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人人眼中也就有一千个许三多”。最近“剧荒”,又追了一遍《士兵突击》,已然记不清是第几遍。没有达到“看一遍是一遍的效果,看一百遍是一百遍的体会”,只感到越看越糊涂,越看越不懂。不过,也许这才是好剧,这就是它让人追了又追之魅力所在。
我:xx,你觉得许三多是好兵么?
xx:是个好兵。
我:那你肯定很愿意成为他那样的兵啦。
xx:不愿意。
我:为什么?
xx:嗯……这个……说不清楚。
“许三多是个好兵么?”看完之后,这个问题久久萦绕在耳边。于是,就有了以上的对话,xx是个第6年的老兵,也是《士兵突击》的忠实粉丝,追过N多遍。毫不犹豫肯定许三多是个好兵,但却不愿成为他那样的人。
他是好兵,但不愿成为像他那样的兵。
似乎越来越糊涂,于是我认真的捋一捋思绪:
一、改变·不变。
许三多,父亲嘴里的“龟儿子”,七连长眼中的“孬兵”,成才玩笑中的“三呆子”,终于成长为众人认可的“兵王”,这是属于他的蜕变,这蜕变极其不容易,极其“幸运”。
即使成为“兵王”之后,他还是那般的傻不拉几,还执拗得像犟驴,还依旧让人见了就想K他,这是他骨子里带来的东西,一成不变,不知道算不算“不幸”。
有人说许三多被承载了很多东西,被改变了很多。但许三多也改变了很多人,也许他不知道,或许他根本不知道。
他改变了老马,让老马知道一个兵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改变了五班,让五班看到一个兵的表和里。
他改变了史今,他越强史今的位置就越危险,最后被挤掉。
他改变了高城,“信念这玩意儿真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的”,我想他脸上那道长长的疤痕就是证明。
他改变了成才,让他学会知足,可以在草原上忍受孤独和寂寞;让他学会了珍惜,让走过的每个地方不再是过场,有了感情。
改变或是没变,关键在看的角度。
二、主角·配角。
一直误以为许三多是主角、正面典型;成才是配角、反面人物。再追,豁然开朗,顿感合二者为一,方为完整的人。
将愚笨、坚持、理想抽出来,塑造了许;将油滑、功利、现实抽出来,塑造了成。
许和成遇到的困境是一样的,但选择都不一样。
在五班,许是高兴的,执着于修路,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在五班,成是痛苦的,他为自己的投机失败感到痛苦万分。
演习中,许活捉袁朗,成了全团全连全班的“宠儿”,上下都有照应,轻松转士官当了代理班长;成被袁朗“击毙”,怕转不了士官,选择离开七连,结果被全连(除了许)抛弃。
参加老A选拔,成抛弃队友、没有团队意识的本质暴露,被淘汰;许成功晋级,得到老A的认同,与吴哲、齐桓成了好队友。
上半场,结束;下半场,“救赎”,成才在许三多待过的地方自我救赎,许三多在改变后的成才身上的救赎。
油滑、功利的成才被袁朗否定,他回到了当初许三多在尘埃之时的草原五班,去寻找属于他的枝枝蔓蔓。他找到了,变得踏实诚恳,变得对战友有感情了,把荒芜的地方建设成了演习部队绕道也要来的休息地。
许三多在近身格斗杀了人之后陷入心理障碍,袁朗、高城、原三连指导员都不能解开心结,唯有他自己才可以,而得到救赎后的成才,最好的催化剂。
许三多被高城带回五班,躲在车里回想过去——修路、七连、史今、伍六一、孤守七连的半年、进入老A……一直以来他得价值都是被别人定义的,被父亲、被班长、被高城、被袁朗所定义。
他似乎从未给自己定义过,他那么努力到底是因为别人的付出,还是他自己的愿望?
他惶恐不安离开部队,进了城市发现自己是个兵,到家里他还是个兵。只有新的参照物出现,才知道自己的可贵之处。再次看到成才,才开始理解成才的功利,也看到了成才有了自己当初的坚持、执着和付出,更从成才身上找到了缺失的东西——当兵的意义。
救赎——即是成才和许三多人格上的融合,也是许三多和成才的互相成长,两者的互相修正成为了新的合体,成长为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主角或配角,或许本来就人为设定。
三、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相信也有不少人曾贴在床头、书桌以此勉励自己。最开始我的理解是像许三多那样,坚持心中的信念,不论是冷嘲热讽、还是冷眼相待,都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这种观点作为座右铭一直影响了我的高中和大学生涯,学习上迷失时、训练上疲乏时,都暗暗告诫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取得些许成绩。
直到毕业到部队任职后,对“不抛弃,不放弃”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中的很多人做不了他,他是最好的士兵,不需要思考,可以忠实无条件坚决执行上级的每道命令,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作为领导者,如果狭隘的执行“不抛弃,不放弃”,没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只会让团队走投无路,此时的“不抛弃,不放弃”应该要上升到集体利益不能抛弃,而不是同年同月同日同生死那么简单的选择。
作为指挥员,更要站上跟高的立场去理解、去思考、去执行“不抛弃、不放弃”理念。想想疫情爆发后,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这是抛弃、放弃武汉吗?恰恰相反,“封了一座城,护了一个国”,只有国家安全才能举国支援武汉,这才是正直的“不抛弃,不放弃”,非有大格局大胸怀无以而为之。
“不抛弃,不放弃”,面对有些抉择,必须是用局部的抛弃和放弃去换取全面的胜利。抗美援朝最惨烈的阻击战——铁原阻击战。下达命令的彭德怀、接受命令的傅崇碧都清楚,铁原失守,志愿军后勤补给和退路将被截断,甚至总部也会被敌人擒获,坚守铁原异常重要,但坚守就意味着死守,就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倒下,但必须要这么打,就必须是用局部的换全部,只有忍泪“放弃”,才能含泪“保全”,也许这就是军人的人道,以少部分人的牺牲换取大部分人的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固然可贵,“抛弃放弃”未必可可耻。
四、兵的表·兵的里
“我瞧不上你,你知道吗。你有兵的表,你没有兵的里,你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别人对你的评价,没有血性的人根本不懂七连的荣誉。像你混过的所有地方一样,七连不过是你混过的一个地方。”这是钢七连解散时高城怒气之下对许三多的精准的判断,他看穿了许三多最大的问题——他不明白当兵的意义。
当兵之后的许三多一直在寻找有意义的事。在五班——修路;在钢七连——让班长留下。他可以为了老马努力,为了史今努力,为了三班努力,为了七连努力,唯独他没发现当兵这件事本身对他自己有什么意义,换言之,他没有当兵的自觉。
而成才有,成才有这份自觉,他很自信,有很强的目的性,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
袁朗在很多程度上激发了许三多当兵的自觉。是他告诉许三多当兵尤其是当老A这样的兵王,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但许三多还是没有明白当兵的目的是什么。
固然不是训练,不是选拔考核不被淘汰,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保家卫国,那就意味着要流血牺牲,要杀人。第一次执行任务一枪未打,第一次杀人就是近距离击杀,许三多意识到平日里训练的技能就是为了今天的杀人。
又一次迷茫的他,发现自己和灯红酒绿的格格不入,发现自己回到家却又“回不到过去”,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当兵才能实现,“当兵的自觉”开始慢慢苏醒。成才在那个被遗忘的地方越挫越勇,不丢掉军人的本分,是他的坚持真正点化了许三多,使他拥有了一名真正军人的可贵品格。
军人的表,经历过严格的训练,或许都能有;但军人的里,在和平年代,如何去塑造,对兵而言,很难,对带兵人而言,难上加难!
梦想活成许三多,现实必须活成成才,才能活!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