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焦点网络高级一期 洛阳(19.1.9)春雪原创分享第733天
“老师,你直接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吧?”
每次看到微信里家长的这种要求,我都想到家长那种焦虑的神情。
“多和孩子沟通”……
很想对这样的家长有更多实质性的帮助,但我非常的清楚,除非这位家长真正的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哪些做法有效,哪些做法是无效的,并停止无效做法,继续有效做法,孩子才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不是不想给出更多的建议,是因为真的给不出来。每一个家庭都有每一个家庭的特点,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现在的状态,都是这个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里父母或者其他重要抚养人互动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什么样一种状况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
家长们也很不容易,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进行早教,挑选幼儿园。想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小学,一所好的初中,为此愿意花大把的金钱和大把的时间,而且无怨无悔。可是又有多少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不只是有一个好的成绩。
在咨询中常常遇到厌学甚至辍学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在出现这样严重问题之前,已经早就有一些迹象,但是家长们却看不到。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只要孩子每天到学校上学,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看到一种说法:养孩子要像养植物。
无论是养花还是养草,要想养好,都必须了解这些花草的习性,然后顺应其习性,该浇水还是该施肥;浇水的多与少,适合什么肥料?这些都不能凭着我们的喜好为之。“花多是被爱死的”。很多家里边养的花养一段时间死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浇水太多。给花浇水,目的一定是希望花儿长得好,是出于“爱”,可你养的这种花其实是喜干的,你的爱对他恰恰是伤害。
多好的比喻!如果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多了解孩子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而不是拿我们认为的该有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我们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可能会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