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很多时候扮演的角色就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____火眼金睛,何方妖魔鬼怪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你是不是天天时时都在关注孩子没背会的单词,没写完的作业,做错的数学题,不通顺的作文句子,忸怩的姿态,邋遢的外表,出口的谎话,玩不够的游戏……
这些行为让你烦心焦虑,甚至恨自己咋生了个这孩子,咋和自己小时候差的那么远?
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因为你的挑错思维,所以一直看到的都是孩子不好的一面。
换个角度,重新建构,一切都会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什么是重新建构呢?我们基于事情不会只有一个面向,从不同看待事情的眼光,看到当事人的特质优点动机,努力引导他看见事情的其他面向,进而拓展当事人的思考,引发不同的行动。
在台湾很有名的绘本作家畿米的书中,有几张图片表达的含义很符合这样的思考方式:
被响起的闹钟吵醒____表示我还活着;衣服愈来愈紧____表示我吃得很好;一天结束时的肌肉酸痛___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
重新建构,并非只是一味的安慰别人,往好处想,而是需要你带领他慢慢从中领会了解事件有另一层面的所在。
举个例子。当孩子回家跟父母抱怨同学小明不跟他玩时,父母可以先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那么在意小明?和小明一起玩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不跟小明玩的时候孩子会因此获得什么?(例如,多认识其他同学……)
如果孩子一说小明不跟他玩,做父母的立马就说:“不玩就不玩,他也没什么了不起,从明天开始你也不要跟他玩”。孩子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失去了思考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孩子也可能以后不敢再给父母分享他的心事了。
父母在带领孩子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必须先拓展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这样才能带领孩子看见事情的不同面向,而这个过程往往也与无意间拓展了父母许多想法与思考的角度,这样做不但帮助了孩子,也丰富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