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这本书,我觉得晚了。
连封底都写着:“适合2岁以上亲子共读。”也就是说,2岁就可以读这本书了。
6、7岁孩子,还有兴趣读么?
整个绘本走的幼儿风,构图简单到只有主要人物,其余任何环境都简化成背景色,掩盖了一切花花草草。呃,有什么看头?
然而再一次出乎意料,它在孩子眼中充满了趣味。
《跟屁虫》。
也许这个年龄,天生就对屁啊、虫啊很感兴趣。那么,遇到这本书也为时不晚。
1
封面往往体现的是这本书的风格:再简单不过的简笔画。画的什么呢?
“爸爸和宝宝?”
可以说对,但其实不是。
“叔叔和小妹妹?”
仍不是。说对了一点 :一个男一个女,一个大一个小。
绘本中是一对兄妹俩:哥哥和妹妹。这就是发生在他们两人之间的事。
继续看,有什么发现?
“哥哥穿裤子,妹妹穿裙子,但颜色是一样的。”
“还有,鞋子也好像一样的。”
对,一模一样。
再仔细观察,“两人身上的衣服也相同。”
准确点,什么相同?其实是衣服颜色和上面的符号都相同。这是观察力的准确表达。
举手补充的这个好聪明:“还有啊,他们脸上的表情都一样!”
什么表情?
“微笑。”
大拇指赞一个!
继续:“哥哥妹妹手上拿了一枝花,动作都一样。”
又一个聪明人。
看作者:宫西达也。似乎这名字很熟悉呢,是谁?
一片安静。意料之中。正待开讲,有一个犹犹豫豫举手:“《你看起来很好吃》好像是他写的。”
不是好像,正是他写的!
他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绘本画家、作家,常常从自己童年记忆中获取灵感来创作,所以作品充满儿童天真的趣味。他的绘画风格是温馨、诙谐,很有特色。
我说说这几本书你就回忆起啦:《我是霸王龙》《你真好》《好饿的小蛇》还有著名的那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哈,一片会意的笑。
翻开扉页,再次认字:跟屁虫。看图:刚才你们封面猜对了!真是哥哥和妹妹的衣服、鞋子一模一样呢!
2
故事简单到露珠一样非常小的一滴。
(哥哥)我说“蹦——”,跳了起来。
妹妹也说“蹦——”,可她根本跳不起来。
为什么?
“简单呗,妹妹太小了,跳不起来。”
跳不起来却还要跳,难怪作者说——
大叫:“妹妹是个跟屁虫。”然后吃吃的偷笑声。
(哥哥)我说“再来一碗”,把空碗递给妈妈。
盖住字,放大图,妹妹怎么做?
“妹妹也把碗递过去,说再来一碗。”
对是对,可有什么不同呢?
得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哈哈,妹妹的碗里还有饭!好多好多饭,她还没吃完呢!”
对,宫西达也就是这么写的:
妹妹也说“再来一碗”,
可她的碗里还是满满的。
盖住,故意延长声调:难怪她是——
欢叫:“跟屁虫!”
再追问明确一下:什么叫跟屁虫?
“就是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
这可算概念了,也是小小的总结提炼能力。从表象能提炼出概念,就是思维进步。
如果还想再进一小步呢?
哥哥吃完了再要一碗,是对的,可妹妹没吃完也再要一碗,对么?
一片摇头。
到底什么叫跟屁虫?
“别人做什么她也做什么,即使知道不对也照着做,这种人就叫跟屁虫!”
大拇指赞一个!
3
继续往下读故事,你们听故事看图:
(哥哥)我说:“做功课吧”,一脸的严肃。
什么叫“严肃”?看图。
猜出来了:“就是不笑”。
对,常听父母抱怨阅读题难、理解力差的,不如来“阅图”吧,简单直接好入手,孩子也喜欢。
盖住文字只看图,妹妹在做什么?
“妹妹也说‘做功课吧’,可她却画起了动物。”
“难怪妹妹是个跟屁虫!”
伴随的还有哈哈笑声,可能想起自己的曾经,哪个搞怪使坏的小家伙?
宫西达也的配文只多了一个词“一本正经”。很棒的一个词,可什么意思?
“简单呗,就是严肃。严肃就是脸上不笑。”
呵呵,不用查字典就理解词语了。
那么现在谁坐得最端正,很严肃?
马上台下刷刷一片抬头挺胸,坐姿挺拔,一脸肃然。有几个憋不住的好动鬼偷偷晃身子,脸上端着不敢动。
指指大家:这一大片是——严肃!
再点点那几个:这个、这个、还有那个,就是——一本正经。
好了,词语的褒贬区别点到为止。
懂者自懂,不懂者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熏在其中”。
然后,哥哥洗头发,妹妹也跟着洗,结果泡沫到眼睛里了,她哭。
哥哥看书哈哈大笑,妹妹也看书,可书却是倒过来的,她仍哈哈大笑。
还有跟着哥哥倒牛奶却倒漏了一桌子……
一系列生活日常趣事,一点点加深对这个概念理解:
“别人做什么她也做什么,即使知道不对也照着做,这种人就叫——跟屁虫!”
有趣的是这幅:
(哥哥)我说:“我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妹妹。”
绘图有意思又超简单,就是画出小脑瓜的想法。
妹妹呢,猜她又会说什么?
“我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迟疑的举手。
“和——我自己?”
发言的毕竟不是幼儿园孩子,会转换人称表达。可惜却忽略了妹妹年龄,她是这么说的:
“我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妹妹。”
哈哈,一众笑翻。也许想起自己闹过的笑话?难怪作者要说:
下面齐声应:“妹妹是个跟屁虫!”
5
亮点我认为是这幅:
(哥哥)我说:“我要尿尿”,冲向洗手间。
那个伸手拉把手的胳膊又粗又长,简直夸张得可以,和另一只手完全不同,宫西达也难道在乱画么?
没人回答。
期待中——
终于有了:“一定他憋急了,很着急很着急,想快点打开门!”
想快点打开门,手就会变长?
居然真有人点头。
在儿童思维中,就是这样,突发时刻身体真的会变化。
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混沌的童稚思维是跨越界限可以自由穿行的,所以不要用逻辑去界定他们,那是成人世界的规则,不属于儿童世界。
但,其实这还不是——最亮的亮点。
哥哥想冲进厕所尿尿,妹妹呢?这次她怎么做?
看图,这次我认为有点难。因为第一眼我没看出来。可是很快我就甘拜下风了:
有人举手:“妹妹站着尿尿!哈哈。”
哈哈哈哈,简直笑得乱套了。
更细心的人有发现:“看,妹妹裙子下面好像有个尿不湿耶,她尿在尿不湿里了!”
简直就是宫西达也的配文。
果然,作者就是这么写的,只换了个词:
妹妹也说“我要‘料料’。”
哈哈,为什么是这两个字——料料?
一片抢答:“简单,因为妹妹年龄小嘛!”
“她发音不标准,只会说料料。”
呃,可是作者是大画家和作家,为什么不写出标准用字“尿尿”呢?
——不真实。妹妹不可能普通话那么好。
——没这个有趣。“料料”错得多有意思,让人乐不可支。
——没这个萌。这声“料料”软哒哒萌得可以,千错万错都原谅了。
对,别忘了开头对宫西达也的介绍,他的绘本风格就是轻松,诙谐,取材日常生活的原生态。
能捕捉到“料料”,真传神也。
人生,只有在说“料料”的年龄才干得出这种傻乎乎的事吧?
小女孩模仿男孩站着撒尿,还尿湿了一包尿不湿。
呵呵,这年龄转瞬即逝。等她会正常发音说“尿尿”,自然就认为不该站着尿,那简直匪夷莫思啦。
人这一辈子,只有在说“料料”的阶段才可以犯匪夷莫思的错误而不引起众怒,只会惹人怜爱和原谅吧。
“料料”像眼睛一样,在这本书中狡慧一眨,亮了这本书。
6
同样的眼睛出现在结尾:
哥哥说:“我走了。”
妹妹也说:“我久了。”
一整本绘本兄妹俩张张大图,唯独这里人物变得很小,小到两个背影,手牵手走远,对话也这么露珠般不能再短。
可你能会心一笑,是不?
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一字足矣。
明明说错了的字,出现在一个恰当位置上,严丝合缝刚刚好。
“我久了。”
想必被她折磨得气恼的哥哥,也忍俊不止没了脾气吧?
宝宝不是装,是真的不会说不会说啊。
7
最后,6、7岁大宝宝们读完,也要写“跟屁虫”了。(为便于阅读,所有拼音都转换成汉字。)
跟屁虫
哥哥做眼操,双手揉眼眶。
妹妹也学哥哥做眼操,可是每每做一会儿眼操吃几下手指,结果口水弄进眼睛里了。
妹妹是个跟屁虫。
(李昕芮)
哥哥做眼操,双手揉眼眶。
妹妹也跟着做眼操,双手揉眼眶,但是妹妹把手揉到鼻子里了,妹妹大哭起来。
妹妹是个跟屁虫。
(蓝钦山)
哥哥做眼操,双手揉眼眶。
妹妹也跟着做眼操,可妹妹吧眼皮给揉痛了,她哭着说:“哥哥坏。”哥哥说:“妹妹是个跟屁虫。”
(吴星星)
哥哥做眼操,双手揉眼眶。
妹妹也做眼操,不过哥哥是闭着眼睛的,妹妹呢,是睁着眼睛做的。
当眼操做完,哥哥说:“哇!好亮啊!”妹妹也说:“哇!好亮啊!”其实她觉得一点也不亮。
妹妹是个跟屁虫。
(隆函漪)
哥哥做眼操,双手揉眼眶。
妹妹也在做眼操,可是她一边做一边啃手指。
妹妹是个跟屁虫。
从小我做什么,妹妹就跟着我做什么。妈妈就说她是个小跟班。
(张子睿——他正好有个双胞胎妹妹)
曾写过的绘本文:
(张子睿——他正好有个双胞胎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