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交了一篇作业《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减重、化妆、看书、看综艺——一个都不能少》,写的时候状态特别好,是在纸上用笔一个字一个字流畅地写出来的,感觉书写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思想和文字形成的速度,我想那就是创作时比较顺畅比较爽的感觉吧!一气呵成,用时极短,远超1000字,而且还用上了二美老师分享的技能,提问式写作,清晰的1、2、3步等等,感觉就是自己这一个月写作活动的圆满的一个小总结,代表着此时的思想和技巧的最高点。
写完了,还令自己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因为在没有写这往篇文章时,我自己的感觉是我做不完这些事情,特别是书是没有时间看的,但经过我的盘点和计算,实际每晚我是有1小时的看书时间的,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也正是印证了写作、盘点是可以使人生更清晰的。
交了作业后,这篇文章得到比以往都多的喜欢,说明在某些地方打动了大家,可能内容、可能主题引起了共鸣。
以上,可以证明,当自己思如泉涌,享受着创作的快乐的时候,同时也能达到外在的目标,引起大家的共鸣,获得除自己之外的认可。
本来文末是说,一个月后再来盘点,但今天却忍不住要说说实践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首先,周二早上,一切正常。下午和同事谈工作,结果就晚到家30分钟,发现自己的计划做得太满了,完全没给意外留出时间;于是我立刻决定晚饭吃得简单些,这样也可以在平常运动的时间正常开始。于是一切又回到正轨,但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要我回家送东西,不情不愿地结束了刚刚开始的运动,等从妈妈家回来时,已经是运动应该结束的时间了。于是告诉自己就当是休息日吧,本来运动也是需要一周休一天的。此时,已经没有完成时间表,心情比较烦躁。
按照计划表,接下来的时间就应该看书。可是想到周三要交的作业是听课笔记,有些内容还不熟悉,如果不提前来做功课的话,周三早上是不会在规定的1小时内完成作业的。于是,从看书改为听课。
如上,周二就完全没有遵守计划表,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也证明这样的计划表是过于理想化的,完全没有考虑实际的损耗,不是一个可执行的计划表。如果一定要执行,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但却没有办法当成长年的计划,并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周三一早,按时起床,听课笔记写得非常困难,发现输入和输出花费的精力是不一样的,经常要重听以便确认是否准确。最后,因为规定做饭吃饭时间就要到了,于是不情不愿地迅速结了个尾,还是很有改进的空间。确实,这篇文章发出去后少有关注,我想,这种创作在过程就没有给自己带来享受,也同样不会带给读者享受,那么唯一的功能就是完成作业,为写作业而写作业,这是我的目标吗?
周三下午和同事谈工作的时候,从一个逻辑起点推论出了一个让我非常厌恶和不安的结论,当时就觉得情绪很不好,直到下班都陷入了这个状态。下班回家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带家里钥匙,所幸还有备用钥匙。
一直在思考自己情绪如此变化的原因,想到,这种惶恐和害怕也有一部分其实是来源于定作的,今天写完就愁明天的,因为没有余粮(稿),所以总是处于一种担心写不出来的状态,又因为实际对自己是有进一步要求的,但却没有做到,所以开始焦虑。但这种焦虑来得比自己相像中严重。
于是昨晚用了很久的时间在问自己,既然写作已经让我不快乐了,那么我要不要先停一下。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我喜欢现在的我,我不会浪费生命去悔恨过往,也不会将来而忧虑"
这是我的初心,我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但不是速成。我要享受事情本身,而不是为了炫耀结果。调整自己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保持早上交作业的习惯。
但是内容基本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写好,这样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享受写作的过程,而不会因为担心写不完而焦虑或因为时间不够而草率结束。要保证自己写时是满意的,早上基本做的是整理和润色的工作。
其次,把时间表放轻松。
时间表上列的都是我的目标,但其实是没有明确时间截点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是,做到并使之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自然而然,比如减重,我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减到多少斤。但我很享受每天的锻炼时间,锻炼让我满怀欣喜,不锻炼反而让我坐立不安。所以,我也不必规定好几点几点做什么,我只要告诉自己这一周要做的目标,然后自主的安排时间完成就好。
再次,为长目标做准备,循序渐进
比如写作,第二期的目标是要有清晰的逻辑,但现在还做不到,于是就焦虑了。
那么,如何做到呢。告诉自己,这不是一个今天立下,明天就可能完成的目标,但肯定会完成,不必焦虑。
找到符合要求的办法,比如宁曾的文章《眼皮打架还能日更1000字的方法》,按此去做,坚持下去,因为这也需要时间。
最后,经常复盘。
盘点有助于厘清现状,解决自己容易焦虑的情绪性问题。
写完,hap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