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的家
—— 孙原村焦群海
史料记载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刘煦《旧唐书》载“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耀州志》记载:“孙家塬即真人(孙思邈)籍里,在太元洞(药王山北洞)东北八里,今无人。真人故里即孙家塬,土人就其宅作真人祠。真人故里石碑和真人故里匾尚存于孙家塬村中。”(图1)
清康熙十年(1671),《唐 敕封孙真人故宅》碑记“真人讳思邈,生于后周,少而神翼。隋文帝唐太宗屡诏不仕,仙攀五台山。子讳行,凤阁侍郎。孙讳溥,萧县丞,俱华原人,世居此村。孙家塬迄今古墓尚存” 。(图2)
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真人祠碑记》“吾乡—真人故居也。昔人曾得铁瓢、药器於土室中,故就其地而建之祠。祠之南有坟墓在焉。而祠式临其上,则其望故跡而兴祀事者,诚有汝世不忘之意焉!”(图3)
清同治十一年(1872)《孙真人先茔碑记》中,“真人生于周宣帝时,而此茔乃宣帝以前有。千百年之高冢古墓,其宗派源流荒远难稽,而要皆孙真人之先茔也。”
上世纪70年代,药王山文管所研究员王明皋在《孙思邈故里孙家塬记》中叙述:“位于陝西省耀县东北七公里的孙家塬村,是我国唐代伟大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的故里。据传,孙家塬在历史上雨水充沛,树木藏密,盛产粮棉……古城老堡子,在孙家塬的东北约一里许……硷畔,地旁,仍可拣到汉代断瓦残片,足见其历史久远。村中老人们说,孙思邈就诞生此处,并随父母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共和国五十一年(2000),陝西孙思邈研究会张光溥先生所编《古今中外评赞孙思邈》写到:“孙思邈,陕西耀县(古京兆华原)孙家原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历经北周、隋、唐(初唐)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逝世,享年一百四十又一,是一位再度古稀之年的寿星。”
上述史料已说明:“药王孙思邈是陝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孙原镇孙原村人,孙原村里的真人祠就建在药王当年家宅原址上。”
当年药王的家是个啥样子?位置于孙原村哪一处?占地有多大?房舍有哪些?需得与世人共同了解。
药王自述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择地第一:山林深远,固是佳境,独往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亩,平坦处便可构居。若有人功,可至二十亩,更不得广。广则营为关心,或似产业,尤为烦也。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
缔创第二:看地形向背,择取好处,立一正屋三间。内后牵,其前梁稍长,柱令稍高。椽上著栈,栈上著三四寸泥,泥令平,等干即以瓦盖之。四面筑墙,不然堑垒,务令厚密,泥饰如法。须断风隙,拆缝门窗,依常法开后门。若无瓦,草盖令厚二尺,则冬温夏凉。于檐前西间作一格子房以待客。客至引坐,勿令入寢室及见药房,恐外来者有秽气损人坏药故也。若院外置一客位最佳。堂后立屋两间,每间为一房,修泥一准正堂,门令牢固。一房著药,药房更造一立柜高脚为之,天阴雾气,柜下安少火,江北则不须火也。一房著药器,地上安厚板,板上安之,著地土气恐损。正屋东去十步造屋三间,修饰准上。二间作厨,北头一间作库。库内东墙施一棚,两层,高八尺,长一丈,阔四尺,以安食物。必不近正屋,近正屋则恐烟气及人,兼虑火烛,尤宜防慎。于厨东作屋二间,弟子家人寝处。于正屋西北,立屋二间,通之,前作格子,充料理晒曝药物,以篱院隔之。又于正屋后三十步外立屋二间,椽梁长壮,柱高间阔,以安药炉。更以篱院隔之,外人不可至也。西屋之南立屋一间,引檐中隔著门,安功德,充念诵入静之处。中门外水作一池,可半亩余,深三尺,水常令满,种芰荷菱芡,绕池岸种甘菊,既堪采食,兼可悦目怡闲也。
药王所有的著作都是在自己亲身实践后而确立的。《千金翼方》卷十四《退居》一文中的“择地、缔创”两章节,正是药王当年亲自选址、规划、建造的自己的家。孙原村真人祠所在地,其地貌特征、建筑规模、房舍布局、周边环境与书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孙原村的地貌
孙原村的地形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从村东北高圪瘩顺势而下,经坳里、北岭、东岭、西岭至鱼儿岭,象一条硕大游摆的鲤鱼脊背,与涧沟南岸依次而上的宝鉴山、锦屏山、将军山,形成了一张阴阳平衡的双鱼图,孙原村恰好坐落在阳面的鱼眼里,涧沟对岸东南方的惠原村刚好坐落在阴面鱼眼里,天人合一,如此完美(图4)。
历史上孙家塬是一个雨水充沛,树木藏密,盛产粮棉,规模较大的村子。四周山岗水长,涧沟溪流不断。而村舍座落在北岭、东西岭、椿树岭、魚儿岭的环抱中。背山临水,左右映带,岗阜形胜,实乃宜居之佳境。从南北朝时期孙家塬旧堡子遗址,以及上世纪50年代,孙塬村在修北城壕西路时,出土的陶罐,刻有“汉·高后·丙辰”字样,即吕雉三年(公元前185)来推考,这个村子早在秦汉时就有人群居住,且是一块文明富庶的风水宝地。
药王家的位置
在孙家塬这一块风水宝地上。药王的家有两次变迁。一是药王诞生地南北朝时期,二是北周末隋朝初期间(图5)。
南北朝时期,孙家塬堡子建在村东沟的南端朝天嘴上。西魏大统七年(541)孙思邈就诞生在那里。旧堡子东南西三面临沟,依坡而下,筑成五层窑洞也有厦房,只有北边城墙。城墙高两丈余,长三十丈,延伸到东西两侧沟边。北城墙外有十丈宽的城壕与塬畔连接,易守难攻,是两晋南北朝战乱时期特有的选址。为了生活和孩子求学方便,孙思邈的父亲孙孝冰主事,在北城壕东北沟湾向阳处,打成三孔窑洞住人,又在两侧各打一小窑洞,储放杂物。中间窑洞顶端有通风孔,能调节溫度与湿度,冬暖夏凉,环境适爽。幼年的孙思邈随家人已搬入这里。(1975年天津中医学院教授一行来孙塬村考查,村民焦印才、蔡德宽、张汉云、焦生功带路见证)(图6)。
孙思邈成年后行医治病、悬壶济世,往来于沟东旧宅很不方便,加之窑舍条件所限,难以开展药术研究。为了适应医药科研事业的发展,为自己、家人、弟子开劈更多的空间,孙思邈亲自选址,规划,主持建造,于北周建德年间完成包括洗药池在内的全部工程,并从旧堡子迁入自己满意的新家(今真人祠所在地)。
隋朝初期,孙家塬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于堡子东北部,药王的家位于城堡外西南方,新宅占地三亩多,东南西都是孙家塬最平整的良田沃土。既不“独往则多阻”,也避开“数人则喧杂”的干挠。真乃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图7)
药王家的布局
药王家的平面图(图8)
正屋三间。西屋诊断室,中屋办公室,东屋寝室。
储药房二间。西屋药器房,东屋药厨房。
灶房三间。南边厨房二间,北边食品库一间。
弟子家人宿舍二间。
晒药房二间,晒药场。
烤药炉二间,制药场。
安功修炼房一间。
东门房三小间。
洗药池。
草药园
初具规模的新家,让孙思邈的医药科研事业长足发展,也让他医疗技术远近闻名,更让他大医精诚的美德天下传颂。于是就有了隋文帝唐太宗屡诏不仕,隐居太白峨嵋,拯危救衰,降龙伏虎,仙攀五台山等,后来发生的许多感动世人的故事。
药王大殿中门外的药王老池,占地六分六厘,刚好与药王自述“中门外水作一池,可半亩余” 面积相等。每年雨季,水从村东北高圪瘩处汇集,沿官路顺烟筒沟而下,流经五华里,在村口古槐前急转一个大湾,甩掉浮游物和料浆石,再向南缓缓流入药王老池。药王老池的水蓄满后会自动溢出,向东流入东大老池。因而,药王对自己开挖的洗药池精美的赞述:“深三尺,水常令满,种芰荷菱芡,绕池岸种甘菊,既堪采食,兼可悦目怡闲也。”是完全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的。
药王老池是当年孙思邈亲自开挖的洗药池原址,一千多年来,禁止牲畜、家禽、小孩进入,所蓄之水清澈干净卫生,供村民生活用水。村民食饮能健康长寿。东大老池所蓄之水有岸边诸佛保佑,牲口饮用能体壮力强,村妇洗衣能速脱污。因而药王老池、东大老池千年来一直得到村民的重点保护(图9)。
真人祠的由来
孙原村真人祠里的药王大殿,就建在当年药王家正屋三间的原址上(图11)。
唐永淳元年(682)农历二月十五日,高寿141岁的药王孙思邈在孙家塬老家仙逝。药王去世、震惊朝野,举国上下,凭吊月余。三月十六日,尊药王遗嘱,儿孙们将他薄葬在“孙氏先茔父母之侧”。三周年过后,每年二月十五日,药王的子孙都要在药王的家里三间正屋举行“忌辰”活动,缅怀先圣。忌辰活动到唐禧宗元和二年(882)后,药王的后裔们顺天意、应民心,把二月十五药王“忌辰” 日与传统的二月二日“龙抬头节”有机结合,并把药王的家里三间正屋改成三间祠堂,开始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从五代过渡到宋代,前往孙家塬参加“二月二” 祭祀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药王家里原有的三间正屋所改的祠堂接纳不暇,且一天的祭祀活动时间太短、难以满足世人对药王崇拜之心愿。为张大规模,诚绍天下,药王的后裔们“就其地而建之祠”,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在药王家正屋三间的原址上,重新建成宏伟庄严的三间“药王大殿”, 举行三天盛大的纪念仪式。从二月初一开始,公祭药王,唱戏耍社火,进行民俗文化活动,到二月初三结束,形成了一年一度丰富多彩的孙家塬“二月二药王庙会”。 元代前后,药王大殿两侧增建左祠马王、右祠土神,变成五间大殿。明代后又增建圣母殿,西汤房,东门增宽加高,门楼变成两层。这就是真人祠的由来(图10)。
药王—孙原村的村魂
一千多年来,真人祠香火不断,成了天下芸芸众生拜药王,祈幸福,求安康,弘扬药王高尚医德医朮,发展中华儿女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做人道德水准的圣洁殿堂。从唐代至今,药王孙思邈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世人敬仰,让天下模拜,更深深的影响和启示着孙家塬这块土地上的村民。
药王孙思邈的生平遗迹,给这块土地上的村民带来无限的荣耀,带来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也带来人生宏伟的奋斗目标和做人处事的准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村民,不仅形成敬仰药王,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勤劳朴实、诚信重义,文明健康、同心同德的村风,而且用忠诚和智慧、用生命和汗水,自觉地保护着药王生平的遗迹和文物,自觉地茸修和建设着这些文物古迹,自觉热情地宣传着这些文物古迹,自觉积极地传承着这些文物古迹。
为了让子孙后代以及来孙家塬拜竭药王的游人,牢牢记住:这里就是药王孙思邈诞生的地方,这里就是药王孙思邈的家,自宋、金、元、明到清初,七百余年间,真人祠“修复已经数四”;自大清1751年到共和国1992年二百余年间,真人祠大型“修葺扩建也有四次”。 而每一次修建的目的,都是“以绍往古而垂永久者、让真人之风徵流传万世”, 让“ 祠茔圣地拜竭,箫鼓长春”。
因为孙原村民深深地知道,保护和茸修药王生平的遗迹,就是为子孙种福种德,更是自己人生最大的责任和人生最高的目标,因而,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自觉地为药王修庙、唱戏、过会、上坟……在子孙后代心目中,树起了孙原村那永不沒灭的村魂。
尽管药王当年家宅原貌荡然不在,但从史枓记载与药王自述来考证,从孙原村地形地貌特征来分析,从真人祠在孙原村所处的位置来研究,从民间千年来一直传说来挖掘,我们肯定地说:“药王的家就是在孙原村真人祠原址上。”
2014年立冬初稿
2015年夏至完成
2016年春分再改
参考资料:《旧唐书》《千金翼方》《耀州志》《药王故里碑文》
附图11张
(图1)真人故里石匾 (图6)南北朝旧堡子
(图2 )村口石碑 (图7 )药王的家彩图
(图3 )药王庙石碑 (图8)药王家平面图
(图4)孙家塬座标图 (图9)明清村貌简图
(图5)药王家的位置 (图10)孙原村真人祠
(图11)药王大殿
(图1)真人故里石匾
(图2 )孙原村口石碑
(图3 )药王庙石碑
(图4)孙家塬座标图
(图5)药王家的位置
(图6)南北朝时孙家塬旧堡子
(图7)药王的家彩图
(图8)药王家平面图
(图10)孙原村真人祠
宋代所固的药王老池
(图9)明清村貌简图
(图10)孙原村真人祠
(图10)孙原村真人祠
千年香火
拜药王、祈平安、求健康
(图3 )药王庙石碑
(图11)药王大殿
(图7)药王的家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