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跟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成都是一座我一直想去但又一直没去的城市。没去成的原因种种,最汗颜的因为我凑不够机票钱。
每次提起国内想去旅游的地方,脑子里第一闪过的就是成都。这种压心底的遗憾,在一线城市混久了很容易变成遗忘,直到赵雷的《成都》出现。
《成都》这首歌其实蛮早的了,去年10月份发行,火遍大街小巷。尤其是那种文艺小清新的club,桂林,大理这种旅游地更不用说,巷子里嗑瓜子的大爷大妈应该都会哼。深圳放得最多的地方是音乐餐厅,吧台上的驻场歌手,十个有九个唱过《成都》。
赵雷于我一直是人红歌不红,《成都》我老早就听过了,来个旋律也能跟着哼,但一直叫不出这歌的名字。赵雷这名字偶尔听闻,记忆中提起也只是擦边球地闪过“是不是那个跟《南山南》差不多的民谣歌手?皮肤蛮粗糙的那个?”对了,他有一首歌在我这可是神曲——《画》,歌词朗朗上口: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真的,洗澡的时候唱,特别带劲,喷头就是话筒,镜子就是荧幕,整个卫生间就是你舞台,你,就是鸡年歌神!高潮部分能唱得“屌朝天”。
赵雷终究是火了,你可以不喜欢听民谣,但你不能否定民谣的受众群体还是很大的。就像掏粪男孩一样,惹不起,否则分分钟七大姑八大姨就杀过来。我对民谣不感冒,也不是文艺青年,想去成都并不是为了去小酒馆,也不想逛文殊院,只是单纯地想去吃小吃,但我看《我是歌手》的时候被赵雷唱感动了。感动不是因为旋律多好听,而是.....
接地气的词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小时候读古诗老师总会强行灌输官方理解给我们,但谁都不是鲁迅,谁都不会理解鲁迅当时的想法。我不是赵雷,我不懂他当时写这首词是什么意境。我理解的“眼泪”是因为自己的自私辜负了别人姑娘而流,我的“依依不舍”除了你的温柔,还有整座成都。我喜欢自由,也喜欢你,如果让我在两者之间做选择,我会很为难,很挣扎,就算是《成都》也无法表达这种郁结。
质朴的乐器
《我是歌手》舞台上,赵雷的伴奏乐器是钢琴,吉他和笛子,全是不含杂质的纯朴乐器。中国乐器吹出来的《成都》在舞台上掀起了一股浓浓的情怀。听腻了狮子团的飙高音,忍够了张杰的尴尬rap,赵雷的出场无疑是那晚舞台上的清流。最后小女孩的童音一起,观众席各种内牛满面。很多歌手都用过小孩子当伴唱,周杰伦的《外婆》,还有一首我很喜欢但不确定是不是他唱的《深蓝色的情书》(又名《夏天的味道》)。小孩子是这世上最纯真的天使,奶音一出来,整个人都要融化了。
赵雷本人
原来赵雷是个北京爷们,加分!虽然他看起来有我老家那边村上的土表哥气质,但北京人的实在和不修边幅在他身上表现得透透的。听他私底下说话的调调是那种很低沉的磁声,这不就是现在迷妹最喜欢的那种纯爷们男声么?
想给别人加深第一印象的最快途径就是通过眼睛,想看透一个人,眼神是最快的方式。一个人无论经历多少沧桑,最终变成个什么样子,眼神是骗不了的。赵雷的眼神很坚定,表达很有逻辑,说出的每句话都是过脑的。他很想表达自己对整首歌的情感,无奈情感这东西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道清楚呢,懂得人自然懂,一个眼神知你我。
赵雷只是我们了解民谣的一个视角,有人听赵雷会拍大腿——“我了个草这才是民谣嘛!”有人听赵雷会抹泪——“回忆是思念的愁。”有人听赵雷会羡慕——”灶炉与柴火、绿岭和清波,母亲安详的姿势是最幸福的日子。
归属感,赵雷能唱出那么多人的共鸣,仅仅因为他去了成都两个星期写出的歌吗?显然不是,打动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一直在寻找某种归属感,那种感觉不仅仅是落叶归根的思乡情结,更是不忘初心的坚定。摇滚能让人麻痹、释放。民谣恰恰是冬天澡堂子里的一盆冷水,泼得那叫一个清醒,纸醉金迷的时候拉自己一把,恍然觉醒“噢!我只是城市里 一个平凡的年轻人,灯红酒绿与我无关,穷奢极欲与我无关,灯光熄灭,我只是我。明天太阳升起,我依旧要努力前行。
赵雷只能给你5分钟的归属感,不能陪你一辈子。你得找到那个人,住进他心里,让他温暖你,给你依靠,那个人,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