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旅居美国的两只大熊猫“美轮”和“美奂”搭乘航班从美国亚特兰大飞抵家乡成都。哈哈,又有两个大宝贝儿回家了。作为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可谓是国内萌物不二选。中国国宝、憨态可掬、人见人爱,这些词仿佛就是为它而造的。
也许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要运回来?这是因为,根据中美双方熊猫租赁协议的规定,租给外方的熊猫如果在国外生育,在国外出生的大熊猫应在4岁左右回到中国,所以两个大宝贝才期满回家。
有一个疑问相信大家都曾经有想过:为什么熊猫只在中国才有呢?这就要说到熊猫的来历:熊猫其实是像猫的熊,而不是像熊的猫,所以它的祖先是熊。在两千多万年以前,由于地球气候变暖,有一些熊可能因为怕冷的原因而南迁,走到了秦岭一带,那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气候特征既像南方又像北方。那里纬度虽然比较高,但又生长着只有低纬度地区才长的一种植物,这就是竹子。
我们已经知道熊猫是熊进化而来的,熊是食肉动物,有可以处理肉类的消化系统。按理说,它们应该是首选肉食才对。但是,这些熊来到这里,面对这一大片竹海,就“乱竹渐入迷熊眼”了,一纵身,投向了竹子的怀抱。在长期的竹海生活中,它们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导致它们无法感知肉类和其他高蛋白食物的鲜美味道,于是只对竹子垂涎三尺。所以大熊猫就是长了吃荤的胃,却只有吃素的心了。
它们的生活习性就此发生了改变。首先因为竹子吃不完,所以就干脆只吃竹子,其他的都不吃。其次,冬天也有竹子,所以干脆不用冬眠,饿了就随时吃。所以,正是熊迁居到中国这块有无穷无尽的竹子的地方,才形成了今天大熊猫这样一个物种。
通常,我们一想到熊猫,也就同时想到了竹子,他们之间这种跨物种的缘分,已经深深地把他们的命运绑定在了一起。这就引发我们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熊猫只吃竹子就可以生存下来呢?按照我们的理解,只吃一种食物,一定会营养不良,况且竹子是高纤维食物,能量很低,但大熊猫能长的如此虎背熊腰,不是很不科学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两方面看:
一、熊猫
为了完成自己素食主义的决心,熊猫依靠了多吃、不动和细菌三大绝招,才把吃素进行到底。
多吃:竹子是很难被消化,营养和能量含量也很低,所以大熊猫必须吞食很多来保证生存。虽然竹子只有17%能被大熊猫吸收,但一天之中,熊猫要用16个小时吃竹子,成年熊猫要吃18公斤的竹子,靠量取胜!
不动:为了保存能量,熊猫每天都极少消耗自己的体能,其程度跟出了名的懒的三趾树懒有得一拼,而这得益于它极少的运动量和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据观察,野生大熊猫每天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休息,每个小时只行动大约65英尺(20米),我们平时看到的大熊猫,也基本都是坐在一个地方,一直津津有味的咀嚼竹子,很少看到它有走动。另外熊猫拥有非常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这很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而甲状腺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包括能源的使用,所以这使得熊猫的新陈代谢非常慢。
细菌:研究发现,大熊猫缺乏可以表达出任何已知的可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也就是说,大熊猫凭借自己的能力并不能消化竹子,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没错,就是利用肠内的细菌,一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熊猫正是凭借肠道里的这些小帮手,才完成了对竹子的消化。虽然真正能消化的量不多,但人家熊猫吃的多呀。这个账,熊猫算的是清清楚楚的。
二、竹子
我们知道,竹子主要是纤维素,熊猫依靠肠内微生物从中获得能量。除此之外,熊猫还可以从竹子那获取更多的东西。
春天到来时,熊猫是不食用木竹竹叶的,它们会转而食用它的竹笋,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对熊猫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美味。当这种竹笋老化,营养流失,熊猫们就迁移到高海拔地区食用另一种竹子——箭竹的竹笋,它同样富含这些营养。到了7月中旬,它们再次改变食性,这一次它们改吃箭竹的叶子,而这里面富含钙质。在8月中旬,雌性返回低海拔地区分娩,重新食用木竹的竹叶。
熊猫正是依靠竹子的生长状态,在一年中不断变换饮食模式,来基本维持他所需的营养水平的。
思考
看完上面的叙述,不知道是不是让你get到了很多新知识。这也引发了一个思考,我们人类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