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的浅思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充满胆怯和慌乱。一名寂寂无名的写作练习者,盗用这么大的名头,来贴金,那是何等的无理。因自己的“小”,而担心“小波迷”的怒怼,不过,还是斗胆写下这个标题,“一只特立独行的肥‘猪’”。
不是标题党,只是觉得更适合当下的“我”,此时的心境,所写下的只言片语,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一段段感悟。而这些感悟,来得是那么肤浅,没有真正的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冠以“猪”。“猪”,懒惰的代名词,思想懒惰的人。
人,矛盾的结合体。既想特立独行的超然事外,却又要寻得一份相知。相信好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特立独行的,最起码,与周围有距离的一种疏离感。然而,他们(她们)却又非常想要找到自己的灵魂的伴侣 。灵魂的伴侣不单指的是男女相知,也可以是同性之间的相惜。不外乎,在短暂的人生里,需要有人来理解自己,不用过多的语言表达,心知肚明。才有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庆山笔下的“七月与安生”相爱相惜的姐妹情。
前几天 听高晓松的《晓说》,一期与姜文的访谈。其中一段,姜文聊到关于演员的表演问题。他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说,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要从自我出发,走向角色。那么,这也可以用在写作上,一定要从自我出发,书写最真实的自己,才能诠释文章中的真情。美国作家约翰.欧文,和雷蒙德.卡佛是村上春树比较喜欢的作家,在写作道路上,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启发,然而,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又找不到他们两人作品的蛛丝马迹。作家的自我性格的行程,也完全离不开平时对自己内在的挖掘。
出外去办事,坐地铁,坐扶梯出地铁的时候,那条扶梯特别长。由于平峰期,地铁人不是很多。前面两个二十四五岁一高一矮俩个男孩,皱皱巴巴地的黑衣黑裤,穿在他们身上显得有些拥挤。他俩手里各拎着一个大号方便袋子,里面似乎是衣物。矮个青年回头对高个青年说:“我跟你说,我不在意住的怎么样,我真的不在意。对于住的地方,我真的不在意 ,只要能挣到钱。”他一连用了三个“不在意”,说明他很在意住的地方。为了挣钱,他舍去了本身很在意的事情。为了生活,他背叛了“自我”。
时间是很有意思的一种存在,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邂逅一些人和事。
出了地铁,前行二三百米,到了“般若寺”大庙附近,办事的地方,绕过大庙就到了。 我沿着庙宇的青墙根下独自走着,也许是一个人的关系,更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青墙根下三三两两地站着看似闲适的老年人,有祈祷的,有抽签算卦的,有摆摊卖佛教用品的,还……。走到北墙,前面慢行的一位老者和一眼就能识破的流莺,他们在商讨价钱,老者要价钱再说低一些。在讨价还价中,流莺为了生活,失去了自我。
“特立独行”是对自我的一种坚守,然而,坚守自我却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解决温饱,才谈特立独行与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