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今天是周五,聊个有趣的话题。我们正在准备邀请一大波超级个体来我们专栏做客。每次遇到一个嘉宾,我都会问Ta——你怎么看待“机会”这件事?你人生最大转折的一个机会或者机遇是什么?你觉得要抓住机遇,需要什么能力?
【答】 “机会”这个词,很多人听到就两眼放光。今天我来说说我心中的机会和观点。
我理解的机会有三个特征:偶然性、时效性和有利性。偶然性是指多是毫无逾期的突发性,不确定的;时效性是指有时限,逾期无效或利益减弱;而有利性是对抓住机会的人会有像加了光环的附能或者好处。
因为时效性偶然性,导致机会对于大众是稀缺的。因为它的有利性,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也就衍生出“投机者”“机会主义”。
如果看清了这点,我们也许可以更理性看待“机会”这件事:
1. 因为机会是可以附能的,所以是自己抓住机会,不必自大自负;别人成功,也不必妄自菲薄;
2. 机会不可预期,少点机会主义或者投机思想;
3. 机会来临前的准备,也是平时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对自我的提升,包括能力、判断力、决断力等。
我是一个缺乏冒险精神的保守主义,近期最大的一个机会应该就是两年前A股大盘牛市的那次。2014年年中,我正好在自学理财,然后谨慎入市(基金,没入股市,足见保守),巧的就在那时,大盘蹭蹭往上涨,一度涨到5000+。基金当然是怎么买怎么有。然后发现自己神了,一度幻盘算过“我投入基金的总资产到多少就可以财务自由了”。2015年4月后A股扭头下跌,那个时候听了我妈妈的话,也看了连岳老师一篇关于专职股民的文章(再次感恩连岳老师),一方面在6月清了七成的仓,一方面也打消了靠专职投资做到财务自由的念头。运气不错,A股后来一路下挫至2200。而我抱着人生的“第一桶金”小心脏扑通通。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在P2P一个个跑路前从里面小赚并脱身,也再一次深度学习实践更多的金融投资概念。如今我近乎于完全保守地把大部分资产投入指数、债券基金里,专心“投资”自己。
正如吴军老师在这三期关于巴菲特的专题中所说:
工薪阶层,一年十几万的股市回报增值(头部5%),还不如把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不断被提升,每年的回报要远远高于那十几万,或者干脆自己创业,可能成就更大。
至于抓住机遇需要什么能力?我这个案例没什么能力,就是运气。但就其他机会而言,用不依赖机会的心态去深耕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面对可能的机会用保守的心态去冒险,用错过就当玩的心态去试探机会,用赢了就归运气的心态看待成功。
我赞成巴菲特的观点:少犯错误比多几次成功更重要。
by Jac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