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说“死亡是人生最盛大的节日”,而丧礼则是这个节日的曲目。 初六回老家,参加了称呼“二奶奶”的老人的丧礼。见闻颇多,很多感慨,左思右想,还是写一写吧。
二奶奶享年94岁,算是高寿了,不过她的母亲走时99岁,所以老家的人都说“她还是没活过老太太”,不知道这一比较有何意义,我觉得大概是对高寿之人的羡慕嫉妒吧!说起来,我与二奶奶正好在五服上,平时住的近,从没细分过,又因为村里人都管我爷爷奶奶喊“三爷爷,三奶奶”,所以很长时间里都以为她家是老二,我爷爷是老三。直到这次丧礼,才明白,她家二爷爷与我爷爷是堂兄弟,是一个老爷爷的,轮到我这辈正好五服上了。因为丧葬礼而使后辈知道宗亲五服的传统,了解因血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这大概也是丧葬礼的意义之一吧。老话说“灵棚跟前儿看远近”,尽管现在的丧葬仪式已经越来越简单了,但不能否认生与死同样庄重严肃。
在不大操大办的移风易俗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下,这个丧礼还是持续了三天,第一天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请村里治丧委员会来帮忙,开始报丧,陆陆续续等待远近亲人奔丧,停灵守灵一天;第二天,大殓后火葬,儿女捧回骨灰盒布置灵堂,开始守灵哭灵一天;第三天,远近亲戚邻舍一起到场出殡和下葬,这个仪式简洁了很多,所有来宾一起三鞠躬,子女后辈三叩首,长子摔盆儿,然后抬着骨灰盒,亲人哭泣围送到坟茔。总的来说,三天仪式也算大葬了,可还是没人说二奶奶她家儿子孝顺的。所以,在我看来,这丧礼与其说送死者,不如说是活人的自我安慰。丧礼为孝子贤孙提供了表示孝敬之心的机会;活人可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排场的仪式可以使家人脸上增光。这大概是农村至今要大办丧礼的原因吧。
可如果活着不好好养,死了排场越大越是笑话!二奶奶有四子一女,女儿最大。女儿出嫁不久,二爷爷就因意外去世。当时大儿子20岁,小儿子才8岁,都还没娶妻生子,可以想象压力之大。听说二奶奶后来不太安分,在村里名声也不太好,大儿子甚至到一户和她有牵扯的人家外跪了一天一夜,反正后来母子成仇,关系特别不好,有好多年里都不说话……但不管怎样,四个儿子也陆续成家立业,等我们这些孙儿辈都长大了,二奶奶也是真老了,那些事儿自然也没人提了。她老人家身体挺硬朗的,但也终究自己做不动饭了,开始四个儿子一家一个月轮流赡养,好像矛盾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激化的。一开始,她在每个儿子的正房住着,可一轮儿下来,就搬到每家的偏房去了。说她每次端个尿盆出来,哆哆嗦嗦故意撒的满屋都是,儿子媳妇儿都受不了了,如此种种,几个儿子一商量,就让她住偏房了。偏房和偏房也不一样,有的是厕所旁边的偏房,有的是楼梯下的隔间,有的是正西屋(这算好的)……再隔几年,听到的是她在哪个儿子家又怎么折腾事了……到最近两年更夸张,她在天热时,经常在大门口敞着怀纳凉,把裤子卷到大腿根儿,有时候还在街道上撒尿种种,这些行为让她的儿孙们颜面尽失,几乎所有的家人都不再有好脸色,和她说话也不再有好语气。事外人有的觉得是二奶奶小脑萎缩,行为不受控制了,有的赞同她儿子们的观点“装的,故意的”,这话若是深究,真的是会说不如会听了,一大把年纪了为什么如此为老不尊的不要脸面,到底是下谁的脸面?也因为这个原因吧,去年八月老人家跌倒摔伤了(也有传闻是被大儿子踹倒的),几个儿子坚决不让她起来,天天卧床躺着,躺到后来真起不来了,褥疮也起了,然后就走了……写的这心里就两个字“悲凉”……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不知道二奶奶家的儿子们老了会是什么模样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