍池尽在脚下,有一种征服自然的豪迈与豁达。亭中小酌,论及国家大事,纳兰被康熙气吞河山的襟怀所倾倒,他的王者霸气,激起了一个男儿宏伟的志向与热情的骨血。而康熙亦被纳兰身上温情与柔软的气质所吸引,他的身上有着塞北男儿不曾有的儒雅与清绝。
第一段运用景色描写,写出西山一带景色之秀丽,容若家的明珠相国园建在此方位,按衬容若家地位之高与权势之大。第二段将容若与康熙皇帝作比较。康熙帝他独有霸气,而纳兰容若则温情柔软,康熙帝有气吞山河的襟怀,可走南闯北带兵打仗,纳兰容若则独愿做一只独立于墙角的梅,伴着月光静做几首诗。他们相互欣赏,彼此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同学跟帖】
滕剑炜:
大家好,我是滕剑玮,今天由我来点评陈沫凡的美文播报。陈沫凡的朗读流利,吐词清晰,有些地方也很有感情。但如果声音再打开些,或许会更好。
陈沫凡的赏析主要是从环境描写和文章的写法来做赏析的。总体来说还是很全面的。我认为还可以赏析的是:这段文字是通过纳兰看康熙的角度来写的。从一个古人的视角看古人,远比今人看古人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康熙的英明睿智,豪迈豁达。
曹燕: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点评陈沫凡同学的播报。陈沫凡同学朗读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在个别字眼上加以重音,投入了情感。
第一段中“山林间有寺院几座,常有钟鼓之声,悠悠回荡”运用景色描写,渲染了清净,高雅的氛围,烘托了纳兰容若柔情温软的性格特点。为下文与康熙作比较作铺垫。第二段中以康熙与纳兰容若相互称赞欣赏,自然地表现了二人的不同性格,康熙是天生的王者,纳兰容若则是院墙里闲逸的花草,一刚一柔,恰是缘分!
陈沫凡:
大家好,我是陈沫凡,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纲的播报。秦政刚的朗读吐字清晰,不过还可以更有感情,再流利些可以更好。
秦政纲的赏析较为完整,从文章感情与结构来进行分析。选段写出了红军对国的忠诚,红军的事迹,永远值得人们铭记。"老狗"有着舍身为国的品质,他是红军的榜样。老狗说的话"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两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两万五千里。"这句话很让我感动,我可以看出老狗的坚定与不畏困难,哪怕是前方艰难困阻重重,他也不会放弃,他是铁下了心要为祖国付出一切。
施陈宇:
大家好,我是施陈宇,今天由我来点评陈沫凡的美文播报。
陈沫凡的朗读流畅大方,吐词清晰。让文章娓娓道来的同时,也让人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她的赏析也十分到位,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做出了独特的解读。
康熙皇帝攻回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为自己国家做出大贡献,雄武霸气,亦如文中的“气吞河山的襟怀”。纳兰性德温柔儒雅,著有《饮水词》,犹如白衣书生,墙角蔷薇。
两人的截然不同,注定了两人的友谊。
陈果: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点评陈沫凡的播报。
陈沫凡的朗读抑扬顿挫,建议速度再放慢一点。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应读出它的节奏和情感。
陈沫凡的赏析很到位,将修辞,字句作用,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十分全面。第二段中有一个“亦”字,表现了纳兰容若和康熙的相互赞赏,体现了他们的情谊深厚。从两人一起做的事中,可以看出他们相互学习,相辅相成,可谓情投意合。
陈沫凡的朗读和赏析都很不错,但也可以稍作改进。
林柯彤:
大家好,我是林柯彤,今天由我来点评陈沫凡同学的播报。陈沫凡同学的朗读声音很好听,又有明显的停顿,吐字清晰。
第一段画景物描写,介绍西山一带景区的大好河山,让人情景再现,浮现这些美景。第二句话用各个朝代帝王的做法,突出西山一带景色特别之处,魅力之大。后一句又是景物描写,主要描写容若家的环境,从视觉,听觉来展现这幅美景,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也能感到容若生活环境的高雅。陈沫凡同学从容若家的背景来赏析,很全面。
第二段话把容若与康熙皇帝联系,第一句话为后文写纳兰惊叹的原因做铺垫。纳兰容若将康熙皇帝当作自己的典范。表现了纳兰对康熙的敬佩。后一句写出了两人的雄心壮志,内心的气概。体现了康熙与纳兰有共同之处,以达成共识。又写了纳兰对康熙王者霸气的赞叹,可以看出,康熙对纳兰容若的影响力,也突出纳兰骨子里本有一腔热血,虚心好学。最后一句又写了康熙被纳兰性格气质所吸引。是两人的共同进步,写出两人的进取心强,彼此欣赏,两人形成对比。
【秦政纲同学播报】
大家好,我是秦政纲,今天由我来播报,我播报的内容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旅伴》的其中两段。
第一天以后,我很少骑马,倒不是可怜那匹奄奄待毙的老马,而是因为大家都在走路。李长林是这一队战士中最年长。其他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比孩子大不了多少有一个绰号叫“老狗”,我同他一起走时问他为什么参加红军。
他是个南方人。在福建苏区参加红军六千英里长征,一路走过来的。外国军事专家都拒绝相信长征是可能的事。但是这里却有这个“老狗” 年方十七,实际上看上去像十四岁,他走了这次长征,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他说,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两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两万五千里。
赏析:第一段中我和战士们步行前进,不愿骑马,表现出了红军人人平等,即使是队伍中最年长的,也要服从红军的纪律。第一段结尾写我问老狗为什么参加红军?引出下文“老狗”心甘情愿参加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抒发了爱国主义者愿为国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
第二段写一个仅仅十七岁,看似十四岁的红军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却不当回事,这正似红军爱国,护国却不图回报,抒发了红军坚持不懈宁死不屈的精神。
【同学跟帖】
李黄伟:
大家好,我是李黄伟。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纲的播报。
秦政纲在朗读时吐字清晰。 但是整个播报中缺少感情,语气平平 。而起,段落的断句也不太明显。使他在朗读中的加的一些感情无法明显地表现出来。
秦政纲的赏析主要是针对文章中作者想表现的深层思想。是读者可以更轻松地读懂作者的思想,能轻易理解文章。但是,文章本身的修辞手法秦政纲的赏析较少。可以加一些,如“奄奄一息”是对老马的外貌描写等。
陈沫凡:
大家好,我是陈沫凡,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纲的播报。秦政刚的朗读吐字清晰,不过还可以更有感情,再流利些可以更好。
秦政纲的赏析较为完整,从文章感情与结构来进行分析。选段写出了红军对国的忠诚,红军的事迹,永远值得人们铭记。"老狗"有着舍身为国的品质,他是红军的榜样。老狗说的话"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两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两万五千里。"这句话很让我感动,我可以看出老狗的坚定与不畏困难,哪怕是前方艰难困阻重重,他也不会放弃,他是铁下了心要为祖国付出一切。
杜淳彧:
大家好,我是杜淳彧。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刚的播报。
秦政刚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但个别地方还略显生疏,有停顿。可以再适当加入些情绪,这样更能让读者感受到红军那不怕劳累,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秦政刚的赏析是分段来答的,且写作手法也赏析到位了。但我觉得仅仅分点还不够,还可以从这两段的总体方面来答,如:这两段都是运用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感到红军的不辞劳累及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林柯彤:
大家好,我是林柯彤,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纲同学的播报。秦政刚同学的朗读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但情感略些平淡。比如最后一句中两个“再”就要读重音,这样才能突出“我”的决心。
第一段中第一句话说明很少骑马的原因,也说明了“我”有团队精神。第二句话说明李长林比其余红军的年龄都大。为后文写与红军同甘过苦作铺垫。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并没有紧接回答第一段所提的问题,而是概括“我”的出生地。从“一路走过来的”,可以体现他的毅力,不怕吃苦。后写外国军事专家拒绝相信长征是可能的事,则体现外国专家感到不可思议,长征的困难。后一句与第一段话照应,可以看出红军战士的年轻,却有着如此般毅力,爱国之心。最后一句关联词,“如果”“就”。两个“再”,两个“两万五千里”更能体现他的坚定决心,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曹燕: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刚同学的播报。秦政刚同学朗读声音清晰,吐字清楚,有些细节地方还是能听到声音的微微变化,但情感投入的还不是太明显。
第一段中“奄奄待毙”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马的虚弱,表现了长征的艰苦。第二段的语言并不是优美,但老狗所说的“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二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二万五千里”这一句话表现了老狗的赤胆忠心,表现了他不被征服的勇气。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表达了红军浓浓的爱国情怀。
季邱仪: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点评请秦政纲同学的播报。选段主要写了一位红军的事迹。“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两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两万五千里”这句话看似朴实,却表现了他的英勇,爱国。字里行间也表现了“我”对他的敬佩。
秦政纲同学的赏析很到位,主要从红军的精神品质方面着手,同时也加入了对细节的分析。他的朗读较为流畅,吐字清析,也注意到重点词句间的停顿。但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情感。
陆宇豪: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纲的播报。
秦政纲在朗读时语意十分流畅,吐字清晰。我认为他的声音还可以再洪亮些,自信些。
秦政纲分为两段来赏析这段文字。“奄奄待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马的不堪瘦弱的模样,从侧面表现出红军长征的路途之遥远,之艰辛。“不愿骑马”表现出“我的”一丝无奈,但也表现出在红军队伍中人人平等。第二段中“再走两万五千里路”,语意平平,却集中表现出“我”对他深深的敬佩之情。
吴宇晨:
大家好,我是吴宇晨,今天由我来点评秦政刚的播报。秦政刚的朗读声音适中,吐字清晰,有些地方我认为可以语速再放慢些,读得再用力一点。
作者在文段中说自己很少骑马,是因为大家都在走路。这一处便可体现作者与红军同甘共苦的精神。并且作者在后面又说,"其他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既说明了参军的少年之多,并可看出,保家卫国的精神早已在他们心中驻下。文段最后,说“老狗”并不把长征当一回事,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老狗的吃苦耐劳与舍己救国的爱国精神,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