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教学很有方法的人儿,初中三年的写作训练是渐进而行的。初一时,重在语言表达的积累,每人每天都必须积累一条成语、一句名言、几段优美而又富含哲理的段落。而当时的小编和身边的同学们基本上,第三项内容的来源都是《给心灵洗个澡》、《15岁的你应该懂的道理》······诸如此类的“鸡汤文”。真的可以说是当年“鸡汤文”的浇灌让我知道了很多浅显的人生哲学!不过,”鸡汤文“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如,知识存在谬误、陈词滥调等等。2014年4月在网络刮起一阵“反鸡汤文”的热潮,近些年,随着自媒体的深入发展,”毒鸡汤“也渐渐蔓延在大家的社交体系中。那么,心灵鸡汤有还是没有营养?
STEP 1
"心灵鸡汤"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在小编看来,它有一下几个特征:有一定的知识、智慧和情感;语句表达简单浅显、可能无需仔细动脑即可大快朵颐;有一定的引导激励作用、但很难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这里的“心灵鸡汤”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含此类文学体裁内的所有内容。所谓“营养”,本义上,是有助于发展的滋养物;这里大致指的是,有利于人们成长的滋养物。而我们的1断标准就在于,心灵鸡汤是有利于人们成长的滋养物。
STEP 2
a.从“心灵鸡汤”的内核上来说,它是诸多类文学形态的变形,什么史学经典、文化专著、当然有一些颇受争议的“成功学“内容,所以,它的内容极为丰富,于此基础上,又有着一定哲理性引导。
艰深的人生哲学如同浓缩果汁,虽然醇厚,却不适合直接饮用,通过不同比例的勾兑,让不同阶层的人能够雨露均沾,感受到哲学对于生活的指引。沉寂的经典与专著,在时代性与世俗化的影响之下,内涵的深刻性虽然受到了减损,但其传播价值的范围与使用面积得到了极大的增加。佛家的菩提树之解,面对不同的人,本就应该有着不同的解答。六祖慧能的确修行精深,无法参透的我们效仿神秀禅师潜心修行,又未尝不可呢?
b.从人的角度上,人作为一种能够反复思考、不断改正谬误、从”自我”追求到“超我”境地的物种,有着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特点。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面对不同的人群,由于其知识水平、社会层面的不同,在精神层面上所需求的指引的种类程度也各不相同,短篇福、碎片化的段子,正满足了大众快速阅读、体悟的需要。心灵鸡汤,让不同的人各取所需,得到广泛的传播。不同的人,精神世界千差万别,智慧超群者,可以领悟一切;智慧寻常者,寻求不二法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