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3月24日下午
地点:山东知知堂
主讲人:马鹏举老师
内容:《诗经.国风.周南》第四篇--《樛木》
原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赏析:
樛木,是向下弯曲的树木。是指一种形态。和乔木不一样。乔木是向上挺直的木。
葛(gé)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南,是指阳气充足,欣欣向荣。
福履:福禄,幸福。
第一章:累之,攀援。绥之,执绥,抓住。
第二章:荒之,草和苗长在一起曰荒。将之,扶助扶持。意思进一步加深。
第三章:萦之,紧紧缠绕在一起。成之,拿着斧子拥有这个区域,意思是成就。
从艺术手法上看,运用比、兴的手法。《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达到祥和、安乐的气氛。而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关于这首歌的解读,有多种说法:
《毛诗序》旧说:认为这首歌是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
君子安乐之象。幸福与福禄相随
南国归化之说,是说南方接受文王的统治。
新婚祝福辞。
攀援说。是讲差别,讲等级的。社会底层的人攀附上层人士。
君子及时求福说。《伯夷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从象上来看这首诗,呈高低上下之分、上下交通之象。和《临》卦有相通之象,和《泰卦》的“小往大来”也有相通之象。“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道,但也有差别之分,男女平等不是男女相等。树还是树,藤还是藤。如果夫妇事事相通,也很麻烦。“樛木”遇到“葛藟”要弯腰,“葛藟”遇到“樛木”要攀援,这才是天造地设的夫妻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