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李小晓的《赶路人》,第一篇《刘清莲的小奇迹》,写一个勤俭节约的母亲,不知不觉想起自己的母亲。
今年的国庆节(阴历八月十二),是母亲三周年忌日,当然,我算洒脱,没有“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我依然吃喝玩乐,肆意挥霍着自己的岁月,但文中的这个“刘清莲”却让我不禁回忆自己的母亲。
母亲很节约,甚至对自己苛刻,自我有记忆起,母亲便是非常节俭之人,她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小时候,家里的餐桌上难得有荤菜,童年,她买得最多的便是油桶鲞,因为这个便宜,母亲过世后,有时和外公聊起母亲,外公总说起“阿大(母亲长女)连豆腐也只买粗豆腐,因为便宜,可以多吃一餐”……
母亲对穿更是根本不在乎,也不是因为没钱,我每年会给母亲不少零花钱,对于衣服,“热”是她最高的标准,款式,面料,她根本不关注,她的棉毛衫永远是破烂不堪的,用她自己的话说,“穿在里面没有人看见”,S常对她说,老娘,我给你买的那些衣服你为什么总是不穿?是不是不喜欢?母亲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买得太好,我舍不得穿,下次可以穿……每听到这个,我总是开母亲玩笑,“老娘,你现在不穿,下次要帮你烧了穿来……”母亲过世后,我们从她的衣柜中找出十来套原封未动的棉毛衫,母亲那些上好的羊绒衫,羊绒大衣也被蛀了洞,大衣外套,好多八九新,甚至原封不动……
母亲离世是因为不治之症,母亲患病,瞒着我们很久,直到瞒不了了才告诉我,我联系医院检查,手术,西医,中医,绍兴,富阳……三年里,母亲总是在不停地帮我算已经花了多少钱了,一次回老家,母亲拿出一个相框,告诉我这是免费上门拍的,下次可以挂在灵堂上,只是这个相框要40元钱(言下之意她含小便宜却挨斩了),我又好气又好笑……
住院其间,谈及公墓,母亲说要和舅妈她一起,买最便宜的,她打听了仿佛只要三千多,说反正死了以后一样的。那次,我没有听她的,给她买了最好的一套独幢“别墅”,把照片给她看,她一个劲地说:“介句个啥要时紧哉,死哉一式样哉个……”问她喜欢不喜欢,她笑着说:“喜欢个,介句个肯定喜欢咯。”
时过境迁,事是人已非,感谢这个“刘清莲”让我再次想起我那节俭一世的母亲,虽然我们已经天各一方。
【老娘,愿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