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者开篇所说:“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人文学问,是什么非学不可的,只不过错过它们遗憾程度不同而已。而唐诗,正是错过它遗憾指数极高的东西。”
看《六神磊磊读唐诗》很轻松,分不清诗人没关系、手边也不必要备一本诗词格律,文风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幽默,读来有趣、易懂。
一、《全唐诗》的诞生
唐诗的留存实际上是万分不易的,古人的纪录、出版水平远不像今天这样,上传云数据,只要你不删它就不会消失。
据记载,李白去世前整理了毕生的稿件,交给族叔李阳冰,请他为自己编集子,流传后世。李阳冰不负所托,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十卷,然后……失传了。
杜甫,活了五十八岁,然而四十岁之前的诗作完全失传。
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的诗集艰难的流传了数百年,最后在明朝彻底湮灭。直到明朝快灭亡了,人们从别的图书里找到了一些他的诗作,甚至要跑去日本找一点抄本残卷,攒成集子,让后人瞻仰才子的风采。
在所有唐诗里,有一篇我们耳熟能详,课本上决不会少的,以“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位了不起的大才子留下了多少作品呢?答案是两首。《春江花月夜》的收录也纯属偶然,这是宋人在编一本乐府诗集时收录的,被收录的原因十分侥幸,因为这是一首乐府诗。
四百年前的一天,明朝有位老先生,名叫胡震亨,辞了官,开始搜集唐诗,发誓要把唐诗流传下去。春去秋来,十年后,他编成《唐音统签》,这本超级大书有一千零三十三卷。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就这么完成了吗?
等等,还没完。
第二位人物登场了,他是钱谦益。钱谦益轰轰烈烈搞了很多年,大约编到了数百卷的规模,挂了,没能完成。机缘巧合,他的书稿被一个叫做季振宜的土豪发现了,季振宜搁现在估计比王思聪还王思聪,且藏书居多,于是得天独厚的开始继续唐诗的编纂工作。又是十年过去,他终于编出了一步宏伟的唐诗集,共七百一十七卷。
第四个牛人,是我们熟悉的康熙帝。康熙酷爱唐诗,但总是对唐诗集感到不满意,他把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季振宜的《唐诗》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去编著唐诗,一年后,《全唐诗》诞生。
至于如今大家所读的《唐诗三百首》,乃是清代人摘录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编纂而成。
ps:亚马逊kindle商店可以买到《全唐诗》电子书,巨便宜。
二、从六神磊磊看阅读量的重要性
在微信公众号中,六神磊磊绝对是独树一帜的。他对金庸武侠的解读,绝非普通书迷的评论或是读后感直流。六神磊磊总是随性地引出一小段书中的情节,举重若轻,或从历史、或从人性、或是情感、又或是职场……来解读生活。一言以蔽之,他总能写出一些,你想都没想过的东西。
鲁豫说,总觉得六神磊磊是北大的,而不是她广院的师弟。这并不是贬低或抬高,我想对于鲁豫来说,可能真的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男子,竟然不是资深中文系毕业。
从书中文字中,不难发现六神磊磊过人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也唯有如此,他才能把唐诗和唐史掰开,以平易近人又诙谐幽默的语句向各位看官展开。
他解读卢照龄的《赠益府群官》(部分诗文:“……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时说,卢照龄此诗是写给为官的同僚的,用今天的话说,大意就是:抱歉,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渣。让人忍俊不禁。
六神磊磊写到隋末初唐的一位大儒,名叫王通。王通是位严肃的儒学大家,特别讨厌诗,还挺毒舌,把晋代以来百年间的诗人和文士都踩了一遍。六神磊磊问读者,王通教授如此毒舌,有人敢唱反调吗?——有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弟弟,王绩。王绩的《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今天到书店随便找一本唐诗选,翻开第一页,很有可能就是这首《野望》,六神磊磊说,它堪称是唐诗的“沙发之王”。
顺带一提,王通不仅有一个大诗人弟弟,他还有一个很大的诗人孙子——王勃。
六神磊磊写到中唐时,用“华山论剑”来写诗战,尤为突出的两位高手,一位名叫白居易,另一位叫做刘禹锡。两人诗战,你发一首,我回一首,谁接不住算谁输。两位大侠你一首我一首,据考证,两人一共战斗了一百三十八回合!
于此同时,六神磊磊也就白居易的生平发出了感慨。作为苏州人,想必都知道白居易在苏州做过刺史,对山塘一带的发展有重要功绩,但是大多数人恐怕不知道,这位写诗能让老婆婆都读懂的大诗人,自从做官之后,就有预谋的,在唐朝朝野动荡的时期,写了十年的讽谕诗,讽刺朝政与皇帝。
白居易的负能量诗文在民间流传极广,还飘过海岸,在日本流行了……并且,白居易不是光自己一个人写,他还带着团伙作案。可真真是,拿起朝廷的筷子吃饭,放下筷子就骂娘。可即使如此,白居易也没有受过牢狱之灾,他故去后,唐宣宗还写诗吊慰他,赞美他乃是“诗仙”。
这是超越我们经验和常识的一幕,让六神磊磊感慨:中唐丢掉了繁荣,没有丢掉气度;丢掉了强盛,没有丢掉自信。宣宗皇帝把被打脸变成了最好的长脸,把被人骂出翔变成了最好的出彩。反过来看,唐朝放任那么多诗人写负能量诗,管得比宋元明清任何一代都宽松,唐朝的形象因此而抹黑了吗?评论因此而被降低了吗?我们会觉得唐朝比宋元明清更糟吗?唐诗为什么那么繁荣,为什么群星璀璨,为什么有后世难以超越的成就?也许我们可以从白居易身上找到答案。
书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文字,在此就不多剧透了,盼君一阅。
三、关于格律
既然说到唐诗,正好来聊聊写诗。写诗很难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唐朝参加高考,最终有考诗和经两种,若考的经,被人一问,即便考中,别人也不觉得稀奇,毕竟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可考诗就不一样了,那叫一个复杂。
唐代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所谓格律,就是诗的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律诗格律严格,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那格律要如何做好呢?
以平仄来说,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平仄和音乐性有关,一平一仄,一仄一平,声调才参差错落,带来美感。一个四字成语,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总是相反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可以不论)。以五言诗举例,五言诗相当于一个四字成语,后面再加一个字,所以前面四个字要遵守平仄相反。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举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符合平仄。并且,一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出句和对句,第二字是要相对的。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日和河,平仄要相反。律诗一共四联,第一联用中平,第二联对应就要中仄,第三用中平,第四中仄。但若用中仄开头呢?
同时,还需要考虑对仗。上下两句平仄相反,还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主谓宾啊偏正结构啊……)。对仗有各种对法,正对、反对、借对……
对了,别忘了押韵,就是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说到这,其实以前的诗文都是带着口音念的,如今看来并不押韵的诗,在古话中都是押韵的。)
对了,记得在以上的规则中,写诗还要美、有意境。
是不是绕晕了?如此,让我们欣赏一下名作。(律诗以“读律诗还是看杜甫”的杜甫为代表,绝句以“被老王抢了一半江山”的李白和王昌龄为代表。)
五言绝句《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言绝句《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五言律诗《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