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个电影很适合我现在看,我正迷茫着自己的方向,正在希望我的心能告诉我,我是谁,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带给世界什么,我想创造什么样的人生,做什么会让我真正的开心。
整个电影过程中,我都清醒的知道我是看电影的人,而不是电影里的角色,来电影院看电影果然可以更投入和更当下,整场电影都让我心里有很大的翻涌和震撼。电影结束后,我感觉胸口形成了一团,堵在那里,这一团里,可能有:感动、同情、哀伤、震撼、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认同、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的人生如何才能更真实……好多好多的情绪,感觉,念头,和迷茫的思索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东西混合成了这一大团。于是,决定写出来梳理一下自己。
一大团之一:非常触动我的一些话,和一些点。
(1)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真实是“你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
(2)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3)你能够承担真实吗?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4)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要问清楚自己。
(5)泰戈尔访问清华的演讲中说:因此我竭我的专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我觉得心外层的壳在被重重的敲打。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周老师告诉我们,活着是为了体验。
我们的本体为了体验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分裂出大我和世界,又继续分裂出小我和身体,小我又再次分裂出“面具”和“阴影”。经过多次的分裂,我们认不出自己了,不知道自己是无限的光和爱,看不到自己的神性,甚至连自己是人前表现出来那个完美的面具还是人后脆弱无助的阴影都分不清,我们搞丢了自己,看不清自己。
于是终于在痛苦到最深的时候,走上了自我成长的路,将分裂的部分进行整合,去自我探索。让我听到了这些话,从道理层面知道了我是谁,也明白了我今生选择了现在的形态来体验。我越来越多的看到了自己的模式,看到了自己的创造,明白了我们的人生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过的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什么我创造出我不喜欢的生活状态?为什么我给自己创造了这么多的困难、挑战和痛苦?因为所有我创造出来的这些,都是来祝福我的礼物,只是我暂时忘记了如何打开这些包装难看的礼物(困难、挑战和痛苦)。当我继续自我探索,我终会想起正确的打开方式,礼物里的力量和爱就会回到我的身上。
写到这里,还是忍不住问自己,我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心里在想什么?
又想起周老师说过,去做,光想不行动是没有用的,不做又无法确定自己的心之所向呢?就好像我想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菜一样,我只有尝过了才知道喜欢吃什么,我目前需要选择的只是我想尝哪几道菜罢了,想尝,就去尝呗!
一大团之二:感动,被好多细节中的人和事感动。
(1)漏雨的教室里,写下“静夜听雨”的老师;冒雨列队跑步的同学们;躲避在各种掩体下,继续上课的师生;
(2)警报响起,在学生之后再离开的老师;
(3)沈母劝儿子不要从军的话语。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教让我叹服,在不危及生命的范围内,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最好的尊重和教育。
“你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读书,我和你爸爸都没有拦你,因为我们想你,能够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你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所能想的到的名利光荣,祖上早就有了。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幸福平安。名和利只是幻光,你到底明不明白?”
“我不希望你还没有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就连命都没有了。”
(4)沈母整理沈光耀的遗物,虽伤心流泪,却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送来消息的儿子的战友送上银耳莲子羹。
(5)沈家“三代五将”的牌匾,悄悄的告诉我们这个家族为国家奉献了什么,包括最后的血脉。
(6)陈鹏和同事们奔赴大西北做核实验,一小队人走在荒无人烟的地带里的身影。
(7)片尾彩蛋里,那一个个名字的出现,他们都是这个世纪的礼物。
一大团之三:执念,一声叹息,被放大的人性。
(1)刘淑芬和许伯常的婚姻。
爱情已逝,强求的婚姻让这个家庭像坟墓一样了无生机。刘淑芬的人生目的变成了和老公的死磕,你答应爱我一辈子的为什么你没有做到,你不可以没有做到。而许伯常则是通过冷暴力企图逼迫对方离开。
化解不开又累积的巨大愤怒,终于转化为巨大的攻击性在找到一个出口时对外暴发了,这个由陈淑芬对外释放的攻击,是导致王敏佳“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导火索。
(2)群体暴力。近期那么多起网络事件,这个就不展开说了。小小的嫉妒和看不惯,加上一个因虚荣而起的谎言,是造成的伤害是可以杀死人的。
我清楚的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着电影里的悲欢离合,民族大义,也看着自己内在的各种翻涌,并没有全部理顺。不过,我允许自己今天只梳理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