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也要不强加于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
解析: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应该说子贡对孔子的恕道理解得很深刻、很到位。但孔子为什么说子贡做不到呢?
端木赐(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春秋末年卫国人,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万仞宫墙典故,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国。他还善于货殖,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做不到的因素应是内、外两方面:人的内在性格和外部环境。
子贡这人一向喜欢品评人物,臧否是非,扬善而不隐恶,孔子担心的就是子贡理解了这个道理,却难以做到,话外之意是你子贡能说未必能做到。其实孔子的话还是针对子贡的性格特点加以教导而已。
做不到还因为人是一种集体式生存的动物,这是现代话语了:没有哪个人能脱离了人类的集体还能够生活。但是,人又有着其自私性,总想在这个集体中占有最大利益、占据最大优势。例如,哪个人都希望这个世界是公平公正的——这是集体生存形成的思维习惯;同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哪个人又都希望官自己当、利自己得——这是人的个体需要形成的思维习惯。这样,集体与个体、个人与他人,便经常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子贡所误,是相当浅显的理解,“我所不想别人加给我那些不合理的,我也同样的不想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以我为中心,我受到了妨害之后,才想到不要同样地找别人的麻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难,但是“己所欲勿施于人”却是非常之难了。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领情呢?”
所以孔子评价的是“非尔所及”也。孔子从君子为仁的高度要求子贡。而仁和非仁只在一念之间,且非定数。孔子学说多是以德服人的劝导,意欲达到天下归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