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大二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写作的,在那之后我写过偏思辨性质为主的博客文章、都市报文体的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时政外交话题的编前语,带着强烈公共属性的特稿,最近,我开始尝试做带有明确商业目的的内容运营,都是有趣的尝试。
职务写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心、学识、敬业程度、判断力种种因素,也带给我们作为群居动物天生渴望的社会存在感。
如果你真的对工作的价值有所追求,不只是把工作当成一个谋取生存的手段,那么和所有的工作一样,职务作品是衡量一个人的主要标准,几乎没有之一。
但也总有另外一些时候,会想要写下另外一些东西,一些飘忽而过的表情、思绪、念头,它们也许来自内心深处或者久远的过去,就像宽大的袍子内衬上露出的线头,纯属私人,无关大局,会很偶尔很偶尔地让人无来由地出神一会儿,让人记起,即使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对所付出的代价毫无悔憾,但我们的确放弃或者失去了一些东西,一些可以称之为美好的东西。
仅此而已。
少年 H 总:
H 总是我在武汉认识的第一个创业者,认识他时他刚刚拿到200万融资,在他们那一批人里面不算最多,但大概是这一批精英创业者里最接地气的一个了。
出身名校,但他是真的在凌晨 4 点去水果市场跟嘴脸凶恶的批发商打过交道,因为询问能否打折的原因被指着鼻子骂过“滚”。还骑着电动车上过三环,后座上的几百斤水果甩得电动车都控制不住了,依然狂飙着往前,赶时间,直到后来回想才觉得「真是不要命了。」
比我还小一岁,92 年的,热情、聪明、友善、会讲故事,无论创业遇到的困难、小有所成的经验,只要你问,他都会用得体的方式讲给你。如果问题太傻了,或者不知所云,他会辩驳,但最终还是会耐心地给出答案。
他在乎记者到底怎么写他的,但绝不会因为仅仅有被黑倾向这种事就麻烦记者改稿子,「反正大家喜欢看这种调调嘛」,他说。
如果总结,我把这种让几乎所有记者都会喜欢的性格归之于成熟,那种对压力、成败和是非有超出年龄体会后,竭力让自己变得豁达、坚韧的成熟。
其实最开始跟他打交道的时候,偶尔会觉得,也太顺畅了。太顺畅的事情总归寡淡。所以采了好几次,没事就过去聊。
有一次是国庆放假了,同事都走了,既当办公室也当家的房子终于空下来,他在那儿帮同事安装椅子,一边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瞎扯,说「卖过水果后发现互联网创业哪算苦啊」「最痛苦的时候真的会无意识地流泪」之类的。
还聊到他哥哥,以前也在武汉念书,罩着他。
还扯到因为创业,经常资金紧张,欠钱,东挪西凑。
我说找谁借。他说「找哥哥借啊。 」
我问还吗?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刚把椅子装好坐在上面试,扶着把手转了一个圈,边转边说,「还啊,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后定在那里,顿了一下,「还了才好借更多嘛!哈哈哈!」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做了一个笑盈盈的调皮的鬼脸,充满着笃定的快乐和依赖。
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像个孩子,还被保护在哥哥身后的无忧无虑的孩子。
Z 同学:
Z 同学是新同事,我们部门 leader,也比我小一岁,负责运营。职业经历比较复杂,大学是学城市规划什么的,去过污水厂实习,回来之后觉得马路上的任何臭水沟都可以划到人类科接触的范围。
大学时自己学写 Web,毕业后去了恒大,工程监督一类的岗位,工资和地位还挺高,每天的工作半天就做完了,剩下半天就干坐在办公室里,听三四十岁的老男人聊天吹牛逼,混吃等死。就跑回来跟小伙伴们一起创业了,负责写前端,工作量非常大,走路回家会困到走一段眯一段。
后来公司慢慢大一些了,需要有人负责运营,于是他就成了运营。他说自己不是那种喜欢跟人打交道的人,也并不喜欢做运营,但事情总要有人做,就做了,淡定地看书、上公开课学习做内容、做活动、找合作伙伴。
公司公认的一帅,没一点戏谑成分,是那种会认真使用洗面奶的程序员,但他觉得长得好看这件事没什么用,不是值不值得重视什么的,而是,「就是没什么用啊,对做事情没有用啊。」你如果看到他说这话时的那种方法论的语气,你就会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大概属于少有的那一类男生,认为把自己捯饬好看应该也是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养。
Z 同学最大的特点是情绪极为稳定,稳定地坚持跑步跑步、稳定地每天早上七点刚过就到公司,稳定地在公司练毛笔字、稳定地学习新东西,不管喜不喜欢。
基本上每天快12点了才会回家,唯一的休息日也基本呆在公司。对于和女朋友异地这件事,也觉得挺好,「因为各自都有各自想做的事情。」
卡尔维诺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Z 同学为这句话提供了一个实践版的注解。并且浑身散发着一种经得起自醒的野心。
然后有一次下班我们一起回去,经过白天车马乱飞的施工道路,说起他们头天晚上快十二点了在空旷无人的高架上汽车,爽翻了。然后出乎意料地,他突然说起,「以后要呆在一个小城市,买一辆车,晚上出来兜兜风,这种日子一定也很好。」
R 同学:
R是我认识的年轻创业者里面少数比我大一点的,H 也认识,有一次聊起来, H说 「R 好厉害啊,公司需要他做什么,他就能做什么,而且能做好。」想了一下,真的是这样。
R 同学他们公司是做技术型产品的, 有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那种,最开始做的时候去找投资人,投资人觉得根本不可能,「这种事情你们怎么做得下来嘛哈哈哈哈哈。」
后来居然做成了,听起来还蛮酷炫的,就是可以做出诸如「不怕 BAT 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新闻标题那种酷炫。
我认识 R 同学的时候,他还是公司的 CTO,第一次采访时我的脑子全用来理解他们的技术了,第二次才注意到他淡定地说「代码都是自学的啦。」啊,excuse me?
不过那时候他已经开始转做公司其它的业务了。R 同学是文艺青年,那种澎湃英雄情节的那种文艺,喜欢看激昂跌宕的历史书和漫威电影,会重复用人生苦短、纵情向前,梦想、豪情这种句式和短语。
有时候会在上网的时候用到他们的产品(包括简书),因为体验实在太好了,会忍不住觉得,真好,这个时代总归还是给那些不言放弃的人留下了一些机会,他们真的在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光芒了。
R 同学看起来也是那种永远不会疲倦的会让自己的生活张驰有度的人。有一次还批评我「纠结的功夫能做好多事了。」
但有一次也是聊天,是他们公布新一轮很大金额的融资,一下子变成了人人都知道的明星企业的时候,从工作聊到看书,他用很深的遗憾语气说,「好想看小说啊,那种YY的小说其实挺享受的……恩……日本漫画也不错。」
然后过了好一会儿,他又叹了口气,说,「可是真的真的没时间啊,停不下来啊。」
那个时候,也会觉得那个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做演讲结束语的创业者好像也是一个正常少年嘛。
也终于真正理解到,并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