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灰度?
我现在经常和我6岁的女儿在一起看动画片,看的时候,我女儿经常就会问我,爸爸你说谁谁谁是好人还是坏人啊?我一时语塞,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人是有多个维度的,哪怕是偶再被人理解为坏人的人,也是由他做事情的初衷的,很难说是不是真的坏。再说了好和坏本来就没有确切的定义。
但是在小孩子的世界里面,不好不坏,既好又坏的理解太过复杂了。用韩寒的话说就是:“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分利弊”。
任正非对灰度的解释
“一个领导者重要的素质是方向感和节奏感,领导者真正的水平是体现在他能够把握一种灰度,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能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内是和谐的,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任正非说和谐的过程就叫妥协,妥就是稳妥、妥妥的、好好的、有序的叫妥。协就是相互的协作,这叫妥协。妥协的英文是compromise,承诺的英文是promise,它是由come和promise组成的,它的本意是共同承诺。
所有的音乐是不同的音符放在一起他们共同承诺,不同的人在一个公司里头,他们做出一个共同承诺,这个承诺的结果就是和谐,就是妥协,也就是灰度。最后的颜色既不是属于你的,也不是属于我的,而是既有你又有我,还有他,还有众多的人的因素都在里头。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人只能感受到他愿意感受的东西,人只能听见他愿意听到的话。
这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好多我们不愿意听到的话,会看到好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由于对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不愿意听到的话有一种习惯性抵制,你的思维和感受当中就会逐渐地形成一种过滤机制,即使它不能完全过滤掉,但大多数的,甚至很关键的因素就会被过滤掉了。
做领导的两个要素
第一,感受到多种要素
如果你位高权重,你会发现这种过滤机制在你的身边悄悄地形成。你的权力越高,你越想维护自己的正确性,你不知不觉就会患上一种病,这种病叫选择性耳聋。于此同时,你周围的人知道你的偏好,所以就会把大量你不愿意听到的信息事先过滤掉,这样你就会不自觉地生活在一个欺骗与自我欺骗的世界里。
第二步,要让各种要素达到一种和谐。
和谐就是一个捏合的过程,要按古人的说法,要心怀中庸之道,在平常工作当中,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从下往上看,不要去质疑领导的方案,因为没有什么方案是完美的,事情做成往往是因为大家心往一处去,力往一处使,在执行得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没有所谓的正确方案,我们只是非常努力让当初的方案显得正确罢了,从领导的角度出发,从上往下看,最好的方案不是最正确的方案,而是最能被大家接受且能执行得方案。领导要做的是让人去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马云就说过:你要相信人相信到盲目的程度,那这个事情做起来就能一定会成功,因为会特别有执行力。所以马云自己的做法是重复的说一件事情,直到所有人都相信为止。不论是从上往下看还是从下往上看,都是要达成和谐的过程。
结束语:
想到灰度,我想起教育学家威廉·佩里研究了大学生认知发展中世界观的变化过程,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非黑即白的二元论(Dualism): 世界上的事情非黑即白,人也是非敌即友,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二阶段:相对主义(Relativism) :随着心智的成长,开始看到事物不同的维度,理解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看待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考量,心智模式里面看是加入灰度的概念。
第三阶段:承担责任(Commitment):随着心智的进一步成熟,理性地认为,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是不断靠近真相的过程。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仅要对结论负责,并愿意在新的证据加入时,转变已有的结论,到达真正灰度的感念。灰度不是认死理,而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动态的去认知事物。
所谓的灰度就是随着人心智的成熟,不断地匍匐前进,这有点像爬山,越往上走,视野更开阔,但是对你的考验越越大,直到达到第三阶段的过程。终极状态用句名言就是: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