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书写《金秋赏菊》开始,得到大家的厚爱与鼓励,深感自己文笔的稚嫩,愧对高评,于是,边悦读边练习,带着朋友的激励,带着文友的爱,长长短短写了六十来篇。感觉自己好幸运,认识了众多师长,感谢他们的呵护鼓励!他们的精评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前行的动力!
李木生老师是有名的散文家,他不惜笔墨对我的小文评价:鹿晓兰的这棵石榴树写得好,朴实曲折生动有味,树与人与事纠纠葛葛,如一条小溪婉转行走。文字新鲜,活泼,虽仍有套话,却不失生活的脉搏——
婆婆踟蹰着,门前的石榴树下徘徊着,仰头望着干枯的枝桠,疼惜的表情溢于言表,“我们走了,这棵石榴树看家了”原来舍不得离开这棵石榴树!还有几颗石榴悬在树的顶端,左一下,右一下的摇晃着,好像摇晃着婆婆颤微的心,摘下的一个个石榴还很鲜美,已经装上车,这棵石榴树怎么带走呢?它守候着院子的落寞。
写作最喜勤奋,但最忌仓促。要深思熟虑,不要讲求量,任何时候都要以质为先为唯一。祝福你晓兰,你的勤奋与对事物的新鲜感值得我学习。写了以上的话,既是给你,也是与大家共勉!
刘亮老师文学爱好者,他真诚评价文友的作品,对我的作品评价多次:拜读鹿晓兰老师的樱花散文,感人肺腑。写花其实更多的是寄托自己的情思,或怀人或忆远,总是表达不同的情愫。这篇散文只所以那么打动人,还是作者的感情真挚。作品首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而且写人也写出了特点,这就让人记住了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在困难时候与人保持距离感的人。人的情操动人,作者的怀念之情感人。[微笑]
读《父亲的手》,被作家对自己父亲的深情打动,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都有共鸣,这双手极具象征意味,一双手拖起一个家,手的颂歌就是对劳动的颂歌。 鹿晓兰老师作品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活气息浓郁,以女性独特细腻的眼光,以她对自然生活的迥异与别人的审美,去发掘人性的美。 在这一段时间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她不断的求索与努力,勤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在她心里始终有一种朴素善良的情怀,所以生活中的极其细微的场景被她描写的曲折细腻深情,让人倍感温暖,我相信这是心中对人有爱和同情才会在笔端流露出这样的情感。
可见刘老师怀着赤诚之心,他不愧为评论高手,我写的真不如他评语好!
新的一年见林哥赠诗作一首,满满的关爱与诚恳指引,让我幸福无比。
岁末赠小妹
祛除浮躁,静心读书。深思熟虑,慎重着笔。文不在多,力求精品。不为名累,潜心修为。
文章行文,要结构严谨,语言自然贴切,段落转换浑然天成。好的散文恐怕既不能停留在对表象的描绘多么穷形尽相,也不能重复老的题旨,只在外部特征上作“现代状”。或空讲所谓现代性,重要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血脉连结,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密契无间,从而给当代人以人生或生命的启悟。
张强老师诗歌、散文唯美,独到的文笔,那份静,那份对村庄的热爱,震撼我心,对我的小文评价:大作已拜读,情感很充沛,行文也很流畅,本身没有可修改的地方。至于最后一段要不要,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看法,你喜欢就留着,你不喜欢就去掉。你本身语言运用能力还是不错的,可能由于刚刚写的缘故,感觉没有写出精品,没有写到位,要弥补的话就是向大家借鉴,多读大家作品。所以一篇文章写出来了,不用听别人的意见,因为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不会多么高屋建瓴。写自己的文章,让别人去说吧。一个作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一个作家在写作时他就是王。一个作者也一样!
高作刚老师对《撒落一地的橘子》作诗一首,诗比文美。他留言鼓励:晓兰老师用心用情的文字!有了内心的温暖,还有对文字的热爱,谦诚以学,不断进取,笔之所及都是美和向善,即便不问岁月,岁月也会馈赠了晓兰老师满满的收获和惊喜!静静的花儿,却有独世的芳香!祝福晓兰老师,也向晓兰老师学习!!
散文秘书长陈红老师留言:你的文字透着你的心,灵动而真实。你,你的家人,真是让人羡慕!
你拥有着滋生文学的土壤,未来的文学之路会越走越好!祝福你!也捎上我对老母亲的祝福!
编辑兼记者刘利民老师寄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心灵,这是散文正途。至于语言,惟有多写,方可自如。慢慢来吧。心灵走出去了,眼晴走出去了,生活也就跟着走出了。好。坚持下去,写着写着,收获的惊喜,会越来越多。
请教市作协张建鲁主席,我说生活圈小,多数篇章书写家人,他回复到:亲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主编周中祥老师指教说:写作没有捷径,惟有多读多练!
感谢王伟老师、耿清瑞老师、张呈明老师,宪玲姐、平安姐、刘真姐等好多文友师长不一一列举了,感谢胡保玲老师、王建华老师、郭玉老师倾情朗诵小文,并给与鼓励!高中老师谢寅华老师、永秋同学,单位同事也不断鼓励支持我,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感谢有你们!感谢对我关注、点赞、分享支持的好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让我们同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