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传习录(卷中)

示弟立志说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

这一段是介绍背景,先生的弟弟王守文来学,先生告诉他立志。守文请先生给他几句话,能够时时观省自己,而且尽量浅近其辞,易于通晓。于是先生便写了这封书信送给弟弟守文。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学习,莫不是要先立志。志要是不立,就象不种树根而徒劳培育灌溉一样,结果是辛劳无功。世上的人之所以跟从大众,得过且过,随顺恶俗旧习,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立志。所以程子说:“有了成为圣人的志向和追求,这样的人才可以与他一起共同学习”。人如果真有成为圣人的志向,则必定会思考圣人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的原因何在?难道不是内心纯为天理而没有一丝的私欲吗?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内心纯为天理而无一丝的私欲。这样我想成为圣人,也只有追求内心纯为天理而无一丝的私欲。想要做到内心纯为天理而无一丝的私欲,则要必须去除私欲,存养天理。想要去除私欲,存养天理,则必定要去找怎么去除私欲而存养天理的方法。想要找到去除私欲而存养天理的方法,则必定会用先觉悟的人来校正自己,考证于古人的教诲,而种种所谓做学问的功夫,然后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讲习,而且也是容不得中断停止的。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

所谓正诸先觉的意思就是,既然已经将古圣先贤作为先觉悟的人,就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来看待,应该专心致志,要一心一意听从他的话。如果感觉他说的话和自己的理解不合,也不要弃之不顾,一定还要认真思考,思考还是没有收获,还要继续认真辨析,务必要完全明白释然,不能够总是心存疑惑。

所以《礼记·学记》上说:“老师学术严谨并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才能得到尊重。师道得到尊重然后民众就会懂得敬畏学习。”假如没有敬重推崇笃实确信的心,则必然会有轻率疏忽怠慢轻视的念头。对于圣贤之言,听到了却不详加审问,就犹如没听到一样;听到了而思考并不严谨,就犹如没思考一样。如果是这样,虽然口里说以圣人为师,就犹如没把他当老师一样。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关于考诸古训,圣贤书中无不是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无论是四书还是五经里的智慧,都是在教我们去人欲而存天理。我想去除自己的私欲,存养自己的良知,却不得要旨,所以求证于它们。所以看书的时候,这种状态就是饥者之于食、务求饱腹;病者之于药、务求痊愈;暗者之于灯、求得光明;跛者之于杖,方便前行。哪里还有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啊!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躁心生,责此志即不躁。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有志者,事竟成。但立志并不容易。连圣人孔老夫子都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可是立志又是那么的重要,如同气之帅,人之命,木之根,水之源;志不立则气昏,命不续则人死,根不植则木枯,源不濬则流息。因此我们更要每时每刻以立志为要事,这样自己的精神心思可以高度凝聚融结。专心致志,如猫捕鼠,如鸡覆卵,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一旦内心产生了私欲,就能及时动念觉察到,并能及时进行责志。无论是私欲、客套、懈怠、飘忽、烦躁、嫉妒、忿恨、贪婪、傲慢、吝啬等负面情绪能量,只要实时观照,就能去除心魔。念念存天理,秒秒不空过。烈火燎毛,沸汤沃雪,太阳一出,魍魉潜消。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若人自为说,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

自古圣贤都是根据时机不同而设立教法,虽然好像语言文字不同,但其中作用功效大抵没有或者很少差异。《尚书》说“惟精惟一”,《周易》说“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说“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说“忠恕”,子思说“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说“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然好像各自有各自的说法,有不可以勉强相同的地方,而探求它们的要领和意旨,就像符节一样契合。为什么呢?因为道只有一个。道相同则心相同,心相同则求道的方式也相同。如有学问研究到最后有不同的,都是邪说。

这里先生通过引用古圣先贤的话语来证明,道(天理)只有一个,因为自古人心相同,从而可以确定,求道的途径也就是这么一个,即:存天理,去私欲。

先生悟道之后,曾经写过一本《五经臆说》,据说后来自己烧了,其实,当时先生想表达的就是这一段的道理,良知通透莹彻之后,四书五经上讲的道理自然就会融会贯通,他们其实讲的全是一回事,有从体上说,有从用上说,有从工夫来说,有从境界来说

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全书》卷七>

后世大的弊病,主要是在没有志向,所以今天以立志为主要核心,文中字字句句,莫非立志。因为人一生的学问,只是这个立得了志而已。若以这个要点配合精一的观点,则字字句句都是精一,若以这个要点配合敬义,则字字句句都是敬义的功夫。其与“格致”,“博约”,“忠恕”等观点,无不吻合。如果能真心的体会,然后才会真正相信我讲的没有虚妄。

释疑:

在先生眼里,所有的功夫只有一个,就是“存天理,去私欲”,所有的圣人境界也是只有一个,就是“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这既是“立志”的全部含义,也是此文的核心观点。 

去人欲存天理的方法有两个,一则正诸先觉,二则,考诸古训。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要反省自己,选择学习心学的同时一定要立志,要发愿,才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利他”的事情中,这样你的心念也会随着这个道德意志一并转向,经常冒出来的念头都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利他”的事情做得更好,为更多的人去服务。

立志成圣贤,不是让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能否成为圣贤,立“为圣人之志”,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一种庄严承诺。“人人胸中有圣人”,对心学修行者来说,“成圣”是一个取法乎上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圣人这个光环,从来都是后人赋予的,所以不必计较此生能否获得这个称号。立志只是对自己人生极度负责的一种态度,只是为了助你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境界。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没成圣并非不成事。所谓事上磨练,就犹如行脚僧,一点点进步,积畦步必致千里。

如果觉得圣人标准太高了,用贤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也可以,再退一步,用君子的标准来修行,达到了也是不错的。但是正如孔子所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心学,作为儒家学说的制高点,提供了简易实的一种修行方法,姑息迁就自己,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患得患失选择学习心学的同时,慢慢的就放下私欲

没有成圣的志向,践行心学就是竹篮打水,永远无法达到至善的彼岸。

最后用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束,来与大家共勉: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guāi]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批注:

 ①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阳明先生四十四岁,其三弟王守文来京师师从大哥,返乡时,先生特意与三弟深谈,守文顿觉茅塞顿开,但记不住,请求大哥写下来,于是就有了《示弟立志说》。字里行间尽显骨肉情深至亲,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②为什么要立志?什么是志向:志向是心之所向,使命之必达。


何为立志立志便是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为圣人。

 ④去人欲存天理的方法有两个,一则正诸先觉,二则,考诸古训。

 ⑤“正诸先觉”,是指以先觉者为师,得师引领,直上正路。首先要用慧眼找到先觉之明师,此先觉必明圣贤之道、必证圣贤之道。因缘具足师从先觉,务必专心致志,诚心恭敬。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傲慢否定,必须认真思索审辨。务求用心了悟,扫荡疑惑。 若没有尊崇笃信之心,则必定会对师者轻忽怠慢。师之言只是随意听听,不结合自身一一思考审辨,那么犹如没听。结合自身思考审辨了,但不够用心和透彻,浮于表面,根本没有领会师的精髓,那么犹如没思。那么虽然是师从先觉,犹如不师。


⑥“考诸古训”,是指从古人先贤留下来的经典中参悟圣贤之道。圣贤留下经典,无不是教人去人欲存天理之方。如儒家之《四书》、《五经》,道家之《道德经》、《清静经》等,佛家之佛经。我们考诸古训时,切莫迷于文字表面,而是深入其中,直接提取去人欲存天理之法。“犹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如果只在文字表面记录背诵转说,则无有益处,皆为无用功。


立志不易,难行亦行人有私欲杂念,层层障蔽天理真性。故人欲难去,天理难明,立志不易。阳明先生列举八心,而事实私欲杂念有八万四千,所谓八万四千尘劳,无穷无尽。故志难立。孔子也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私欲难除,立志不易。

然则难行,亦要行。君子要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因为一离此天理之志,便落入妄想造作。如木之根断、水之源枯。凡一毫私欲之萌,遮蔽天理,便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

虽难行,亦要行,是谓强恕而行。


⑧孔夫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可以,我们亦可以。必有此信念,才可真立志。哪怕不能达到,也“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⑨先生列举的八心:是我们平时经常会出现的妄心,可作为立志功夫下手处。此八心为怠心、忽心、躁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

怠心起,缺热情、没能量、不担当;忽心起,瞎忙活、不堪任、难托付;躁心起,犯糊涂、费时间、耗能量;妒心起,烧人己、链接断、他人离;忿心起,负能量、怒他人、事不成;贪心起,气色浊、欲望重、不快乐;傲心起,低看人、失人心、智慧断;吝心起,心眼小、吝时间、吝精力。

⑩ 责志之功:通过事前觉、事中觉、事后觉,念念审查此心是否有一毫私欲杂念。一有便责。故阳明先生说:“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如此用功,那么没有任何私欲杂念可以留的住。便为真立志。

⑪“惟精惟一”: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工夫。惟一是为了让米纯然洁白(让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惟精是舂簸筛拣(做功夫);

⑫“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理规范外在的行为。在先生看来,做功夫不分内外,不分有事无事,敬即是无事时义,义即是有事时敬,无非都是“诚意”,让此心纯乎天理的工夫。


⑬“格致诚正”: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工夫,即通过格物让良知心体趋于莹彻,从而能够更加敏感地感知到良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诚心诚意地落实到事事物物,心体得以“正”,心正的最后结果还是要纯乎天理。

“博文约礼”:“礼”字即是“理”字。“理”在它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文”。“文”的背后那个隐微不可见的我们称之为“理”,两者是同一个概念。‘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即需要“博文”。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结合先前舂米的例子体会一下就明白,都是在为了此心纯乎天理在做功夫。

⑭“忠恕”:忠恕之道,一以贯之。朱子翻译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是“诚于己”,不忘良知初心;恕是推己及人,良知发用,考虑别人的感受,都是“心”上用功。先生认为,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对内必然会尽心尽力,对外必然会推己及人,因为“体用一源”,心体纯乎天理,何患发而不中节呢?

⑮“尊德性而道问学”:在阳明先生看来,“德性”就是良知,所谓的“尊德性”就是使人的良知通透莹彻,不令其有一毫人欲之私。“道问学”是好问勤学以笃行去私欲,是实现“尊德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所以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说到底,还是要达到心体纯乎天理的境界。


⑯“集义”:集义养气都是复其心之本体的功夫和手段。义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谓义。集义就是指时时处处按照良知的判断做出适宜的事情,能致良知则心得其宜矣,得其宜自然有利于心体通透莹彻。

“养气”:孟子说,持其志,无暴其气。前面讲过,“气”是我们生命的一股能量,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爱的力量可以让一位纤弱的妈妈抬起一辆汽车来救自己的孩子,愤怒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在战场英勇抵抗侵略者而无惧生死,这些基本都是正面的能量,正因为“持其志”,所以才产生出如此巨大的能量。而日常生活中,“气”总是用情绪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体现出它负面的影响,未曾修行的人,则会“暴其气”,任由自己的情绪去“挥洒”,而要致良知,则必须“养气”,面对情绪这股“气”,不抵抗,不压制,不转移,而是好好地养护它,与它和平共处,不要伤了我们的身心。能量本身有何“正负面”之分呢?此皆由我们内心攀附和分别所致,所以最终还是要此心纯乎天理,则可以“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

“求其放心”: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指人的“放逸之心”,放逸到追求“财色名利”上去了,所以“求放心”就是把这些物欲革除掉,让此心纯乎天理。


净心斋笔录

2023年9月2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529评论 5 47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15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09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38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387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28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27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28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0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73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7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鬼谷子》里讲: “欲高反下,欲取反与。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能弱者,方能强。” 能屈能...
    张晓溪老师阅读 348评论 0 1
  • 阳明学述要(钱穆) 阳明心学大纲(6) 六 立志 阳明先生讲诚意、谨独,又讲“立志”。先生说: 大抵吾人为学,紧要...
    净心斋阅读 525评论 0 0
  •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 夫学,莫先于立...
    Wendy如意芳霏阅读 160评论 0 1
  • (太阳谷华夏学校立德培训中心) 培养经世大才的必要性 ------观影《甲午大海战》有感 基于...
    季风2026阅读 139评论 0 3
  • 原文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 夫学,莫...
    新的滋润阅读 1,934评论 0 2