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纪里,我不想做一个只会回家的孩子。或许像洛枳一样,她觉得距离真正思乡的年纪还很远。虽说少年老成,可对过去的怀念和怅惘依旧带着青春张扬的标签,只是偏要伪装出一副深沉的样子。她还是向往远方,还是不懂得深切的思念。
毕竟,到太原上学将近两年,却只认识了柳巷、万达等娱乐场所。而我所向往的,确是那些自然的、古朴的风景,总觉得它们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气息。或许大家闲暇时,总喜欢去娱乐场所看看电影、品品美食、逛逛街。而对于我这个非吃货还懒得精挑细选的人来讲,或许那些娱乐场所只需要满足物质的需求即可,经常去也找不到更多的意义。所以,每次去超市或者逛街,我都是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直奔目的地,拿上商品付了款就走。我更想要的是走过不同的风景。然而,适应了甚至偶尔喜欢或者沉醉于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逛超市,却还未去学着一个人短途旅行。毕竟,志同道合的人或许只在学习上,或许只在美食上,而一个完全志同道合的人少之又少。说白了,志同道合是有共同的需求,而这种志同道合一不小心就会转身。
没有勇气去尝试一个人短途旅行,那就暂且搁置。毕竟,开学以后,泡图书馆的愿望总在持续两三个星期后被无奈打破。开学后准备计算机二级考试,二级之后,又要准备六月份的英语六级考试。很多时候,去图书馆也是自习。于是,我带着写好人物专访的初稿、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走到图书馆四层。找好座位后,便去脑袋中特意牢固记忆的书架上找了两本采访与写作指导书,偶然看到畅销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也顺便带上。
根据指导书,我从人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征的方法以及小标题等方面作了修改。之前不会用的素材也恰到好处地运用起来。改完稿,发给在外浪的副部(此处心疼自己5秒),注明了自己觉得写得不够充分的地方,以及还需要作修改的话,其它的想法。我便带着好奇心读起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说实话,最初,我是没有对它抱有多大期望的。读《谁的青春不迷茫》时,我并没有被深深吸引,以至于最后草草读完。再加上,我本身觉得这本书的题目是否太过煽情或者说甚至于矫情。就像有的人明明没有很难受,却偏偏要不断地煽动自己,然后越陷越深,以至于挤出了眼泪。或许,是因为"孤独"和"败"这两个词让我对它有这样的印象吧。因为个人一直没有想过文中称作的"孤独"就是孤独。一直以来,都以为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是一种独立。不喜欢"败"是因为我不知道"败"和孤独可以扯上什么关系。直到我读到最后"孤独的谜底即是:真正的投入是孤独的,真正的爱是孤独的。设若有一天你真正地理解了这种孤独,那你所有的拥有和放弃,无所谓成败,其实业已光荣。"其实"虽败犹荣"中的"虽败"指的是即使失败,那么这里就包含了成功和失败两层含义。真正的投入真正的喜欢其实是需要孤独的,因为它是一种宁静,让你静静品味那种内心的感觉。当然,只是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不喜欢"败"更因为老爸总说自己一生是"失败"的。我总反驳他,您知道"失败"俩字儿是啥意思吗?老爸总是"没有干下事务"。我总会对老爸说,一辈子,为家人为目标一直在奋斗,这就是成功的。老爸虽然也渐渐转变了想法,但直到有一天又说"没能帮儿子安排好未来的道路,不能帮女儿未来找一份好工作。"此时,手机屏幕另一边的我早已又不解又恼又心疼,一个人流着泪。(本宝可是轻易不流泪的,毕竟多数事都不是事儿。)还拒绝了老爸要视频的请求,之后,便有了微博上那一句"被捧到手心里到难过,老爸想自己的时候,就像个孩子"。直到我读到"你不好了,他们会失落。他们会用尽全力保护你。你好了,他们也会失落,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保护不了你了。你好不好,他们都会失落。我们从孩子变成了一个自己掌握命运的人,不再如当年一样任何事都依附于他们,这种感觉也许有一天我们成为父母时才会理解",我才读懂了老爸的心情,读懂了他不曾言语的内心孤独的角落。其实,到最后,还是想说,我所理解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或许带有强大的主观性,毕竟这也是我一直的观点)就是说我们要向前,无论有人相伴还是独自一人,都可以享受沿途的风景。当你真正开始享受沿途的时候,和谁一起以及结果是成是败都已经不重要了,你所拥有的是心里满满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带来的富足和喜悦。
不想在这个年纪里做一个只会回家的孩子,毕竟我还有那么多事要去做,毕竟我的灵魂还需要充实,毕竟要到达远方还需要那么多软实力。毕竟回家多半是因为别人都回家,只是想吃妈妈做的饭,只是想念家里的大床……诸如此类的原因。就让那思念的感觉再浓一点,再深沉一点,到那时,再踏上回家路。
现在,在这个年纪,只想说,祝你一路有人同行,独自一人也能向前。愿你独立自由理解温暖。(我想重品一次《谁的青春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